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兵戈 通訊員 李敏 孫德香
5月1日,到襄陽臥龍農耕文化博物館打卡的市民一批接一批。其中有一批小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專程到臥龍農耕文化博物館“探秘”傳統農耕。
“同學們,這件‘龍骨水車’是古代農民智慧的結晶,它曾是漢水流域灌溉農田的重要工具……”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小學生們沉浸式感受農耕文明的千年傳承,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每一件農具都承載著先民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博物館講解員通過實物展品,向學生們展示了從原始石犁到近代鐵鋤的演變歷程。在體驗基地當小學生看到傳統廚房時,學生們紛紛驚嘆于茅草屋頂和夯土墻的工藝細節。“這種‘土灶臺’不僅能做飯,冬天還能取暖!”五年級學生周浩指著廚房區域說。
此外,展館內陳列的農具展區,展區內,一件形似木馬的“秧馬”引發了學生的好奇。“這不是玩具,而是宋代插秧神器!”講解員向大家介紹秧馬的使用方式——農民伯伯們利用底部的滑板在泥田中滑行,既能減輕腰部勞損,又能提高插秧效率。四年級的陳嘉浩笑道:“感覺像在稻田里‘騎馬打仗’!”此外,展臺上陳列的風車等農具也引發了學生們的感嘆,“農民伯伯真是‘全能發明家’!”參觀結束后,學生們走進博物館農耕文化體驗基地。
“早就聽說臥龍有個農耕文化博物館,五一前我就給爸媽說五一不外出,到家門口來個研學游。今天的活動讓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五年級學生謝東升在分享會上說道。家長宋老師說:“通過實地參觀和動手實踐,孩子們不僅學到了農耕知識,更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價值的深刻意義。”活動結束后,學生和家長們,在博物館門前的廣場合影留念,為這場五一文化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據了解農耕文化博物館邀您共赴假日之旅。即日起至5月6日,免費開放,預約電話15391554511,博物館將舉辦多場專題活動,歡迎大家參與。快來感受傳統文化的生命努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