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耳朵先生
今天這篇文章的誕生,完全是一個意外。
昨晚,準確地說,是今天凌晨1點左右,我跟老婆吵了一架。
我們結婚有幾年了,夫妻關系用一個傳統的詞來形容很恰當:
相敬如賓。
我們交流不多,但很少吵架,經常一起出門旅行,生活很平穩(wěn),沒有多少浪漫瞬間,但也沒有什么感情危機。
但昨晚我摔杯子了,一只陪了我很多年的玻璃杯,平時在家泡茶、沖咖啡,都用的那只杯子。
摔完我就后悔了。
杯子炸裂的聲音很刺耳,玻璃渣碎了一地,我拿起掃把默默收拾,掃了有十來分鐘,很仔細。
那10分鐘里,腦子里忽然冒出來一個念頭,也是這篇文章的緣起。
這個念頭,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談戀愛,可能是一個人最好的審視自我的機會。
破情關,破到最后,你會發(fā)現核心的癥結,跟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沒有太大關系。
對方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壞;
可以很優(yōu)秀,也可以很平庸;
可以正派上進,也可以離經叛道;
甚至可以很愛你,也可以不愛你。
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這段關系里,你可以揪出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反射出多少自己內心的貪、嗔、癡。
面對美色,是否能不動心;
面對雞毛蒜皮,是否能不厭煩;
面對日復一日的平淡重復,是否能不倦??;
面對事業(yè)的壓力、外界的委屈,是否能不遷怒無辜的人;
面對歲月打磨后的人老珠黃,是否能照照鏡子,看出來自己也面目可憎…
你能破掉多少執(zhí)念,破掉多少自戀,決定了你是否真的成熟。
其實我們和這個世界所有的沖突,本質上,都是我們跟自己的沖突。
換個角度理解這句話,可以當做是我告訴你的一個秘密:
這個世界上其實只有你一個人。
當你閉上眼睛,世界便消失了;當你睜開眼睛,世界又重新出現。
你所信仰的,你所追求的,你所熱愛的,你所痛恨的,都是你自己而已。
某種意義上說,你的誕生,便是宇宙的誕生;你的消亡,便是宇宙的消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皆是虛妄。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映射。
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一顆名叫地球的藍色星球孤獨地轉動著。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數生靈蠅營狗茍。
然而,這個看似繁華的世界,也可以說只是你一個人的獨舞。
除了生老病死以外,你感受到的一切痛苦,一切快樂,都是你的價值觀給帶來的,而并非真實存在。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世界出了問題,覺得對方出了問題,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出了問題。
破情關,不單是破愛情的關,也包括親情的、友情的,第一步就要擺脫受害者心態(tài)。
可以把這些人,都看成是來助你的,他們是你的鏡子,幫助你看清自己的內心。
你好色,才會嫌棄伴侶丑;
你貪財,才會嘆息父母窮;
你真誠,才會指責朋友虛偽;
你狡詐,才會覺得世人都傻;
你覺得生活很苦,是因為你能力有限;
你覺得生活很甜,是因為你條件比別人好;
你總是奮不顧身地愛上一個人,是因為你骨子里害怕孤獨;
你感覺全世界都喜歡與你為敵,是因為你自己太弱又不愿低頭…
愛,本質上是自我人格的外溢。
匱乏的人給出的愛是犧牲,豐盛的人給出的愛是滋養(yǎng);
外求的人給出的愛是要求,內求的人給出的愛是感化;
怯懦的人給出的愛是逃避,堅毅的人給出的愛是承擔;
自私的人給出的愛是索取,善良的人給出的愛是給予。
破情關,破的就是這面照妖鏡。
不論鏡子里的那張臉,是慈眉善目,還是面目可憎,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想說的是,鏡子里的那張臉,并不是來到你身邊的那個人造成的。
真相是,你當初進入這段關系的動機,就已經決定了這段關系是否健康。
如果你本身積極充實有力量,就不可能因為空虛走進關系,不可能因為廉價的體貼走進關系,不可能因為生活的壓力走進關系,不可能因為利益的誘惑走進關系。
你不會因為這些東西走進關系,就不會對陪伴、體貼、大餅欲罷不能。
這世界有一個公開的秘密,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看見什么樣的相。
反過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先假裝自己是那樣的人,最后你真的會變成那樣的人。
20世紀心理學上最偉大的發(fā)現,就是一個人可以通過自我肯定,來塑造一個真實的自己。
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自己說的這句話,出于人類基因里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一件事。
有一位處級女干部,經常鼻青臉腫地去上班。
因為老公家暴。
第一任老公家暴,她離婚了。
第二任老公家暴,她又離婚了。
第二次離婚之后,她開始經常說一類話: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所有男人都一個德行”
后來有個很不錯的男人追求她,這個男人性格非常溫和,從來不和別人吵架。
她被打動了,第三次,她又走進了婚姻。
沒想到結婚不到一月,她就被這個男人打了。
這個男人為什么打她呢?
一件很小的事,菜的咸淡,夫妻倆發(fā)生了爭執(zhí)。吵著吵著,她就對男人說:
“你是不是想打我?像某某(她的前夫)打我一樣?”
男人很不理解地問:
“我干嘛要打你呀?”
她歇斯底里地大喊:
“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
男人覺得她不可理喻,不再理她。
她繼續(xù)歇斯底里地大喊:
“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
男人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后一拳揮了過去。
一個女人,如果認為全世界的男人都是會打人的渣男,那她一定會遇到家暴渣男,因為男人千千萬,她只會選擇符合內心設定的那個,不符合也會改造成符合。
一個男人,如果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是拜金虛榮的撈女,那他一定會遇到撈女,因為女人千千萬,他只會選擇撈的那個彰顯自己看人很準,不符合也會調教成符合。
比如一個好看的包包,可能女人只是看了一眼,本來沒想買。
男人在旁邊慫恿,是不是想買?
晚上回家后,躺到床上了,還會再攛掇一句,今天是不是有點遺憾,白天看的那個包沒買?
一次兩次三次,最后女人終于下了決心:
草泥馬的,買就買!
這就是自我實現預言:
當我們經常說一句話,或者認定一個信念之后,這個信念就像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一樣,我們會為了實現這個信念而采取行動,最終結果真的就會變成我們想的那樣。
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
小心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
小心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某種程度上,我們都過著自己嘴上所說的人生。
言即肉身,莫向外求。
就像昨晚我摔了杯子,其實不是憤怒老婆的無理,而是憤怒自己的無能。
感謝你讀到最后,預祝大家五一愉快,別忘了 點亮 “”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