為深入貫徹教育創新理念,全力推進“質疑、商討、體驗、貫通、應用”的“體用”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培育契合國家戰略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4月25日—26日,在泰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江蘇省泰州中學成功舉辦“體用”課堂教學改革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活動。
本次活動內容多元,涵蓋課堂展示、學科研討、主題講座、九校聯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研討、九校聯盟書記校長論壇五大板塊。來自省內外100多所學校500多名領導和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課堂展示,精彩紛呈
本次活動共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音樂、美術、心理健康12門學科24節研討課,省內外優秀教師同臺競技,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核心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的創新路徑與實踐范式。
語文學科
《玩偶之家》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張玉麗老師
張玉麗老師以“打破無形枷鎖,重塑自我人生”為主線,帶領學生深入剖析娜拉的生存困境與掙扎。借助跨時空案例對比,將娜拉的遭遇與當代職場PUA、容貌焦慮等現象結合,利用動態故事板演繹娜拉覺醒之路,鼓勵學生掙脫“玩偶”桎梏,書寫屬于自己的獨立篇章。
江蘇省泰州中學-邰旻老師
邰旻老師以“從玩偶之家到玩偶之社會”為主題,引導學生分析娜拉的“玩偶”屬性及其背后的社會成因,并借助AI生成圖片技術,直觀呈現覺醒后的娜拉形象。且通過多種真實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在當下社會擺脫“玩偶”身份,成為獨立自主的“真正的人”。
數學學科
《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張珊菊老師
張珊菊老師在“問題引導—探究發現—應用提升”的課堂結構下,以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逐層推進探究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師生在不斷的互動中共同構建知識框架,真正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教育理念。
江蘇省泰州中學-谷燦遠老師
谷燦遠老師以“解構空間直線關系”為主題,以弘文館3D圖為情境,通過建筑模型三維演示,引導學生運用幾何定理分析幾何體中直線的共面性與異面布局,從而探究平行定理和等角定理的性質,將抽象幾何與實際問題結合,錘煉學生的空間推理能力。
英語學科
《China’s gift to the world》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馬雪老師
馬雪老師從泰州早茶、湖南茶顏悅色等特色茶飲導入創設情境,通過結構化閱讀訓練,指導學生把握文本脈絡。在語言教學環節,創新性地運用漢英翻譯對比,幫助學生從歷史傳承、國際傳播、文化內涵等維度領悟茶文化的價值。
江蘇省泰州中學-馮青韻老師
馮青韻老師以茶文化全球推廣為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茶的歷史、文化、傳播與價值等方面,課堂創新利用AI技術,指導學生完成從精準提問、信息檢索、觀點論證到匯報呈現的完整探究鏈。整堂課既深化文化認同,又鍛煉數字化協作能力,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力。
物理學科
《氣體的等溫變化》
江蘇省淮陰中學-何文亮老師
何文亮老師重構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氣體的等溫變化規律 ,并學習了波意爾定律。教學過程緊密圍繞“實驗思路”“物理量的測量以及分析”展開,分別設計了“空氣炮”“水槍定性分析”等實驗,帶領學生充分體驗物理實驗的魅力。
江蘇省泰州中學-馬艷老師
馬艷老師從學生動手體驗的定性探究、提出猜想,到分組實驗定量探究,然后師生合作利用傳感器得到P-1/V圖像,并修正系統誤差得到玻意耳定律。整節課將質疑、商討、體驗、貫通、應用五要素貫穿教學設計始終,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度學習。
化學學科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江蘇省鹽城中學-張天琦老師
張天琦老師對“速率與平衡問題”展開科學復習,關注速率理論與平衡理論,通過“思維建模”“例題展示”“情境模擬”三個維度,啟發學生對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影響因素進行多維思辨,指導學生對工業生產條件的選擇進行綜合辨析。
江蘇省泰州中學-陸艷春老師
陸艷春老師以“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乙醇”為主題,關注新能源熱點,聯系社會發展,通過“設計化學反應”“認識反應歷程”“探究多重平衡體系中甲醇產率提升方案”三個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不同因素的分析思路,展開工業生產條件的選擇視角。
生物學科
《人類遺傳病》
江蘇省如皋中學-劉鈺婷老師
劉鈺婷老師圍繞“DMD”“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體綜合征”三個病例進行分析,通過某醫院的科普視頻,借助扭扭棒模擬減數分裂染色體異常行為等活動,引導學生討論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社會責任感。
江蘇省泰州中學-楊亞茹老師
楊亞茹老師以遺傳咨詢師角色體驗貫穿始終,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帶領學生深入剖析不同遺傳病的發病機制與診斷方法。學生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逐步樹立“遺傳病可檢測、可預防”的生命觀念,進而感受生命健康來之不易,體悟學習生物學的社會責任。
歷史學科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牛琳老師
牛琳老師從達芬奇等歷史人物的朋友圈動態導入,通過跨學科整合引入文學作品、美術作品和歷史材料,激發學生探知欲,進而以時間為軸,啟發學生思考思想解放運動的深遠影響,展現了深厚的學科融合功底。
江蘇省泰州中學-敖俠老師
敖俠老師以“磨坊主的‘新世界’”為主題,設計“現‘新世界’曙光”、“為‘新世界’抗爭”、“構‘新世界’藍圖”三個環節,運用史料研讀、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手段,著力培養學生學科思維,提升學科素養,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
政治學科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
江蘇省豐縣中學-鞏美娟老師
鞏美娟老師巧妙地以“從年代劇熱播探尋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為總議題,層層推進“從六姊妹童年析育小促和睦”、“從六姊妹成年析養老促和睦”、“從何家老院糾紛析繼承促和睦”三個議學環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江蘇省泰州中學-袁兆芳老師
袁兆芳老師采用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繼承糾紛案例作為情境材料,以“一案到底”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采用議題式教學模式,將案情發展、知識邏輯、議題內容融合;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地理學科
《服務業的區位選擇》
江蘇省宿遷中學-卞雪老師
卞雪老師以“北京市的服務業”為情境材料,通過活動設置、小組合作探究、融通用學、反思評學等環節,層層遞進,分析北京商圈的分布和變化、北京現代物流園的布局等,讓學生形成分析地理問題的綜合思維。
江蘇省泰州中學-姜兵老師
姜兵老師借助百度地圖,直觀呈現泰州市星巴克咖啡館的分布格局,引領學生探究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課中引入deepseek科技賦能,從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深度剖析影響咖啡館布局的多元要素,帶領學生領略地理學科與現代技術融合的奇妙。
音樂學科
《音詩交融〈孔雀東南飛〉——AI音樂創作初探》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黃蒼松老師
黃蒼松老師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剖析詩詞韻律與音樂表達,實現音詩交融,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與文化理解能力,并運用AI技術讓學生在傳承經典的同時,感受科技賦能音樂創作的魅力,提升綜合藝術素養。
《古典主義音樂》
江蘇省泰州中學-陳晨老師
陳晨老師巧妙地將古典主義音樂與巴洛克音樂進行對比,帶領學生走進海頓、莫扎特等音樂巨匠的世界。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氣氛高漲,充分體現了江蘇省泰州中學音樂教學在“以美育人”理念引領下的探索成果。
美術學科
《藝術很難嗎》
徐州市第一中學-張穎震老師
江蘇省美術特級教師張穎震老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場“美術品鑒爭霸賽”,經過“小試牛刀”、“誰與爭鋒”和“華山論劍”三個回合激烈的競爭之后,女生組獲得了本場比賽的冠軍。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同學們在友誼競賽的同時掌握了很多美術常識。
《凝神造像——中國傳統雕塑》
江蘇省泰州中學-胡晨穎老師
胡晨穎老師化身文化引路人,以“溯古尋味”為脈絡,從泰州歷史文化到宗教影響,向學生呈現了一張獨屬于泰州的文化名片,同時結合中國雕塑發展的概況,讓學生在美術的世界里細品中國雕塑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心理健康
《遇見挫折,愈見成長》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趙蕾老師
趙蕾老師以“遇見挫折,愈見成長”為主題,用自己的挫折事件為導線,通過自由繪畫的方式,引導學生用成長型思維積極面對挫折,努力發現挫折當中的積極態度、行動、資源,將挫折看作一次次成長契機,重構挫折,自信成長。
《高一生涯課:人生plan B》
江蘇省泰州中學-吳寧老師
吳寧老師以提升學生生涯適應力為目標,借助自制生涯卡牌,通過游戲、故事分析等,引導學生從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多維度探索自我,全面思考未來職業與人生發展,引導學生勇敢面對生活的不確定,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復雜挑戰。
專家點評,學科研討
24位授課教師錨定學科核心素養,勇立課堂教學改革潮頭。他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積淀、嫻熟的教學技藝,生動詮釋課堂教學的多維魅力。課堂中,教師以問題鏈串聯教學邏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與實踐,將“體用”課堂知行合一的內核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多位老師融合AI智能技術,以數字情境創設激活課堂生態,驅動學生開展互動探究,為在場教師呈現出AI賦能下極具創新價值的教學范例。
專家講座
如何構建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在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次研討交流活動邀請了多位專家,圍繞主題開設講座作匯報交流,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注入了新智慧。
浙江省溫州中學黨委書記吳軍開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探索》講座。吳書記分享了學校在新時代教育變革中的實踐與思考。他強調教育應回歸學生成長本質,通過個性化課程、分層教學和生涯規劃,激發每位學生的潛能;堅持“守正創新”路徑,在傳承百年名校嚴謹治學的基礎上,打破邊界、融合資源,“以學科競賽為支點、跨界項目為紐帶、數字化賦能為工具”,構建“傳統基因+未來素養”的培養新生態,實現拔尖創新人才孵化。
銘師堂教研中心高鉑凱主任作《新時代下高中學校思路變革》的專題報告。高主任強調,人工智能浪潮下,高中課程需深度融合信息技術,通過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構建“導——學——練——測——評”一體化OMO學習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優勢互補。針對人才培養方向,高鉑凱明確指出,未來世界更青睞具備“一技之長”的創新型可塑之才,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挖掘學生的自驅力與天賦潛能,助力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林州第一中學付永豐校長帶來《高三語文備考及學科培優》專題講座。付校長結合多年教考經驗,從精準復習、高效提分、素養提升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學習培優的有效策略。他強調,語文學科應“以文化人”,不僅要提升應試能力,更要厚植人文素養。在尖子生培養方面,他強調“多鼓勵,少打擾”原則,應當從建立個性化問題清單、促進優生深度思考、提供積極心態訓練等方面精準施策,幫助學生突破瓶頸,提升抗壓能力與綜合素養。
重慶市綦江區教育科學研究所趙小平所長作《素養時代教學管理的實踐與思考》專題報告。趙所長立足新課標與核心素養導向,深入剖析當前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提出“喚醒”與“引領”的教學管理策略。他強調,教學管理應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優化課程實施、創新評價方式、強化教研支撐,推動課堂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趙所長呈現了跨學科融合、差異化教學、數字化賦能等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式,為學校管理者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發展學院魏非教授帶來《GenAI賦能教育創新》前沿講座。魏教授結合具體教育教學案例,生動演示了AI技術在資源開發、教學設計和學習評價中的實踐操作,包括高效生成PPT、文稿、教學圖片;優化教學目標設計、課堂問題設計及教學活動設計、制定及優化項目化學習方案;診斷性習題的優化設計及智能評語生成等方面。將“技術賦能教學”與“凸顯教育本質”雙向結合,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兼具前瞻性與實操性的專業指引。
九校聯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研討
九校聯盟分管領導、相關處室負責人分別就各自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經驗分享,取得了廣泛共識,大家一致認為: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要積極擁抱新時代,合理運用AI賦能課堂。要優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探索小初高貫通培養方式。
九校聯盟書記校長論壇
九校聯盟的書記和校長聚焦課堂教學改革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圍繞新時代育人方式轉型展開深度對話,大家通過理念碰撞與案例剖析,梳理了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了創新的突破路徑。論壇深化了校際協同發展機制,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跨區域流動與智慧共享,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這場匯聚智慧與匠心的教育盛宴圓滿落幕,每一堂精彩課堂都是思維火花的綻放,每一次深度研討都是教育理想的共鳴。江蘇省泰州中學以“體用”課堂為筆,以實踐探索為墨,在教育的長卷上勾勒出知行合一的育人圖景。前路漫漫,步履不停,學校將繼續深耕課堂沃土,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持續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育的新路徑,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期待未來與更多教育同仁攜手,共繪教育創新發展的壯麗圖景!
文章來源:泰州中學發布
編輯:湯振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