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財政部公布了一組數據:中國居民部門總負債已達200萬億元,按14億人口計算,人均負債約14.2萬元。
另外有權威機構數據顯示,我國的居民負債率已經從2010年的28%增長到63%,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同期經濟增長率。
負債規模和負債速度的快速增長,核心問題還是在于,高房價背景下,越來越多家庭貸款買房,加劇了“負債潮”的到來。
如今,有沒有房的人已經過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么十年后,買了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誰會過得更舒服呢?咱們來看看:
01、買了房以后的優缺點
買了房就可以解決結婚、落戶、子女上學等現實問題,但買房以后也同樣有不少缺點:
①背負幾十年的房貸壓力。
高房價之下,貸款買房的人占比多數,而且房貸占比家庭總收入的40%以上,每月收入在償還房貸以后,剩下的收入只夠維持基本開銷,這種拮據的日子要持續長達幾十年。
而且將來好不容易還完貸款,很多人也會發現,自己幾十年都在給銀行打工,因為還貸的利息都可以再買一套房。
②買房后的抵御風險能力更弱
有資料顯示,絕大多數欠下銀行貸款的普通家庭,眼下的存款頂多三五萬,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有房人在抵御疾病、失業等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弱,一旦遇到這些突發情況,他們可能難以應對。
③買了房要承受資產貶值之苦。
這兩年的市場環境告訴我們,房價不是只漲不跌的,一旦出現房價下跌,那么買了房的人就不可避免的要陷入資產貶值。
比如深圳的老李,2021年400萬買套房,現在市值只剩250萬,短短三年就虧了150萬。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高位買房的人,一邊要承受高昂的房貸壓力;另一邊還得承擔房價下跌的痛苦;
02、沒買房的優缺點
沒買房的最大優點就是每個月沒有房貸壓力,賺到的錢都可以用于投資增加財富,還可以儲存以應對不確定性。
至于缺點,通常沒有買房的人可以選擇租房生活,但一般要面臨兩個問題:
①居無定所的情緒落差。租房生活可能就要面對房東漲租、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搬家的痛苦,讓人產生一種居無定所的消極情緒。
②租房就相當于給房東打工。租房生活每個月的租金都要給到房東,如果一輩子租房,就相當于一輩子給房東打工,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也會給自己帶來遺憾。
更為關鍵的是,很多房東都不愿意將房子租給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以沒有買房,將來到了六七十歲,就不得不面臨有錢也租不到房子的困境。
總之,負債潮的來臨,買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究竟誰過的舒服,主要看是在哪個周期。如果是在2010年以前房價上漲的初始階段,果斷買房以后就是人生的大贏家。
但如果是處于當前的房價下行通道,未來十年肯定是租房比買房過得更舒服,畢竟租金更低,沒有房貸壓力,手上持有的現金還可以等著房價回歸,再以更低價買房,到那個時候,租房人的買房成本也更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