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布
作者:海棠葉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五一黃金假期,小紅書的打工人即將“見證歷史”。
全員信寫到,自5月1日起,公司將取消大小周、競業限制,同時開放離職員工期權回購。
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愁,有的歡呼“牛馬的春天來了”,也有的哀嘆“工資直接縮水15%”。
這場看似“福利升級”的改革背后,一邊是員工為收入驟減焦慮,一邊是公司以200億美元估值沖刺IPO,電商GMV三年劍指萬億。
當高薪神話遭遇工時改革,當競業枷鎖被打破,小紅書究竟是真的“有錢了”,向打工人示好?還是正在為更大的野心勒緊褲腰帶,為一場更殘酷的戰役儲備彈藥?
主動示好
小紅書發布的全員信中,關于大小周的變化備受關注。
所謂“大小周”是指一周上班5天、下周上班6天的加班方式。
不過在小紅書,這一模式將成為歷史:自5月1日起,明確取消隔周周六工作的安排。
▲小紅書發全員信宣布幾項重要決定。
網友們激動了,直接將“小紅書將取消大小周”的話題推上熱搜第一,閱讀量破億。
“牛馬的春天要來了嗎?”該詞條里,慶祝的聲音比比皆是。
把雙休還給打工人,小紅書這一舉動有人歡喜有人愁。
“不加班,我來小紅書干什么。”職場社交平臺上,有用戶發帖吐槽。
還是跟錢有關系。
“周六加班雙倍工資,取消之后工資怒降4000,關鍵活兒還不減啊啊啊啊啊啊!”
“工資至少少了15%,我寧可周六加班。”
“總包直接下降百分之十幾。”
“我就是來掙錢的啊,臥槽。”
一位小紅書前員工表示,其每逢“小周”加班日,按雙倍薪資計算,單日工資曾高達4000元,“老板們可能一天上萬”。
有小紅書員工算了筆賬:月薪2萬的,每月少拿4天雙倍工資,相當于年收入縮水5.5萬。
據知情人士向“九派新聞”透露,取消大小周后,員工收入邏輯上會降低15%-20%,“之前字節取消大小周就有過類似的討論。因為一個月兩個小周是雙倍工資,等于多拿了4天工資。”
支持方與反對方就此隔空打起口水仗,熱度幾乎掩蓋了小紅書的另外兩項重要變化。
其一,取消員工競業,從5月1日起,小紅書將不再新增現金或期權競業,原有的現金和期權競業也將全部釋放。
新的信號被釋放。近年來,關于年輕求職者跳槽后被原公司發起競業限制、遭天價索賠的惡性競業報道層出不窮。
據了解,小紅書是互聯網公司中最為明確提出取消競業的公司。這意味著,小紅書員工離職后職業選擇將更加自由。
其二,員工離職時,期權可以選擇保留,也能申請以離職回購價由公司回購,靈活性提高。
不可否認,取消大小周、競業,開放離職員工期權回購,小紅書在主動向打工人示好。
去年6月,一篇《小紅書,把“失業線”壓到了32歲》把小紅書推至輿論漩渦。
報道稱,小紅書一直在大量招人,在BOSS直聘上還掛著超2300個崗位,但公司平均司齡僅約半年,有許多人只干了三、四個月就離開,自己所屬的團隊里超過兩年工齡的人不到1/5。
超32歲進小紅書基本沒戲,加班嚴重到沒有加班概念,頻繁裁員……小紅書逐漸“長成了年輕人討厭的模樣”。
越來越有錢了?
事實上,小紅書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才往里沖。
作為為數不多的,仍能通過上市完成階層躍遷的互聯網標的,小紅書承載著互聯網新貴們將紙面價值變現、在造富盛宴中吃肉喝湯之重望。
何況在薪酬競爭力上,小紅書在招聘行業中還被稱作“小字節”:一般R7級別就能獲得公司期權,按小紅書在2021年的融資中拿到2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計算,最終年薪能夠輕松過百萬,是市場平均薪資的1-2倍。
在高薪的誘惑下,他們前赴后繼,用青春書寫小紅書的前行。
如同一位位獵頭/HR向“虎嗅”表示那般,小紅書正成為圈內有名的人才“黑洞”:這兩年永遠缺人,不管有沒有機會,很多大廠外流的求職者都會先給它投份簡歷試試。
員工如潮,一輪又一輪的牛馬接力下,小紅書以令人側目的增長能力,振奮市場、席卷存量的互聯網世界。
《小紅書2024年度運營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中,小紅書MAU(月活躍用戶數)已達3.2億,DAU(日活用戶)達1.2億,成為國內發展最快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
小紅書也奔騰著邁入盈利的行列。
據媒體報道,小紅書2023年營收37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85%;凈利潤5億美元、大幅超越年初預期的5000萬美元,較2022年的虧損2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
到了2024年,市場普遍預期小紅書凈利潤將突破10億美元大關。
▲小紅書業績向好。圖片來自虎嗅。
據外媒報道,小紅書2024年一季度營收激增至10億美元,同比增長67%,凈利潤2億美元,同比增長400%。
小紅書在一級市場又熱鬧了起來。
今年1月,據財聯社報道,小紅書的最大股東正在談判出售股票,估值至少為200億美元,騰訊和其他大公司對這筆交易提出興趣。
不過半年時間,小紅書估值就上漲了17.6%。2024年7月,據媒體披露,小紅書進行了一筆老股交易,成交估值是170億美元。
小紅書還透露,公司最近開啟了2025年員工置換期權及期權回購項目。
4月18日,小紅書發布全員通知,更新期權政策,開放史上首次大規模回購,在職離職都能參與,而且年終獎可自主置換期權,立即歸屬。
根據政策,無論是在職或已離職員工,只要持有已歸屬期權,均可參與此次回購。其中,在職員工的回購價格為11.5美元/股,創下小紅書歷史回購價新高,與2024年11月的小規模回購(在職9.1美元/股、離職7美元/股)相比,本次價格明顯提升。
一定程度上,這意味著小紅書的估值再次上升。
另一方面,讓不想繼續等待的人落袋為安,需要現金來支撐,可見近兩年,小紅書搞錢初見成效。
不僅營收扭虧為盈,根據“雷鋒網”的說法,過去一年小紅書電商GMV還實現了1000億交易規模,為上年的三倍。若以上述增速計算,小紅書有望在三年內成為“萬億電商俱樂部”的新成員。
萬億GMV野心與變現困境
但掰開來看,小紅書也沒啥錢。
錢要拿去建設電商萬億GMV的目標。
對比來看,新秀之一的快手電商,2023年GMV堪堪破萬億,距離其正式啟動電商業務已過去7年,期間投入不知多少個百億現金與流量補貼。
而與其他平臺相比,小紅書的規模不在一個量級上。
盡管小紅書擁有快手一半左右的月活躍用戶,但其總收入還不到快手的四分之一。財報顯示,2023年快手營收1135億元。
想要成為繼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之后的第6個進入萬億規模的電商平臺,小紅書得付出更多,每一次調整與改革,都需要糧草作后盾。
有限的錢還要拿去描繪新故事,比如3月初低調鋪開的出海業務。
招兵買馬、邀約商家內測、搭建跨境電商鏈路,樣樣都是投入,連“出海四小龍”闖入海外市場都得掉一層皮,小紅書何其艱難,都想嘆一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不論是比拼低客單價,還是砸錢力度,小紅書都難以做到像TikTok Shop、Temu、速賣通等背靠巨頭的平臺般同等投入力度。
截至目前,小紅書的出海業務尚未出現狂砸錢補貼的激進舉措。
從以上兩個角度來說,小紅書或許還很缺錢,但它也不得不迎難而上。
從2014年闖蕩至今,小紅書在國內的電商市場份額依然有限,在巨頭快手電商增速都在逐年放緩的背景下,出海不失為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之路。
更重要的是,在小紅書幾次三番被傳尋求IPO的路上,小紅書還需要向外界展示更多商業化的想象力,以拉升估值。
如今的200億估值是什么概念?
“壹覽商業”算了一筆賬:對比社交媒體來看,以1月20日開盤前股價計算,擁有6.92億月活的快手市值為229.88億,擁有3.36億月活的B站市值有72.77億,擁有5.87億月活的微博市值為23.67億。
▲幾大互聯網公司運營情況對比。圖片來自壹覽商業。
對比搜索平臺來看,百度目前的日均搜索量略高于10億次,小紅書的搜索量已近百度的一半,擁有7億月活的百度市值為290.76億美元。
結合小紅書披露的估值與月活增速看,其單用戶創收能力與B站是最接近的。
基于此,小紅書的估值若是和B站的接近也是正常的。
但各方路透中,小紅書的估值圍繞200億美元左右浮動,給得著實不低。
如此一來,為了更好地說服股東和市場,小紅書就得給出對應200億美元估值的價值,譬如驚人的流量增速,譬如可觀的單用戶創收,又或者可持續的營收模式。
可惜以上的種種,對小紅書而言都不是固若金湯的。
問題又來了,想要行動自然糧草越豐越好,那么就需要打工人更努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