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上午,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這一特殊時刻,周恩來故居迎來了一群朝氣蓬勃的特殊訪客——“恩來星”小記者們。此次,周恩來故居管理處攜手淮安區(qū)融媒體中心,共同舉辦了“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勞動精神——‘恩來星’小記者走進周恩來故居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旨在讓小記者們通過參觀與勞動實踐,深度體悟周恩來總理童年時期的學習與勞動生活,讓紅色基因與勞動精神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
在古樸典雅的周恩來故居內(nèi),小記者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開啟探索之旅。褐色老式木桌、布滿磨痕的老井,這些物件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讓小記者們得以近距離觸碰周恩來總理童年的生活場景。當聽到講解員潘斯淇講述“周恩來幼年時便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與乳母蔣媽媽一起挑水、種瓜種菜,在勞動中磨煉意志”時,“勞動與學習并重”的優(yōu)良家風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小記者,也讓他們對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動中,最令小記者們興奮的環(huán)節(jié)當屬勞動體驗。他們有序排隊,用傳統(tǒng)木桶從周恩來總理幼年使用過的水井中打水。當握住木桶把手,將其放入井中再費力提上盛滿水的木桶時,小記者們真切感受到了井水的沉重,也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隨后,他們小心翼翼地給小樹施肥,接著,又用剛打來的井水細致地澆灌樹苗,看著清澈的水流滋潤土地,小記者們眼中滿是期待。一位小記者興奮地說道:“井水很沉,但看到樹苗喝飽水后舒展的樣子,我突然明白了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意義。”此刻,勞動帶來的成就感與喜悅洋溢在每個小記者的臉上。
周恩來故居管理處主任李子權(quán)表示,此次思政實踐活動極具教育意義。“恩來星”小記者通過聆聽少年周恩來的勵志故事、體驗打水勞作,深刻感悟到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也錘煉了堅韌的品格。活動以“人生賴奮斗而存”為指引,將勞動教育融入孩子們的成長實踐,激勵著青少年通過勤學篤行培育“四個自信”,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據(jù)悉,“恩來星”小記者項目由中共淮安區(qū)委宣傳部、區(qū)融媒體中心等八部門聯(lián)合舉辦,是一項公益性項目。其旨在從娃娃抓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zhì)。此次走進周恩來故居的勞動實踐活動,正是該項目在傳承紅色基因的一次生動實踐。
江南時報記者 毛艷
通訊員 趙碧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