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農耕文明歷史非常久遠,村落是最常見的集體單位,村落才是許多中國人向往的歸宿。我國擁有眾多歷史悠久且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這些村落不僅保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還展現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如今很多人城市民眾都喜歡去古村落旅游,以下10個有名的中國古村落的詳細介紹:
第十,浙江嵊泗無人村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的嵊山島北面,原名后灣頭村,曾經富裕的小漁村最多超過三千人居住。由于交通不便,以及島上西南部重點開發,導致后灣村的村民逐漸搬遷。如今全村只剩下一戶人家,成為大家口中的“無人村”。全村屋舍被綠植覆蓋,古蔓青藤,宛如世外仙境。被譽為全球28個被遺忘的絕美景點之一。
第九,江西雅溪古村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龍下鄉,始建于明代初期,原為村中陳氏先民所建,至清后期發展到鼎盛。至今村內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精美的客家民居建筑,是重要的客家文化村落。村中有眾多景觀,如福星圍、龍源壩水庫、客家文化廣場等。
第八,廣西大蘆古村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始建于明代中期。大蘆古村先民勞氏原為先南越王趙佗后裔,因功賜姓“勞”。大蘆古村原為蘆葦叢生之地,歷經數代勞氏先民的艱苦創業,成為了廣西楹聯第一村和廣西三大古村鎮之一。傳統節日時可以欣賞到大蘆村精美的明清建筑和獨特的楹聯文化,如跳嶺頭、采茶戲等,感受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七,湖南板梁古村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板梁古村始建于宋元之交,至明清時期強盛,建村歷史已超過六百年,相傳為西漢楚王劉交后人所建。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和精美的湘南民居建筑,被譽為“湘南第一村”。村內景觀宜人,如富春江風光、江南荷塘等。村中還有眾多民俗和傳說,如板梁村的來源傳說,東圣祠傳說、蟲子茶、板梁大餐等。
第六,安徽旌德江村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始建于唐初,至明清時期步入鼎盛,原為江氏祖先建造。是明清兩代文化名村,全村高中18名進士,人口繁盛時超8萬人,被譽為“小杭州”。如今村內依然保存著大量徽派建筑,被譽為“皖南第一塊風水寶地”。在此領不僅可以略到徽派建筑和江南水鄉的韻味,還可以品嘗豐富的民俗美食,如江村魚頭、糯米藕等。
第五,云南新華民族村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草海鎮,據記載,明代時期,新華村因制作首飾而已有盛名。村內生活著眾多民族,而各個民族又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這里共同交織。新華民族村的手工藝品非常有名,被譽為“小錘敲過一千年的千年古村”。同時有著悠久的銀器制作歷史,被譽為“中國銀器第一村”。
第四,廣東開平碉樓
位于廣東省開平市,是廣府民居的代表建筑。始建于明朝中后期,開平地區在明代以來崇尚遠洋謀生,如今很多東南亞及歐美地區都有開平人的后裔。明代后期很多開平人榮歸故里,建筑了大量的中西結合的民居,特別是到了清朝后期,國門大開,碉樓建筑日甚。如今保存下來的碉樓是我國近現代重要歷史遺跡,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跡。開平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如開平燒鵝、鱔魚飯等。
第三,福建永定土樓
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作,始建于唐代,明代進入鼎盛時期。其建筑風格以圓形和方形為主,以生土、林木為原材料,經歷夯實而成樓。同時土樓內部生活設施非常完善,部分土樓內還有祠堂和學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被譽為“土樓之王”。永定土樓是“最古老、最大、最高、最多”的吉尼斯紀錄。
第二,安徽西遞村
位于安徽省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始建于北宋仁宗皇祐年間。相傳為胡氏祖先建造,明清時期,隨著徽商經濟實力的提升而步入鼎盛。是典型的徽派耕讀文化建筑代表,被譽為“明清民居博物館”,對長三角地區的建筑風格影響深遠。全村四面環山,中有三條溪流穿村而過,至村中合流,風水位置絕佳。
第一,安徽宏村
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始建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相傳為汪氏祖先所建造,全村以獨特的“牛”形格局,并將人水合一、天人合一融為一體,體現了農耕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其中位于村中心的月塘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現今仍然保存著大量徽派建筑,其中包括素墻黛瓦、馬頭墻、天井等徽派標志性特色。宏村除了有精美的木刻、石雕和磚砌,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傳統美食,如鱖魚、粉蒸肉、臭豆腐等,多是徽菜名品。
本期就到這里!
關注小秀才,下期更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