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民營經濟促進法認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與憲法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貫通起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大的法治意義。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是落實憲法規定,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
已經上升到國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了,司馬南、李光滿、昆侖策之流,不想說點什么嗎?
一直以來,以司馬南為代表的的一小撮極左分子,打著“愛國”“維護公有制”等高大上的旗號,一方面吃著改革開放的飯,一方面砸著改革開放的鍋。
之所以說司馬南他們吃改革開放的飯,大家都知道司馬南早在2009年就在美國買了25萬美元的小房子,試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司馬南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個工廠做工、在哪個農村種地呢?他能拿出25萬美元買房子嗎?絕對不可能。
不說十幾年前的事,就說現在,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人計算一下司馬南現在在平臺上的收入,結果讓人驚掉下巴,視頻收益1760萬元,文章收益706萬元,總額2466萬元,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司馬南一個平臺賬號通過流量轉化帶來的收益,還不包含平臺可能給司馬南的簽約費,還有司馬南參加平臺設立的各類活動獎勵和他通過賣貨等帶來的收益。要是把其他別的平臺收益統統加起來,估計都能過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中國能有互聯網嗎?能有在網上呼風喚雨的大V司馬南嗎?能動動嘴皮子筆頭子就能帶來好幾千萬的收入嗎?
昆侖策也是這樣。不知底細的人,一看昆侖策研究院的名頭,乖乖,太高大上了,肯定是什么高級別的國家科研院所,里面的研究員不是行業精英就是業內大咖,其實,不過是一個注冊資金不足十萬的小微企業辦的機構,說企業不像企業,說社團不像社團,整個一個“四不像”,“拉大旗作虎皮”。而且這個小微企業,還屬于昆侖策常常掛在嘴邊的民營企業,屬于“資本家”那伙的。
以司馬南、昆侖策為代表的大V們混淆“企業家”與“資本家”的概念,連篇累牘地論證和訴說著資本家的血性、私有企業的剝削、資本的野蠻生長,甚至有大V呼吁民營企業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而應該國有化。他們借用中國政治語境中“資本家”所蘊含的特殊意義,使很多民營企業家感到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如針刺在背,不寒而栗!
資本主義社會是由資本家的代理人組成,司馬南等人只取“資本家”之名,然后扣在民營企業家頭上,而不顧資本主義“資本家”背后的政治意義,把我們國家的民營企業家污名化,致使很多人覺得進了民營企業里就是受資本家剝削!
什么是資本?司馬南有25萬美金,他拿去美國買房子成了消費資金,卻振振有詞,而一個人投資200萬在國內投資辦廠,解決了100多人就業,為國賺外匯,最終卻成了“資本家”,成了要被打倒、批臭的對象,這還有天理嗎?
因此,必須為民營企業主摘掉資本家的帽子,為民營企業家正名。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中國企業,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都要受到法律的保護。
如此,才能讓民企投得放心、干得開心,才是中國經濟之福,才能真正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司馬南、昆侖策的作者們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個別言語來硬套活波波的客觀現實,忘記了社會發展總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脫離客觀現實和當下歷史條件限制,一下子到達河的“彼岸”,從而走入了極左的境地不能自拔。這也是司馬南稱呼張春橋為同志的根本原因。
同志者,志同道合也。司馬南、昆侖策就是“四人幫”的同道中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就要實施了,如果還有人想挑戰法律,無產階級專政的鐵拳,一定會把它砸得粉身碎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