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公益直播作為其有益補充也在不斷壯大。經過近半年緊鑼密鼓的籌備,“公益直播行業標準委員會” 即將發起成立。該委員會由中宣部直管的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指導,公益直播專業委員會主辦,在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攜手國內主流電商平臺、社科及直播研究機構、頭部 MCN機構和主播代表、全國性媒體、知名農產品和國貨品牌以及消費者代表共同組建。浙江清大啟迪教育科技公司為委員會提供技術支撐,預計于 2025 年 5 月內正式成立。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的領導們在聽取關于公益直播行業標準制定的匯報)
委員會成立后,將率先組織編定我國首個《公益直播團體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編定《公益直播行業標準》,力爭于 2026 年底前,經過主管部門審批后頒布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公益直播行業即將邁入有章可循的新時期。這一有力舉措必將推動公益直播行業朝著規范化、透明化方向發展。一方面,它為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提供了管理和執法的依據;另一方面,它將引導和激勵主播群體積極投身公益直播,助力鄉村振興和各項公益事業。
公益直播行業痛點倒逼標準化進程加速推進
據行業權威預測,2025 年我國電商直播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 22% 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全年交易額有望突破 6 萬億元大關。作為數字經濟與公益事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公益直播在助農助殘、鄉村振興等領域展現出顯著的社會價值,成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實踐路徑。然而,在行業高速發展的表象下,長期存在的治理短板與結構性矛盾,致使各種亂象日益凸顯。例如,項目真實性存疑,部分機構以公益之名過度營銷,偽公益項目頻現,損害了公眾信任;資金監管缺位,善款流向不透明,挪用、濫用風險頻發;從業門檻模糊,主播資質參差不齊,專業能力與公益認知亟待提升。
(杭州播浪文化藝術公司總裁項祖銘在介紹培養出的獲獎播音主播的情況)
與此同時,當前公益直播領域還面臨著多重困境。在行業標準層面,公益直播的屬性界定與平臺流量扶持規則尚待完善,導致MCN機構及主播自主發起公益項目時,需自行投入并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在價值認同層面,主播參與公益直播后,通常難以獲得相應的榮譽稱號和社會贊譽,其在直播行業的發展也不能因此得到賦能與助力。這直接導致一些MCN機構和主播失去了參與公益直播的積極性,公益直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
四大核心標準:筑牢行業規范根基
委員會戰略顧問瞿曉宇表示,委員會成立后,將盡快發布《公益直播行業準入與運營規范》,作為團體標準出臺前的先導,對主播群體自發舉辦公益直播活動提供指導和參照,聚焦四大維度,筑牢行業規范根基。
(專委會一行參訪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主辦單位并合影留念。左二為大會執行主席樊學成、右二為專委會副主任兼常務秘書長婁樓、右一為專委會戰略顧問瞿曉宇)
準入評估:建立三級審核機制,實施 “項目白名單” 動態管理,要求公益直播內容真實性達標率 100%,嚴控 “偽公益” 項目入場。
資金監管:構建區塊鏈存證系統,實現善款從募捐到使用的全流程可視化追溯,杜絕 “資金黑洞”。
測評認證:委員會將設立 “會員服務與管理部”,倡議勸導主播群體,尤其是全網知名度排名前100 位的主播,每周從事 2 小時、全月累積不低于 8 小時的公益直播。委員會將委托第三方研究推出 “公益主播星級評定體系”,對主播公益直播的成效進行測評。對于能夠達到優秀等級的主播授予“金麥穗公益主播”。委員會將協調動員主播所在平臺,今后在這些主播進行公益直播期間,給予專屬流量扶持。對于消極對待公益直播,測評不及格的主播,委員會將通知其所在平臺給予暫停商業直播處罰。
“公益主播星級評定體系”計劃三年內覆蓋國內全部電商平臺、公益機構以及主要從事公益直播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技術賦能實現 “事前 - 事中 - 事后” 全鏈條監管。
政企社協同:共繪公益直播新藍圖
委員會計劃于 5 月中旬在鄉村振興示范村杭州下姜村召開委員會成立大會第一次籌備會議。專委會將邀請主要平臺、頭部 MCN 機構及主播代表、知名農產品和國貨品牌企業共同簽署戰略協議,聯袂發起 “百縣千鎮鄉村文旅騰飛計劃”。在此期間,將組織知名主播,面向全國各地優質特色農產品和國貨精品,舉辦多場公益直播活動,共同慶祝委員會的成立。公益直播所得,將定向捐贈給全國性公益組織,用于偏遠地區困難家庭低齡兒童腎無痕結石手術和髖關節畸形矯治。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許可慰教授在為腎結石患兒開展手術治療。圖源: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官網)
人才培養:未來三年,培育一千名當地大學生公益主播,實現他們在家鄉在家門口就業和創業。同時,建立 “公益直播學院” 線上課程庫。示范基地建設:在杭州選址落戶 “鄉村振興成果展”,舉辦線下線上同步的 24 小時不落幕的公益直播平臺,助力全國一百個縣市農產品和國貨品牌以及文旅推廣。在公益直播平臺,打造百個縣域公益直播間,為農產品上行、地標農產品及國貨品牌推廣、非遺傳承提供場景化支持。資源整合:聯合杭州大下姜聯合體、中國美妝小鎮等產業園區,在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實現產地直播,推動 “公益直播 + 產業帶” 深度融合。
全球貢獻:中國方案引領數字公益治理
4 月 18 日,一場旨在重塑公益直播數字化治理與應用格局的行業對話在杭州海華廣場開講。此次研討會由公益直播專業委員會聯合政產學研各界代表共同舉辦,以 “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引領公益直播發展” 為主題,匯聚了學界智慧、產業力量與監管經驗,標志著中國公益直播數字化治理與應用體系正式邁入標準化建設的新階段。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大家都紛紛建言獻策。出席研討會的有學術界代表公益直播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學院辜居一教授,政策研究方面的專委會戰略顧問瞿曉宇。產業界代表有:浙江清大啟迪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長林乃娟、總經理池逸誠,帶來了大數據監管前沿理論與見解;珀萊雅股份與中國美妝小鎮雙重代表凌飛先生詮釋了美麗經濟的社會責任;香港主板上市企業帝王股份旗下 “帝皇池” 醬酒戰略投資人莊燕萍展現了傳統產業轉型樣本;植物基飲品翹楚 “噢麥力” 政府事務總監張勝瑜分享了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
(在公益直播行業標準研討會上,與會嘉賓熱烈發言積極討論)
在公益直播行業標準研討會上,公益直播數字化治理與應用領域研究組發起人之一的辜居一教授指出,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公益直播亂象實施高效、全面的綜合整治,依據行業標準對公益直播行為和成效進行測評和公示,是促進行業規范發展、順應數字文明時代潮流、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關鍵路徑和必然選擇。辜教授進一步介紹了五維協同機制,即政府政策導航、行業標準筑基、科技賦能護航、消費者權益保障以及社會監督增效,通過這一機制構建公益直播價值閉環。他滿懷熱忱地闡述了公益直播行業美好愿景:“要讓每一份善意都能留下清晰的數字足跡,使專業價值得到制度的充分尊重,讓主播與消費者的信任關系擁有可量化的衡量標準,以此推動公益主播獲得榮譽、品牌形象持續成長以及消費公益惠及大眾,形成良性發展生態。”
專委會副會長兼常務秘書長婁樓透露,即將出臺的公益直播團體標準創新構建"政府背書-平臺賦能-主播踐行-公眾監督"四位一體治理體系,此舉不僅填補國內公益直播行業規章與制度的空白,更是開創了全球公益領域數字治理的新模式。隨著直播間轉型為新型公益陣地,這套包含技術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將為全球數字文明時代的社會治理將貢獻出獨有的中國方案。
相關鏈接:下姜村
(杭州下姜村美景。圖源:網絡公眾號 “鄉村集結號”)
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地處千島湖南岸的深山庫區,2003年起成為包括習近平同志在內的8任浙江省委書記基層聯系點。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下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54931元,較2023年增長了 12.5%,是2001年的20多倍。其蝶變歷程被列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案例,成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典范。(何秋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