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見字如面 中德同心”青少年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舉行。
活動中,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與德國羅曼羅蘭高級中學的師生向兩國學生發起倡議,以筆為舟、以墨為槳,通過信件持續開展交流互動,加深對兩國學習生活和社會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兩校學生現場互相交換了信件,孩子們細膩的情感也融入了一封封信件中。
據悉,“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是由北京市教委近年來在各中小學校發起的一項倡議。“見字如面”,紙短情長,一紙書信,不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青少年之間心靈的對話。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黨總支書記李暉表示,此次“見字如面 中德同心”活動,就是要為兩校搭建起深入溝通的橋梁。通過書信往來,同學們可以跨越千山萬水,分享生活感悟、交流學習心得、探討文化奧秘。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開闊國際視野,更能學會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處事方式,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非凡。
東城區教委副主任張燕表示,兩校20年來堅持交流互訪,是中德青少年友誼傳承的重要體現。希望兩國學生通過開展“見字如面”活動,用筆墨記錄下所思、所感,讓文字在行走中煥發新生,進而成為中德兩國教育交流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傳統文化跨越山海在現代校園煥發新的生機。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董川表示,以信為媒,傳承文化,共育時代新人,是“見字如面”活動的重要目的和意義。市教委希望“見字如面”這一品牌活動能夠有機融入北京與各國中小學開展的教育交流活動中,成為加強北京與世界各國青少年學生人文交流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新載體。市教委也熱誠歡迎更多德國青少年留學北京。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編輯/李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