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欒海明 張子慧
編者按: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個禮贊勞動的節日里,我們推出“致敬勞動者”策劃,用文字、鏡頭去記錄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時代在變,奮斗的底色不變,愛崗敬業、創新創造,社會的每一次跨越和進步都凝結著無數勞動者的汗水和智慧。躬耕者,皆身披光芒。讓我們一起致敬平凡,致敬不凡!
在維護生態環境與公共利益的戰場上,總有一群人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助理王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以法律為劍,斬斷污染與侵害;以信念為盾,守護山河與家園,用實干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檢察人的責任與使命,在公益訴訟的道路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奮斗篇章。
無畏前行:攻堅生態保護難題的“檢察尖兵”
“我的職責就是以公益訴訟之名,守護綠水青山之美?!北种@樣的信念,2021年7月,王浩被抽調到最高檢參與辦理某跨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專案。面對跨區域協調難、法律規范模糊、執法標準不統一等重重挑戰,他毅然挑起大梁,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案件攻堅中。
在駐現場辦案的日子里,王浩和同事們開啟了“超長待機”模式。百余天出差在外,每天在戶外調查取證長達六七個小時,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大雨滂沱,都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從清晨微曦到華燈初上,他們走遍涉案流域的河流溝渠、港口碼頭、污染企業,對137件案件線索逐一核實,掌握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專案期間,他起草匯報材料100余份,協助審查個案審查報告79份,制定辦案規范提示7份,參與20余次專案推進會和法律論證會。最終,推動跨區域聯動解決煤礦硫酸鹽超標等治理難題,為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立下汗馬功勞。
創新探索:開拓公益訴訟新局的“實踐先鋒”
王浩不僅是辦案能手,更是創新先鋒。2022年春節假期,當大家沉浸在節日氛圍中時,他和同事們正緊鑼密鼓地籌備最高檢在山東召開的網絡直播公開聽證會。這是檢察機關首次以全程網絡直播形式開展公開聽證,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反復溝通協調、打磨每一個細節。最終,這場聽證會吸引1200多萬網友觀看,創視頻直播總觀看量新高,讓流域環境治理成效直觀地展現在公眾眼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在工作中,王浩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積極探索公益訴訟新機制。他參與流域環境治理等地方立法工作,起草相關報告助推流域協同保護機制完善;在《人民論壇》《法律方法》等期刊發表7篇法學理論文章,深入研究環境公益訴訟新模式。此外,他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探索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審前程序規范化等機制,其參與起草的《關于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工作的意見》,為全省公益訴訟檢察機制建設貢獻智慧。
堅守初心:傳遞法治力量的“公益追光者”
從檢以來,王浩始終奮戰在檢察辦案一線,深耕公益訴訟領域。他先后參與辦理200余起公益訴訟案件,涵蓋“某流域環境治理專案”、某社會組織公益訴訟檢察監督案等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案件。其中,3起案件獲評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和“全國十大法律監督案例”,10余起案件入選全國、全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以實際行動維護著社會公平正義。
在守護公益的同時,王浩還積極傳播法治精神。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巡講團成員,他多次到國家檢察官學院授課,并參與最高檢第十七期巡講支教;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錄制宣傳視頻、發表專業文章,讓法治信仰、公益精神走進大眾視野。他說:“我愿做公益訴訟的一道微光,讓法治之光照亮公益之路、溫暖千家萬戶?!边@份對檢察事業的赤誠之心,激勵著他在守護公共利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