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高架與南京西路交會的人行天橋上,每一次駐足都是對城市脈搏的精準捕捉。這座橫跨車流的長廊,如同城市動脈的觀測站,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繁華與靜謐編織成一張立體漫游網。我們以天橋為原點,用腳步丈量靜安的街道,承包你的五一精彩假期。
【西向漫游】摩登與文藝的平行宇宙:國際貴都大飯店→會德豐廣場→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馬蘭花劇場→上海戲劇學院。
1
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
(延安西路65號)
從天橋下來,便可抵達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這座始建于1991年的涉外四星酒店,壯觀的外形和大膽的配色使它有著極高的辨識度,是90年代電影里常出現的地方,也被不少藝術家們視為“魔都的家”,譚元元、白先勇、斯琴高娃等名流,每每來上海都會選擇下榻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芭蕾女神譚元元在這里跳舞,并留下了她的紅舞鞋。走進貴都,你會被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吸引,在這里,一不小心就能與大師、名家作品撞個滿懷。不過,飯店已于2025年2月28日起暫停營業,啟動全面升級改造工程,期待換新后的貴都會有什么樣的驚喜出現。
2
會德豐國際廣場
(南京西路1717號)
會德豐國際廣場以270米的身姿刺破天際,作為曾經的浦西第一高樓,曾連續舉辦多屆“垂直馬拉松”。這座超甲級寫字樓不僅坐擁“靜安寺商圈C位”,還是電影《小時代》的取景地,高樓林立,時尚與奢華并存。站在廣場上,俯瞰靜安的繁華夜景,仿佛置身于電影中的夢幻世界。另外,這里還藏著一個靜安寺隱藏打卡機位哦:廣場的噴泉水池,將手機貼著水池邊,按下快門鍵,便可得到一張靜安寺與水面倒影交相輝映的大片,大家快去試試吧。
3
中國福利會少年宮
(延安西路64號)
中國福利會少年宮1953年6月1日由宋慶齡創辦,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宮名,是新中國第一家綜合性、群眾性的少兒校外教育機構,也是《建國大業》的取景地。在這片鬧市中,它宛如一座從童話中走出的城堡,這里見證了革命歷史,又在和平年代見證了無數青少年的成長。多年來,少年宮共為2500多萬少年兒童創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為30萬上海中小學生提供了全面系統的興趣體驗。若逢周末或節假日,可在此偶遇社團的孩子們演奏,音符與鴿群一同掠過草坪和屋頂,構成最生動的城市記憶。
4
馬蘭花劇場
(華山路643號)
馬蘭花劇場位于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內,去年十月,劇院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造升級,拆除了圍墻,將大院里的綠地開放給市民共享,并在空間中融入了更多“兒童友好”的元素,如今煥然一新的沿街廣場、大門口的馬蘭花田、花花無界戲劇空間,還有花園內的噴泉、草坪、林蔭小道,為大小朋友們營造著“戲劇無界”的氛圍。這里還有室內外空間舉辦各類展覽、街頭戲劇、沉浸式表演等多元戲劇活動。
5
上海戲劇學院
(華山路630號華山路校區)
上海戲劇學院被譽為“中國戲劇家搖籃”,連空氣都彌漫著藝術氣息。校園雖不大,卻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成為無數戲劇人心中的藝術寶地。校園周圍梧桐掩映,洋房林立,它連接了徐家匯和靜安寺兩大商圈,串聯起了許多花園洋房、新里弄堂、百年高校等經典建筑,盡管校區占地卻不大,但教學樓、排練廳、黑匣子劇場等建筑錯落有致,還有上世紀留存的端鈞劇場,還有毓琇樓、熊佛西樓等老式建筑,它們見證了過去幾十年的戲劇發展史,承載著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文藝史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華山路是條文化底蘊厚重的街道,雙車道兩側種的都是二球懸鈴木,再加上分布在路兩側的洋房、高墻,呈現出一派典型的上海“梧桐區”風貌。它與安福路、長樂路、武康路等熱門馬路交界,串聯著諸多百老建筑,包括上海歌劇院、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這條路上見證了上海的歷史,未來也將繼續書寫戲劇藝術的輝煌篇章,為上海這座文化之城增添一抹獨特的藝術色彩。
當腳步從天橋的四個方向延伸,魔都的AB面在眼前徐徐展開——東側是歷史的厚重,西側是現代的輕盈,南側是自然的呼吸,北側是流動的生機。這座城市從不缺乏驚喜,只需用一次City Walk,打開它的多維宇宙。
記者:陳天藝
圖片:陳天藝
編輯:梁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