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你說,我等了很久,終于到達(接種)年齡標準了。”早上9點,余慧明在浦東的一家接種站,完成了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這位跨國藥企中國區的掌舵人,和所有普通上班族一樣,“跟老板請了假來打針。”
期間,她敏銳地察覺到,不同于兒童和老人,中青年人往往需要放下工作來接種疫苗,而這可能是完善成人預防接種體系過程中的一大卡點,“針對他們的接種服務是否可以有更具體化的管理和提升,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
這種從一線經歷得來的“實際”,是余慧明始終看重的。這樣務實的風格或許源于她的職業軌跡——從醫藥代表一路成長為葛蘭素史克(GSK)副總裁、中國總經理,她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一線”永遠在她的視野中擁有一席之地。“一線的同事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得到了什么反饋,我覺得作為中國區的總經理,了解這些是我的第一任務。”這也能幫助她更好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GSK副總裁、中國總經理余慧明
同理,對當下的GSK來說,那些發生在接種站里的“一線體驗”亦舉足輕重。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慢性病負擔加重,“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理念正在重構醫療價值鏈。GSK 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將“醫防融合”上升至企業戰略高度,通過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一體化解決方案,擴展現代醫療服務的邊界。
做這樣的戰略選擇,可以說GSK是有章法,也有“本錢”的——“在疫苗與藥物領域的獨特專業優勢,讓GSK能夠專注于探索治療與預防之間的緊密聯系。”余慧明介紹道。
眼下,GSK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耕中國市場,其“以革命性的疫苗和藥物合力超越,共克疾病”的企業使命,正在重塑中國健康產業的未來格局。
產品矩陣:打造全周期健康護城河
疾病預防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而疫苗是最經濟和有效的疾病預防手段之一。一方面,疫苗的價值就是生命的價值,它使人們免遭可預防的疾病威脅。WHO數據顯示,每年通過接種疫苗能夠避免200萬-300萬例的死亡。
另一方面,疫苗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預防控制手段,疫苗的廣泛使用可以減少昂貴的醫療費用。美國的一項免疫接種成本效益研究顯示,對免疫接種投資1美元,可以節省2至27美元不等的醫療費用。
而GSK的產品布局正是遵循“醫防融合、創新驅動”的戰略。以疫苗為盾,構筑疾病預防的第一道防線;以創新藥物為矛,攻克治療領域的未竟之志。
在疫苗領域,其"全年齡段守護"布局已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例如,在青少年健康預防上,上市了中國首個獲批用于9-14歲女孩兩劑次接種程序的進口HPV疫苗;在成人健康管理方面,上市了針對50歲及以上人群的帶狀皰疹疫苗;在老年健康剛需層面,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球菌等老年高發疾病的疫苗管線持續擴容,也在不斷響應"健康老齡化"國家戰略。
除了疫苗,在藥物研發端,GSK也致力于聚焦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免疫等存在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領域,形成梯度創新矩陣。例如,在HIV防治領域,GSK更進一步推動中國HIV防治策略及手段的創新發展,于今年上市了長效HIV暴露前預防方案。同時,GSK持續推動HIV治療方案創新,滿足HIV感染者多樣化的需求,使得HIV預防和治療更加精簡、少負擔,并提高依從性。
另外,GSK深耕呼吸治療領域50多年來,研發上市了多款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創新藥,幫助數以億計的患者實現更高的治療目標、更好的生活質量。呼吸領域產品美泊利珠單抗于2023年獲批上市重度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適應癥后,用于成人未充分控制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維持治療也于2024年底獲批。
“借助醫防融合的戰略指導,我們積極攜手多方,一方面助力構建完善的成人預防接種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通過與多方攜手,推動醫防融合,由臨床醫生對患者提供精準預防接種建議;或探索醫療機構內完成疫苗接種的一體化模式等。”余慧明表示,GSK中國超90%的藥物研究已加入全球同步研發,目前公司有30多項創新管線項目在中國開展,其中約1/4在研產品管線為疫苗;未來五年,預計有20多項新產品或新適應癥在中國獲批上市,包括多款獲得突破性療法的重磅產品。
戰略再升級:深入理解中國市場
GSK中國的轉型路徑清晰可見:通過創新藥物與疫苗的協同效應,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的跨越式發展。在這一戰略規劃的指導下,GSK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抱有極大的期待,并因此對中國的組織架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近期,GSK中國新設首席運營官崗位,旨在通過擴容中國管理團隊,賦能“醫防融合”戰略的高效推進。關于這一重要決策的深層考量,余慧明強調,中國區首席運營官職位的設立,標志著GSK中國區戰略的進一步深化與升級,而非簡單的戰略調整。鑒于中國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完善與行業競爭格局的日益激烈,同步研發與同步上市已成為跨國藥企在華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吸納優秀人才也成了企業不可忽視的核心戰略之一。
在中國,GSK始終致力于為中國加速引入同類首創和同類最佳的創新藥物和疫苗,我們期望到2031年,推動中國成為GSK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惠及4億中國人民。
從創新產品的研發和引入層面來看,GSK中國未來有多款重磅預防或治療方案在研發中,包括多款獲得突破性療法的重磅產品,覆蓋感染性疾病、HIV、呼吸及免疫炎癥、腫瘤學四大治療領域。例如目前正處于三期臨床的乙肝創新藥物,將助力我們向實現 ‘功能性治愈’這一目標更進一步,并為減輕中國乙肝公共衛生負擔帶來積極影響。
余慧明進一步指出,從組織建設和人才發展維度來看,新的組織架構將使GSK內部團隊能夠高效地推進從管線計劃到卓越上市,直至產品商業化的整個流程,確保GSK始終能專注于中國戰略,引入中國市場及醫患所需的藥品及疫苗。
“中國是GSK全球戰略市場之一,GSK為中國的賦能,不僅體現在產品研發和業務創新,同時也有組織建設和人才發展。”余慧明認為,考慮到跨國藥企的研發、臨床及供應鏈網絡,新的組織布局將促進與總部及全球各地團隊的更好協作,在流程管理和優化中發揮關鍵意義,以確保GSK內部團隊能夠高效協同,最大化賦能中國團隊,并幫助全球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市場。
“人才的投資也是GSK全球對中國的重要支持。我們不僅為中國同事提供了‘走出去’機會,同時還吸引著全球人才‘走進來’,匯聚全球人才及資源,為GSK中國帶來更多元的文化、經驗和視野,為GSK中國人才團隊的建設及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余慧明強調。
人才經緯:全球化視野本土化深耕
如今,跨國藥企正在拓展發展思路、優化發展方式,中國市場定位正從“市場擴展”階段邁入“創新引領與本土化深耕”的新紀元,力求敏捷捕捉機遇,靈活應對政策風向及瞬息萬變市場白熱化競爭。對于這一議題,在余慧明看來:文化認同感與人才賦能,構成了GSK最為珍視的兩大基石。
“GSK‘心系患者、勇于擔當、贏之有道’不僅體現了醫藥企業的承諾與責任,也塑造了GSK的價值觀。我相信這樣的文化一定能夠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我們,為中國醫患及社會帶來積極健康影響力的同時,每一個人也能實現個人價值與個人成長。”余慧明說。
當前,本土創新藥企正通過技術突破、政策助力和資本加持加速破局,深刻重塑中國醫藥市場的競爭格局與產業生態,同時也帶動了行業人才流動的新趨勢。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激勵機制以匯聚和激活全球頂尖人才,GSK有自己的解題思路。
一方面,公司注重人才的培養與賦能,通過G星計劃、G躍計劃、沉浸式領導力項目2.0等量身打造從一線到管理層的全方位人才發展計劃,以及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及內部晉升機會,助力員工持續成長,實現公司與個人的共同繁榮。
另一方面,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綜合性的健康福祉計劃,包括員工心理支持、靈活工作時間、彈性福利選擇,以及業內領先的新生兒關愛假、親屬陪護假以及生日假等,支持員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平衡工作與家庭。
此外,在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GSK致力于創造一個尊重和包容的工作環境,積極倡導多元化與包容性文化,激勵來自不同背景的員工展現其獨特才能與多元視角,鼓勵每一位同事大膽直言,建言獻策,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公司的發展并推動變革。
眼下,以“人盡其才”為指引,GSK不僅為中國同事提供了“走出去”機會,并吸引著全球人才“走進來”,借助全球頂尖人才與豐富資源,全力支持GSK中國人才團隊的建設與業務的蓬勃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