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6676 字
閱讀時間約:8 分鐘
本文章節:
01、父母是醫生,他總是過度擔心“醫鬧”事件
02、他極度害怕泄露個人隱私,竟與一部網劇有關
03、他再次出現高焦慮,怎么引導他平靜下來?
最近,我們持續分享患者偉濤的康復過程。
偉濤的病情非常復雜,出現過非常典型的躁狂發作:愛說大話、吹牛,傲慢自大,精力充沛。
他被北大六院的大夫診斷為典型的雙相障礙,大夫還說,他要做好終生服藥的心理準備。
如果按照主流精神科的診斷標準,偉濤還有強迫癥,因為他很容易胡思亂想,有窮思竭慮、反復洗手等強迫癥狀。
無論是雙相障礙還是強迫癥,光是其中1種,就足夠令主流精神科大夫感到頭大了!
在前6次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中,創傷修復師Lucy為偉濤修復了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他的病情飛快地穩定下來。
有了這個基礎,我開始指導他迅速減藥。
偉濤剛來的時候服用5種藥,喹硫平一天吃200毫克,碳酸鋰600毫克,藥量挺大的!
但在1個月內,他的藥量減到了只剩50毫克的喹硫平,晚上有需要時吃一片右佐匹克隆助眠。
在主流精神科大夫看來,這個減藥速度簡直像個奇跡!而且,偉濤基本沒出現減藥反應。
01、父母是醫生,他總是過度擔心“醫鬧”事件
昨天,我們講到偉濤對寵物用情太深了。
他養過2只狗,一只去世了,一只走丟了。他一直放不下這2段“感情”,經常夢見跟狗狗玩得很開心,醒來后卻發現狗狗早就不在了,他會悲傷、低落很久。
歸根到底,主要是偉濤在成長過程中太孤獨了,父母陪伴他太少,根本沒有滿足他的情感需求。
所以,他特別珍惜小狗的陪伴,覺得特別溫暖、美好,在他心目中,小狗就是家人。2只小狗突然離開,這對他造成了極大心理打擊!
如今,很多年輕人也喜歡養寵物,也把寵物當成家人一樣。有時,寵物確實能給他們帶來溫暖,甚至部分療愈心理創傷。
不過,如果用情太深,失去了理性,養寵物也可能“致郁”!
要是寵物去世或者走丟了,“養寵黨”很容易形成較大的心理創傷,責備自己沒照顧好“毛孩子”。希望這部分年輕人要加強自我覺察!
此圖為AI生成
雖然偉濤的病情好多了,但距離真正康復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很快,他接受第7次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
偉濤的父母都是醫生,他說,他只要看到醫鬧、傷醫的新聞,就會控制不住地焦慮,擔心父母有危險,滿腦子都是令人恐懼的畫面,根本停不下來。
而且,他的父親確實在一次醫患糾紛中被打傷過,雖然傷勢不重,但偉濤被嚇得不輕,“這次是沒出什么事,萬一下次出大事呢?”
應該說,偉濤關心父母的安全,這很正常。可他這擔心程度明顯超標了,他自己都知道有點兒過頭了,但他就是控制不了。
創傷修復師Lucy決定處理這個問題,她利用3PT,深入到偉濤的內隱記憶層面,找到了6個對應的心理創傷,以下分享4個比較重大的。
第一個創傷事件追溯到偉濤上初一、初二的時候,竟然跟一本醫學雜志有關。
有一次,偉濤去醫院找媽媽,媽媽不在辦公室,但是他一眼就瞅見了桌面上有一本醫學雜志。
雜志的封面印了一張很吸睛的大圖片:一群醫務人員戴著頭盔,手里還握著棍子,一副準備干架的樣子。
偉濤被這張圖震住了,“為什么要讓醫務人員戴頭盔呢,這說明他們的頭部、脖子很危險,隨時可能就會被病人砍傷”
“他們為了保護自己,還要拿著棍子準備跟人搏斗,這太可怕了!”
而且,偉濤一直覺得醫學雜志是很權威、很科學的,連這么嚴肅的雜志都登了這樣的照片,說明醫患沖突已經非常常見、非常嚴峻了!
他馬上又聯想到他親眼見過的醫鬧現場,病人家屬們都兇巴巴、惡狠狠的,動不動就說“要搞死你們”,醫生護士都不吱聲,顯得很弱勢。
那個場面,偉濤想起來都覺得害怕,而且越想越恐懼。
第二個心理創傷也發生在初中時期。當時,他的學校風氣不好,經常有地痞、流氓、小混混打群架。
偉濤不止一次在學校看到有同學被人拖進廁所里暴打,出來的時候,渾身都是淤青及血跡。
有一次上課時,偉濤瞅見教室后門有個同學被人揍了。到了中午,挨了揍的同學“搖人”了,叫來了一些社會上的人給自己報仇,雙方人馬公然斗毆。
還有一次,偉濤放學后跟同學一起騎單車回家。他們有說有笑,聊得熱火朝天,連路都不看了,結果“砰”的一聲,他撞上了同校的兩個小混混。
這下可闖禍了,兩個小混混瞬間就火冒三丈,把偉濤按在地上就是一頓暴打,打完拍拍屁股就走了。
同學們趕緊圍過來關心偉濤,問他要不要告訴老師。偉濤心里糾結了一下,最后決定要說出來。老師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偉濤父母,大人們果斷選擇了報警。
很快,警察來到學校,把這2個小混混狠狠地罵了一頓。
事后,偉濤有一個同學聽說這2個小混混要報復偉濤,他很勇敢,立刻站出來對小混混說:“偉濤是我好兄弟!你們要是敢再找他麻煩,我就收拾你們!”
有了這位仗義朋友的撐腰,偉濤心里那叫一個踏實,內心非常有安全感,還以為這事兒就這么翻篇了。
結果沒過多久,偉濤又聽同學說,那兩個小混混為了一個女生爭風吃醋,還打起來了,其中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捅了!
偉濤嚇得渾身發冷,“原來那個人這么狠!還敢捅人!他當初想報復我,幸好沒有發生,不然我早就被捅了!”
這一連串鬧心的事導致偉濤出現了強烈的不安全感,甚至一看到社會上的小混混、流氓就害怕得心里打哆嗦。
第三個心理創傷事件發生在2020年1月,當時,有一個傷醫事件震驚了全國——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被患者家屬割傷頸部、最后不治身亡!
偉濤也知道這件事了,他非常壓抑、非常悲傷。
他還看到新聞里說,楊文醫生的兒子曾經勸過母親不要當醫生了,不如移民去美國生活,結果還沒實現,母親就出事了。
“其實我也很希望我爸媽別當醫生了,太危險了!但是他們都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偉濤心里又害怕又悲觀,總覺得父母肯定會出事,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第四個創傷事件比較重大,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偉濤父親曾因醫患糾紛,被打傷了。
當時,有個患者在偉濤父親的科室住院一晚,結果第二天病情惡化,突然去世了。
經過第三方專業鑒定,醫務人員的處理方式都沒問題,這壓根兒不是醫療事故。可死者家屬不依不饒,不停到醫院鬧事,張嘴就要醫院賠10萬。
醫院領導想息事寧人,就答應了。誰知道患者家屬蹬鼻子上臉,覺得之前開價開低了,又說10萬不夠,要80萬!
這下子醫院肯定不樂意。患者家屬就天天帶人到醫院大吵大鬧,還把偉濤爸爸打傷了。最后,醫院報警了,家屬才向偉濤爸爸道歉。
最后,偉濤爸爸的傷勢不重,那些家屬的無理醫鬧也沒得逞。但經過這件事,偉濤的心簡直提到了嗓子眼兒。
“我爸媽每天要面對那么多患者,萬一遇到不講理的,又砍又殺的,他們就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偉濤越想越恐懼,不停地災難化思維。
Lucy將這些心理創傷修復,并引導偉濤要意識到,雖然醫務人員會面臨一些危險,但整體上風險是非常低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很尊敬醫生的。
而且,國家已經意識到傷醫問題了,想了很多辦法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很多醫院都設置了安檢。
而且,我國大力地“掃黑除惡”,人臉識別和公共場所的“天眼”特別發達,國內社會真的一天比一天安全,沒他想象中的那么危機四伏。
只要他和父母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就行了,不用過分擔憂、恐懼。
第二天,偉濤接受我的高維度認知行為治療。
其實,一個人的焦慮程度跟自信程度密切相關;而自信程度又跟身體健康水平有關聯。
我給偉濤支招,“你1米8,那么好的身體底子,你平時可以多健身、甚至學個拳擊,練得再壯實點兒,”
“以后要是有人想欺負你,你就能保護自己,還能保護父母!你自然就沒那么焦慮了。”
而且,我也是醫生,對于醫患糾紛和醫鬧,我也有不少切身體會。我答應偉濤,我會給他父母一些建議,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別讓兒子擔心。
偉濤說他對這個問題的擔心程度已經低很多了,很感謝我和Lucy。
02、他極度害怕泄露個人隱私,竟與一部網劇有關
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進行到這個階段,偉濤覺得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心情挺不錯。
但在偉濤媽媽看來,兒子還是有很多問題——不愿出門運動;整天玩手機、玩游戲;專業書看不進去,學習狀態不佳……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偉濤的高焦慮又蹦出來了!
那天,偉濤用瀏覽器上淘寶,突然發現瀏覽器自動保存了他的密碼。他嚇得夠嗆,瞬間臉色煞白,額頭直冒冷汗,急得眼眶都紅了,感覺下一秒就要哭出來!
其實,常上網的人都知道,很多瀏覽器都會彈出詢問框,問要不要保存常用的賬號、密碼。要是不需要的話,勾選不保存就好了,這事兒很尋常。
但在偉濤看來,這一點兒都不尋常。“我之前用這個瀏覽器登錄過好多網站,有好多隱私,完了完了,我的瀏覽記錄會不會全被別人看到了?這可怎么辦啊!”
偉濤媽媽不停地安慰他,“沒事的,哪有那么多人盯著你的信息啊!”可偉濤根本聽不進去,偉濤媽媽實在沒辦法了,只能找我求助。
我讓偉濤媽媽轉告他,他要提高自我覺察,要意識到,他那么恐懼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很可怕,而是因為他有相關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他要有意識地讓自己停下來,及時調整心態,恢復理性,別在災難化思維里面越陷越深!
然后,我又馬上把事情告訴了Lucy,她決定第二天就緊急處理這個問題。
結果偉濤和Lucy見面后,竟然說不想處理這個問題,“Lucy姐,每個人都害怕隱私被泄露啊,我這種反應不是很正常嗎?為啥非要說我有心理創傷呢?”
Lucy非常明確地告訴他,根據她豐富的經驗,這背后一定有創傷事件,她建議還是要處理。不過,要是偉濤實在不愿意,也可以先觀察。
偉濤想了一會兒,最后還是選擇信任Lucy,接受這次3PT:為什么涉及到個人信息安全時,他那么容易過分擔心、過分焦慮?
在偉濤的內隱記憶層面,Lucy找到了3個相應的心理創傷事件。
第一個創傷事件發生在偉濤2歲時。正值春節期間,一到晚上,鞭炮聲噼里啪啦響個不停,聲音很大,偉濤嚇得大哭。
但他那時候很小,大人問他“哭啥呀”,他也說不出來。偉濤的奶奶比較迷信,以為孩子中邪了,找了個“神婆”做了一場法事。
后來,偉濤真的不哭了,家人都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其實,這件小事,是偉濤變得膽小、怕事的“罪魁禍首”之一!
第二個創傷事件發生在偉濤高考后的暑假。有一天,他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了一件特別缺德的事:
有個人登錄了別人的高考志愿填報賬號,把人家的志愿給篡改了,導致別人最后被更低檔的大學錄取了!
“這個人真是太可惡了!那個可憐鬼,被改了志愿,多倒霉啊!”,偉濤特別忿忿不平。
從那以后,他非常擔心自己也會遇到類似的事,發誓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網絡賬號,不讓任何人知道。
偉濤的第三個創傷事件,跟初中時看的一部網劇《毛騙》有關。
他說,這部網劇里面介紹了很多騙術,共同點都是引誘別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提供了個人信息,騙子再把他們的錢財都騙光。
刷這部劇的時候,偉濤看得非常入迷,被“清醒催眠”了,很多情節進入了他的內隱記憶層面,讓他形成了很多扭曲認知,尤其在意自己的個人信息。
Lucy修復了上面的心理創傷之后,引導偉濤要意識到,雖然上網是有一定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但整體上,風險是可控的。
現在很多網站的安全系數已經大幅度提高,沒必要過度焦慮和緊張。
如果他想更好地保護隱私,可以盡量做好防護措施,比如使用別人的電腦、公共電腦登錄賬號時,注意勾選不保存密碼就好。
出門在外時,他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錢包,別泄露了手機密碼、付款密碼、銀行卡密碼等等。
其實,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要行事磊落、光明正大,不做壞事,就算有些信息不小心泄露了,對生活也不會有明顯影響。
這也提醒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好奇心強,或者貪小便宜,點開一些非法的、有陷阱的網站,更不能在網上做違法的事,否則會自食惡果!
第二天,偉濤告訴我,他以前一直不確定自己謹小慎微的性格到底是天生的,還是源于心理創傷。
通過這次3PT,他終于知道答案了,“原來我小時候被鞭炮嚇成那樣!還有,那部劇我還記得,當時覺得很好看,一天追好幾集,沒想到它對我影響這么大!”
我告訴偉濤,每個人都不愿意泄露個人隱私,但正常來說,遇到瀏覽器自動保存密碼這種事,根本不用害怕、焦慮到這個地步。
偉濤的反應那么大,很明顯有心理創傷。如果創傷得不到修復,他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不斷積累,那就不僅情緒波動那么簡單,甚至可能驚恐發作!
他一開始不愿意接受3PT,還覺得跟心理創傷沒關,其實暴露了他自以為是的偏執型人格。
這次,偉濤不反駁了,還主動坦白:“其實我也發現了,我從小成績好,老師經常夸我,夸得我都飄飄然了,變得有點自負了。”
他說,現在他的焦慮、緊張感基本消失了,也知道自己很多想法不成熟了,以后他一定會相信我和Lucy,好好接受3PT。
我心里忍不住樂了。偉濤這孩子,情緒平靜的時候很理性,對自己的問題很清楚,人也很謙虛。可他一旦焦慮起來,他認定的想法,幾乎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在后面的臨床心理干預中,他固執己見的情況還出現過好幾次。
03、他再次出現高焦慮,怎么引導他平靜下來?
隨著偉濤的情緒進一步穩定,我指導他把剩下的50mg喹硫平給停了,我還特意叮囑他媽媽,要密切觀察偉濤停藥后的反應。
我也跟偉濤打了“預防針”:
要是停藥后出現情緒波動,這很正常,而且也不是壞事,反而能讓那些藏得很深的病理性記憶浮出水面,然后及時用3PT去修復,其實更加高效。
此圖為AI生成
這個時候,是偉濤接受我們臨床心理干預不到2個月,他吃的精神科藥物只剩下每晚1片右佐匹克隆了。
這次減藥后,偉濤有一點兒胡思亂想,有點影響睡眠,但不嚴重,情緒也還好,他和媽媽都放下心來。
結果沒過幾天,偉濤媽媽又找我“求救”:偉濤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偶然發現WPS有自動備份功能,又開始焦慮恐懼,擔心自己的隱私泄露;
他在打電話的時候,總是擔心手機音量太大,通話內容會被別人聽見。
連續焦慮了1、2天之后,偉濤繃不住了,啥都往不好的方向想:
“我都接受心理干預這么久了,怎么還沒好?我好不了了,我讓爸媽失望了,讓何醫生和Lucy姐失望了……”,說著說著還哭起來了。
偉濤媽媽趕緊搬出我之前說過的話,告訴偉濤這其實是停藥反應,反而對暴露心理問題有幫助。
可是,負性情緒上頭的偉濤哪里聽得進去啊!我告訴偉濤媽媽,別慌,把喹硫平加回去一點兒,每天晚上吃25mg,先把情緒穩住。
很快,偉濤的情緒稍微穩定點了,我約他過來進行高維度認知行為治療。
我問他:“好多人都知道WPS會自動備份,這是為了防止文件丟失,是好事。你為什么這么焦慮呢?”
偉濤很無奈說:“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自己在瞎想,但我也控制不住啊!”
“而且,當我意識到自己在瞎想之后,我更絕望了,我都接受您和 Lucy心理干預這么久了,怎么還是老樣子?我一下子就對康復沒信心了,情緒就崩潰了。”
我趕緊分析:“你要知道,你患的是典型雙相障礙Ⅰ型,還有強迫癥。”
“在主流精神科里,雙相障礙是重性精神疾病,很難治好。強迫癥也好不到哪兒去,被稱為精神科的牛皮癬。”
“對于主流的精神科大夫來說,你是典型的疑難雜癥。你去過北大六院,那是國內精神科的天花板!可是,北大六院都沒能讓你好起來!”
“我這么說,意思不是你康復不了,而是希望你要意識到,你的病情很復雜,病理性記憶有很多,雖然3PT已經很高效了,但也不是2個月能徹底解決的。”
“而且你要從積極的方面看,你病了那么多年,現在才過了不到2個月,你的癥狀就緩解了很多,藥物就剩一點點,這不是好轉嗎?這不是進步嗎?”
我告訴偉濤,他一定要看到自己的進步,學會自我肯定!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們的3PT與精神科藥物治療、主流心理治療相比,已經是神速了,但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且,偉濤出現的情緒波動,很明顯是因為停藥之后,過去被藥物壓住的癥狀和心理問題冒出來了,這其實是個契機,正好趕緊處理了,他好得更快!
我一通分析,偉濤的焦慮又降低了一些,也找回了一些康復信心,說自己會好好調整一下心態,確實太著急了。
其實,在我們看來,這次偉濤的情緒波動非常正常,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他畢竟是患者,沒法做到那么理性。這時候,患者父母的心態就很重要。
有的患者父母一看孩子焦慮了,他們也焦慮,也災難化思維:覺得3PT沒效果了、浪費錢了、浪費時間了,甚至以為我們是騙子!
但偉濤媽媽對我們很信任,從來沒有動搖過,這與她本身就是醫生有關。
她明白兒子的病情非常復雜,康復之路肯定一波三折,她早就已經做好了要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偉濤出現波動的時候,雖然她也有點急,但整體還是理性的,不停安撫兒子,也一直堅持讓兒子接受3PT。
看到這里,應該有很多網友已經知道偉濤的特點了——他特別容易焦慮,在別人看來一丁點兒小的事,他也會胡思亂想很久,腦補出很多可怕的“后果”。
他還有另一個問題——有些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他總忍不住一直想,覺得自己沒做好,以后肯定會出現災難化后果!
偉濤真的太容易精神內耗了,簡直是特典型的“焦慮體質”。
“精神內耗”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創傷呢?下一篇案例文章繼續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