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的李大叔盯著白茫茫的田埂直跺腳。四月底的雹子雞蛋大,剛冒頭的玉米苗全趴在泥里。五臺山的老張更納悶,五一前的大雪蓋住了剛返青的牧草,牛羊啃草得扒拉半尺厚的雪。
新疆那邊兒也沒消停,暴雨夾著沙塵暴,地里剛播的棉種不知道能出幾成苗。往年這時候,太陽早把地曬暖了,“立夏種稻光溜溜”,可今年咋處處透著反常?上海的樓市熱鬧,地鐵擠破頭,可咱農民心里揪著——天氣亂了套,秋糧能穩當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咱看不懂,但自家地頭的變化最實在:三月倒春寒凍壞了油菜,四月雹子砸爛了蔬果,五月飄雪又來添堵。村東頭的王嬸掰著指頭算:“往年畝產千斤的玉米,今年怕是要打六折。”更有人犯嘀咕:“不是說全球變暖嗎?
咋極端天氣反倒多了?
”農業站的技術員來了又走,都說要加強防災,可具體咋防?
保險賠得夠不夠成本?美團給騎手發補貼,咱農民要是遭了災,誰能搭把手?一季度海洋旅游賺了不少錢,可咱地里的收成關系著飯碗,總不能靠天吃飯一輩子吧?
日本的大米漲價鬧賊,咱這兒要是糧食減產,糧價會不會跟著漲?老百姓不懂啥空間站3D細胞技術,就想知道明年的種子能不能扛住怪天氣。
村支書在喇叭里喊:“趕緊給果樹套袋,給大棚加固!
”可零散的小農戶,哪有那么多本錢折騰?我個人覺得,氣候變了,咱的法子也得變。
是該多攢些防災的招兒,還是盼著政策多給些兜底?這賬得好好算。
就像老輩人說的:“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天氣反常不可怕,怕的是沒準備。可到底咋準備?
各人有各人的難處,這事兒,還得大伙一塊兒琢磨。
五月的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但咱農民的日子,還得指著地里的收成穩當,這比啥都強。
往后的天氣,是更怪還是能穩下來?
留個問號,咱且走且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