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學科專業數字化升級和科研范式變革。面向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超前布局數字領域學科專業。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985高校宣布成立AI賦能的重磅新學院,將人工智能與傳統學科融合發展,培養具備數字素養和AI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以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
“AI+生物工程”:天津大學成立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學院
4月29日,天津大學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學院正式揭牌。據悉,這是我國“世界一流建設高校”中首個合成生物學院。據悉,新成立的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學院將整合多學科資源,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科研,搭建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平臺。
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致力于設計、改造乃至從頭構建生物體系,以應對材料、能源、環境和健康等全球性挑戰。它通過匯聚生物學、工程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及材料學等領域的前沿知識,實現跨學科協同創新。
在合成生物學教育教學方面,天津大學一直處于引領地位,在國際上率先創建了合成生物學專業,建立了首個 “本科-碩士-博士” 完整人才培養體系,是我國合成生物學的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此次成立天津大學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學院旨在主動應對生物技術革命和生物制造產業變革挑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引領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創新人才培養。
“AI+醫療”: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醫院
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舉行人工智能醫院成立儀式。校長李路明、副校長王宏偉出席會議。
校長李路明表示:成立人工智能醫院是學校發揮理工科優勢賦能醫學發展的新舉措。希望清華醫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培養具有醫學情懷和AI素養的復合型醫學創新領軍人才;發揮學校綜合性學科優勢和醫學學科牽引作用,推進醫工結合和學科交叉、臨床與技術融合;瞄準世界前沿領域和國家戰略需要,推動醫學發展進步,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貢獻力量。
據悉,清華大學人工智能醫院(Tsinghua AI Agent Hospital)建設將分階段進行,初期將在學校AI全面布局和多學科醫工交叉的基礎上建設AI醫院系統,依托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及北京清華長庚互聯網醫院試運行,以全科醫學科和眼科、放射診斷科、呼吸科等專科為試點。
未來將構建“AI+醫療+教育+科研”生態閉環,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高效擴容與均衡布局,致力于讓更多人享有可負擔、可持續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AI+科學”:北京大學成立科學智能學院
4月26日,北京大學科學智能學院在深圳正式成立。據介紹,北京大學科學智能學院是北京大學面向智能時代科學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前瞻性布局,采用“AI+Science”雙導師制,致力于構建人工智能與基礎科學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培養兼具科學智能素養、跨學科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交叉復合型人才。
據悉,北京大學科學智能學院導師由多位院士領銜,成員含人工智能算法領域專家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等多領域頂尖學者,全力打造覆蓋“從0到1”基礎研究至“從1到N”產業創新的全鏈條科研體系,為提升我國人工智能時代原始創新能力提供關鍵支撐。
在科學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深化上,科學智能學院推出貫通式一體化培養模式,打破學段壁壘,使優秀本科生可提前參與研究生課題。同時,學院采用“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創新+科研訓練”四位一體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理論 + 跨學科應用”雙核驅動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AI+設計”: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設計學院
4月26日,華中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揭牌,校黨委副書記張濤主持活動。
據悉,新成立的設計學院將著重實施“新工科+新文科”的融合發展策略,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給教育、產業及社會結構帶來的深遠變革,以人工智能為牽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并具備全球視野的高水平設計學科體系。
學院將聚焦人工智能創意、數字媒體藝術、健康人居環境、智能裝備工業設計等前沿領域,積極構建“設計引領+科技創新+產業實踐”的融合型創新體系,為未來中國交叉學科設計學的發展及人才培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設計學院院長蔡新元教授表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設計學院將主動布局H型設計學拔尖人才培養框架,聚力實現“一流學科、一流人才、一流學生、一流平臺、一流協會”的突破,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設計學院。
“AI+生物醫學”:復旦大學成立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
4月18日,復旦大學舉行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高質量建設推進會。宣布成立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
據悉,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將接軌國際一流的生物醫學工程教學模式,探索本研融通,強化校企合作,發揮學校信息、生物、醫學等優勢學科特長,優化學科結構,融合學科方向,培育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團隊,培養一批掌握系統理論知識、能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敢創新懂研發的新工科交叉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通過整合校內生物醫學工程相關學科力量,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建設有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生物大數據、腦智研究和生物傳感與芯片等4個教學團隊,以精準醫療原始創新與產業應用為導向,主動對接國家重大健康需求,攻克一批前沿關鍵技術,提升從0到10的系統創新能力,促進生物醫學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區域資源鏈接、科技產業孵化,形成教育和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至此,復旦大學今年重點打造的6大新工科創新學院——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創新學院、智能機器人與先進制造創新學院、未來信息創新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已悉數亮相。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高校紛紛布局人工智能領域,今年以來,已有包括深圳大學、南寧師范大學、廣西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在內的超5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實際上,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已有多所高校先后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尤其是去年,已有包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等在內的近10所著名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早在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就開設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學院;南京大學也在2018年開設了人工智能學院,由著名人工智能專家周志華教授任院長;北京大學于2021年開設智能學院,院長是世界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人工智能專家朱松純教授;此外,西安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理工強校也紛紛設立人工智能學院。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50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51所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
(不完全統計,排名不分先后)
1.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北京大學-智能學院
3.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4.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5.北京林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6.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
7.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8.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9.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10.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1.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2.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13.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14.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5.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6.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7.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19.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20.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22.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23.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24.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5.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6.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
27.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8.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9.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
30.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
31.山東科技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32.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33.天津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34.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兩江人工智能學院
35.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36.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37.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38.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大連研究院
39.福州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40.浙江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41.同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42.煙臺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43.清華大學&南京市-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44.江西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45.武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46.上海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47.中國人民大學-蘇州人工智能學院、蘇州人工智能實驗室
48.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工智能學院
49.廣西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50.南寧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51.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綜合整理自以上各高校官網及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