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血型,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A、B、AB、O四種,也就是所謂“ABO血型系統”。除了這個血型系統,還有Rh血型系統,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其中Rh陰性血型很少見、被稱為“熊貓血”。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少見的血型系統,那就是MN及MNSs血型系統。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13.9538億人口中(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2019年1月21日新聞發布會公布),A型血的人占28%,B型血的人占24%,O型血的人占41%,AB型血的人占7%。
1999年,美國醫生及數學家史蒂芬.M·魏斯貝格與知名的健身專家約瑟夫·克里斯蒂安奴一起出了一本書《The Answer Is in Your Bloodtype》。在該書中,他們公布了一個有5000人參與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的數據:O型血的人最長壽、平均壽命幾乎達到87歲。
我們血型的分布
最長壽老人
曾有一段時期,網絡上流傳一篇基于此書結論而寫的文章《長壽真的跟血型有關,如果你是這種血型,恭喜你要長壽了》傳播較廣,引起眾人關注。按照O型血最長壽的觀點,我國的人口中O型血的比例很高、長壽人口應該比較多。
但是,這個觀點并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的普遍認可。在2019年1月8日的【人民日報】微信號里,推送了國家老年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陳海旭博士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陳博士說了下面的兩個情況。
國內學者1981年、對長春地區90歲以上老人做了ABO血型的研究,結果發現:長壽老人的ABO血型分布與一般人群迥然不同,長壽老人血型分布中O血型減少、而A血型增多。
2001年,國內學者對維吾爾族的長壽老人紅細胞ABO血型遺傳多態性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和田地區維吾爾族的長壽老人中B血型>AB血型>A血型>O血型。
在和田地區,B血型人易患病的概率要明顯低于其他血型人,而且與國內中西部及西南各省的頻率順序也不太一致。由此,陳博士說出他的看法:血型與長壽人群有一定關系,但是長壽人群血型多態性迥然不同,目前尚未明確有特定長壽優勢的血型。
陳博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血型確實和長壽有關系,但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哪個血型的人更長壽。在陳博士的文章中,他還提到了血型與性格、血型與疾病的關系。
血型和疾病的關系,不是傳說的那樣
他說,血型性格學說目前并沒有得到國內學術界的正式承認,血型和疾病的關系也缺乏相關機理的探討與大樣本人群的研究。
血型性格學說起源于日本,曾先后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有學者采用大五人格測試(NEO-PI),未發現血型與性格相關。
關于血型和疾病的關系,目前還不斷有媒體傳播,但在傳播過程中也發生了歪曲。有學者對相關說法澄清時說:事實上,不是某種血型的人容易患上某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人類在進化中,曾經在某些地區流行過的疾病“挑選”了該地域人群的血型分布。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有業內人士舉了一個事例。相對于O型血的人,非O型血(A型、B型、AB型)更容易患上血栓性疾病,原因在于,在非O型血人的血液中,兩種參與凝血過程的因子水平都高于O型血,故止血能力強。
科學家推斷:早期的人類為了生存經常要與野獸搏斗,免不了流血,非O型人群能夠更迅速的止血、因而贏得了更多的生存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