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覃思悅
特步國際于近日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業務營運狀況。公告顯示,特步主品牌零售銷售增長(包括線上線下渠道)實現中單位數同比增長,渠道庫存周轉約四個月,零售折扣水平維持在七至七五折。
公告特別提到了公司旗下索康尼(Saucony)品牌的優異表現。特步方面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索康尼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40%。
索康尼一直是特步培育多品牌矩陣的先鋒軍。在安踏集團收購FILA中國專營權和商標使用權大獲成功后,收購海外品牌、推行多品牌戰略成了國產體育用品公司近十年的常規動作。李寧通過非凡領越(前“非凡中國”)收購了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中喬體育于2020年完成對茵寶(Umbro)中國股份的收購。
特步則挑選了四個品牌為自己助力。2019年,特步以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時尚零售集團衣戀集團旗下運動品牌蓋世威和帕拉丁。同年,特步還與Wolverine Worldwide成立合資公司,開啟跑鞋品牌索康尼和邁樂(Merrell)兩個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開發、營銷及分銷。
特步集團自此形成了初步的品牌矩陣,即特步主品牌特步定位大眾運動市場,索康尼和邁樂針對專業運動市場,蓋世威和帕拉丁針對時尚運動市場。經過幾年運營,各品牌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發展差異。專注高端跑步人群的索康尼于2023年成為集團首個實現盈利的新品牌,蓋世威及帕拉丁雖有增長,但仍在虧損收窄過程中。
四個新品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命運。2023年12月,特步集團繼續收購索康尼在中國市場40%的知識產權以及Wolverine Group于前述合資公司所持的剩下權益,進一步加強了對于索康尼、邁樂在中國市場的把控。而持有蓋世威及帕拉丁品牌的全資附屬公司KP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則在2024年5月被特步集團戰略性出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步本身就與跑步品類強綁定的前提下,對于兩個蓋世威和帕拉丁的階段性調整讓特步集團把籌碼更重地押在了跑步上。因為一番“瘦身”后,特步將收回部分分銷權以掌握更多品牌話語權,集中資源發展特步主品牌、索康尼及邁樂,尤其是跑步運動。
事實上,索康尼的初步成功不僅是特步感到欣喜,索康尼自己也是。加入特步已經是索康尼第三次嘗試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該品牌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最低價產品達千元,很快在2006年鎩羽而歸。到了2014年,索康尼希望背靠中國馬拉松賽事火熱進入中國市場,但有限的媒體測評、賽事限量款跑鞋等老式營銷仍沒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直到索康尼等到了近幾年中國高端跑鞋市場的風口。
越來越貴的高端品牌開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HOKA、昂跑、薩洛蒙等小眾品牌陸續出現,瓜分千元以上的高端跑鞋市場,其中也有索康尼的身影。再加上特步集團在背后給予的渠道支持,索康尼終于等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時機。根據特步集團2024年財報,索康尼所在的專業運動分部收入12.5億元,同比大漲57.2%;經營溢利強勁增長829.5%至人民幣7821萬元,2023年同期為841萬元。
特步是四大國產體育公司中與跑步連接最緊密的,特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就曾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如果要選一個品類代表特步,一定是跑步。但這也帶出了隱憂:特步是否過于依賴跑步?
多品牌矩陣能夠穩定運營的一大前提是各大品牌之間有足夠的差異化。以國內各大公司學習的安踏集團為例,安踏主品牌瞄準大眾專業運動,FILA主攻運動時尚,迪桑特以滑雪起家,始祖鳥是輕奢戶外品牌的代表......
反觀特步目前的三個品牌,品牌間雖有差異,但都集中在跑步這一個細分品類里:特步主品牌面向大眾市場,索康尼服務高端跑步消費者,邁樂則專注于越野跑步和戶外活動。
毋庸置疑,中國跑步市場仍在蓬勃發展。據艾瑞咨詢,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第二大跑步市場。國內核心跑者和大眾跑者的人群分別為一億人和三億人,潛在消費者數量驚人。然而這也讓品牌間的競爭更激烈。
特步品牌的跑鞋大多在400元至700元區間,部分針對專業運動員和精英跑者的競賽跑鞋已經在1000元上下,執行專業影響大眾的產品策略。如今的跑步市場,千元以上的價位,HOKA、昂跑、薩洛蒙、Brooks等新興品牌正在混戰;以匹克、鴻星爾克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主打性價比,下探著碳板跑鞋下沉市場的價格邊界。價格處于中間地帶的特步跑鞋,想要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并不容易。這也是為什么特步想用索康尼和邁樂去進攻自己相對沒有那么熟悉的高端市場。
圖片來源:索康尼官方微博
特步培養索康尼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的決心很堅定。今年2月,特步國際曾在港交所公告,擬以先舊后新方式配售9090.9萬股現有股份,每股作價5.5港元。公司另建議發行5億元可換股債券,初步換股價為6.325港元,可轉換為最多7905.14萬股,預計將于2026年到期。
特步在公告中稱,配股及債券發行的所得款項凈額約為9.85億港元,擬用于進一步發展特步主品牌及索康尼的面向消費者(DTC)業務模式,并進一步加強索康尼品牌的推廣和產品組合。
上文的財報增長數據已經說明索康尼的潛力,問題在于索康尼和邁樂的收入基數太小。2024年,索康尼所在的專業運動分部收入雖同比大漲57.2%,但總貢獻只有12.5億元。特步集團的收入大頭依舊是貢獻了123.27億元營收的特步主品牌。而兩個新品牌的收入在集團總收入中占比不到10%。
圖片來源:特步集團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特步此前的第五個五年規劃(覆蓋2021年-2025年周期),公司預計到2025年,特步主品牌仍是主力,收入將達到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3%。包括邁樂、索康尼在內的新品牌預計2025年收入規模達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如果索康尼在2025年剩下三個季度保持和一季度類似的增速,這個目標是無法達成的。特步主品牌面臨的則是增長變緩的難題:2024年,特步主品牌狂攬123.27億元的收入,增速卻只有3.2%。
界面新聞發現,二級市場對于特步籌資加碼跑步的消息反應不是特別積極。特步國際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的2月10日,特步國際以5.54港元/股的股價收盤,跌幅為8.73%,成交額8.597億港元,市值約149億港元。這或許說明,資本市場目前對于特步高度依賴和關注跑步品類的策略選擇還在觀望。
消費品領域分析師水一涵告訴界面新聞:“百億體量的特步增速放緩是必然,但加劇其焦慮的是索康尼、邁樂兩個品牌的成長還不夠快。做多品牌的公司都期待自己擁有第二個FILA,但巔峰時期FILA的年收入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安踏主品牌的收入。索康尼增速喜人,但離這樣的業務占比還很遠。”
縱觀體育用品市場,體量越大的品牌一般也越全能。無論是巨頭品牌耐克、阿迪達斯,還是國產運動頭部品牌安踏、李寧,它們較特步都擁有更為全面的產品線,覆蓋專業運動裝備、休閑運動服飾多個領域。這種豐富的產品線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從而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目前,特步的年營收已經突破百億元人民幣大關,想要再進一步,拓寬品類是必行之路。
事實上,特步在多品類發展上是有想法的,從贊助中國三人籃球聯賽再到贊助WTA武漢1000公開賽,特步已在陸續投資籃球和網球品類。在2月宣布籌資的公告中特步也提到過將發展索康尼的服裝和生活休閑產品矩陣。
不過,這些業務板塊成規模都需要時間。以索康尼為例,從品牌天貓旗艦店內的銷量排名來看,消費者對于索康尼大部分休閑服飾產品并不熱衷。索康尼用戶畫像,目前似乎明顯是更追求專業功能性。想讓消費者對品牌的服飾產品也買單,索康尼得讓后者擁有和跑鞋產品一樣的科技“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