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隨著水羊股份發布2024年的業績報告,2024年度的國貨美妝上市公司十強也最終落定。
在這份國貨美妝上市企業十強榜單中,有幾點值得關注:
■ 珀萊雅依舊穩坐第一的寶座,并成為首個破百億的國貨美妝企業
■ 美妝十強的準入門檻提升至30億(丸美生物以29.7億元營收保住十強席位)
■ 50億級別占6成,新增兩位50億成員:上美股份和巨子生物
■ 珀萊雅、韓束、可復美、丸美品牌業績一路飆升,分別跨越80億、50億、40億、20億門檻
■ 頤蓮、戀火、可麗金成為沖擊10億品牌的種子選手
01
30億成為十強準入門檻
50億級別占六成
在這份新的國貨美妝十強的榜單中,珀萊雅的表現最讓人驚喜,以107.78億元的營收,成為第一個破百億的國貨美妝企業,同時也以這份成績穩居國貨美妝第一。據悉,自2017年以來,珀萊雅更是保持著連續8年的雙位數增長態勢。
上美股份排名躍升最大,以62.1%的最快增速從去年的第六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二位,2024年,上美股份錄得67.93億元的營收。
貝泰妮延續2023年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仍然以超57億的營收穩住了第三名。巨子生物成為新晉50億選手。值得注意的是,前六強企業年度營收均已超過50億元。
丸美生物以直逼30億的營收保住了前十位置,這也說明30億已成為國貨上市美妝十強的準入門檻。
上海家化、華熙生物、水羊股份、逸仙電商在2024年的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上海家化、華熙生物、水羊股份出現營利雙降的情況,其中,上海家化在營收和凈利潤上的下滑幅度最大。對應的,這些企業在今年的十強排名中位次均有所下滑。而去年排名第九的福瑞達則掉出今年的十強榜單。
從凈利潤來看,珀萊雅和巨子生物歸母凈利潤均突破15億元大關,巨子生物則是以20.62億元的凈利潤成為最掙錢的國貨美妝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日收盤,巨子生物同時也是當前國貨美妝總市值(858.87億元)第一,排在其后的分別為毛戈平(499.66億元)、珀萊雅(368.03億元)。
此外,在去年底剛在港股上市的毛戈平則是以84.4%的毛利率在所有公司中排第一。據悉,2021-2024年,毛戈平的毛利率維持在83%以上,直逼貴州茅臺等白酒上市公司。
02
珀萊雅/韓束/可復美/丸美品牌業績一路狂飆
從品牌來看,十強品牌中,8個品牌均實現了增長,貝泰妮旗下的薇諾娜和福瑞達旗下的璦爾博士營收有所下滑。
珀萊雅品牌以85.81億元的營收衛冕品牌榜首,成為第一個破80億元的國貨美妝品牌,而珀萊雅旗下另一品牌彩棠也入圍十強。
韓束、可復美、丸美品牌業績一路飆升,分別跨越50億、40億、20億門檻。其中,韓束營收暴漲80%至55.91億元,可復美業績同樣暴漲62.9%達45.42億元,丸美則大漲31.69%至20.55億元。
排名前幾的品牌均是頭部企業的主品牌,有的主品牌單拎出來甚至超過一個企業的營收,如珀萊雅、韓束、薇諾娜、可復美,分別占公司的整體營收的79.69%、82.3%、85.6%、82%,這些品牌在2024年的營收均超45億元。
福瑞達的化妝品板塊雖然沒有上榜企業十強,但是旗下璦爾博士和頤蓮卻分別以13億元、9.63億元的營收擠進品牌前十。
頤蓮、戀火、可麗金成為沖擊10億品牌的種子選手,在今年有望實現10億元的營收。頤蓮、戀火、可麗金2024年的業績分別為9.63億元、9.05億元、8.4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毛戈平雖未披露品牌具體的銷售額,但根據2024上半年披露的數據(毛戈平單品牌營收為18.86億元)推測,毛戈平品牌在2024年品牌營收排名中屬于30億級別。
此外,橘宜集團旗下彩妝品牌橘朵的全年零售額也破了25億元,收入超20億元,成為國貨中不可忽視的頭部彩妝品牌。
03
爭做多品類的全能選手
第二增長曲線見成效
為了避免過渡依賴單一品牌,這些頭部企業都在打造第二甚至第N增長曲線,以多元品牌矩陣構筑一個穩定、持續增長的美妝集團。
珀萊雅旗下「彩棠」去年營收占公司整體收入的11.05%,旗下洗護品牌「Off&Relax」和彩妝「原色波塔」成長速度也非常驚人,營收分別同比增長71.14%、138.36%,達3.68億元、1.14億元。
丸美生物旗下的第二品牌「戀火」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0.47%。巨子生物旗下中高端多功能皮膚護理品牌「可麗金」占營業收入的15.20%。
在洗護熱面前,各大頭部美妝企業紛紛推出新的品牌加碼這一賽道。
據CBO不完全統計,2024年就有至少6家頭部國貨美妝企業推出洗護品牌,包括珀萊雅的驚時、上美的632、巨子生物的函得仕、福瑞達的即沐等等。其中,巨子生物和福瑞達都是首次切入洗護領域。
已經擁有護膚品牌一葉子、嬰童護膚品牌紅色小象和newpage一頁等品牌的韓束,還宣布即將推出三個新品牌,分別是高端抗衰護膚品牌「Tazu」、母嬰護理品牌「面包超人」以及與知名化妝師春楠聯合創立的彩妝品牌「Nan Beauty」。
04
加大研發力度,提高企業硬實力
一個不爭的事實,“重營銷”“輕研發”是國貨美妝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不過各家也在重視和改善這個問題,提高研發投入,減少銷售費用在整體營收中的比重。
在銷售費用方面,上美銷售費用率最高,達58.1%,其次是丸美生物(55%)。貝泰妮、水羊股份、毛戈平的銷售費用均接近營收的一半。
銷售費用率占比過高,會導致企業更加依賴渠道,在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企業也極容易陷入流量和平臺焦慮。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影響。
從研發投入來看,華熙生物為研發費用比重最高的企業,去年研發費用為4.66億元,占公司營收的8.68%;其次是貝泰妮,其研發費用為2.91億元,占公司整體營收的5.14%。
此外,上美股份、上海家化、丸美生物研發投入在2%-3%,珀萊雅、巨子生物、水羊股份的研發費用率接近2%,而毛戈平的研發投入不足1%。
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均有所有提高。據悉,華熙生物的研發占比從2020年的5.4%增加至2024年的近9%。同時華熙生物也在控制其銷售費用,其銷售費用自2023年開始便有所縮減,2024年的銷售費用也下降13.31%降至24.64億元。
排名第二位的貝泰妮,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率均穩定在5%左右。上美股份投入為1.8億元,同比增長43%;水羊股份的去年研發費用也增長了7.32%;珀萊雅去年研發費用達2.1億元,同比增長21.1%,已連續三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此外,還有不少企業正在尋求積極轉型,如上海家化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以“聚焦核心品牌、聚焦品牌建設、聚焦線上、聚焦效率”為核心戰略,迅速推動了一系列組織變革和業務調整。華熙生物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和內部改革,包括組織架構升級、薪酬體系變革、供應鏈改造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一季度化妝品品類零售額為1149億元,同比增長3.2%,低于2024年、2023年的同期增速,當前化妝品行業仍然面臨著挑戰和壓力。面對化妝品增速放緩以及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在新一輪比拼中,企業們還需拿出更多的本事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