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011柳格高速是甘青大環線的必經之路。“五一”假期,許多選擇自駕游的游客,會選擇這條線路來游覽河西走廊。在柳格高速上,“五一”假期剛剛開啟試運營的懸泉置服務區,成為熱門打卡點。
總臺記者 王妍:我現在就在G3011柳格高速的懸泉置服務區,它將“簡牘文化”“郵驛文化”“絲路文化”三大元素融入服務區設計,巧妙融合漢代驛站遺址與現代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通過“交通+旅游”“服務區+景區”的模式,讓這里成為集遺址保護、文化體驗、高速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遺產景區。新建成的懸泉置服務區一開門就擁有超高人氣,單單是1日和2日兩天時間,就有超過6000人次到這里打卡。
除了出行服務,懸泉置服務區還有一個亮點是與景區相連,游客在這里乘坐電瓶車,就可以直達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而這個遺址也是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懸泉置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2世紀,設立在絲綢之路河西走廊地區的重要驛置機構之一,前后使用300余年。這里共出土文物約7萬件,其中簡牘3.5萬枚,為我們揭開了歷史的神秘面紗。今天我們也通過AI技術,帶您去那里看看。
依據考古發現,漢武帝時從敦煌到長安的絲路沿線設有80多個驛站,懸泉置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郵驛接待機構,是兩漢絲路繁榮的重要標志。當時,日常在此工作的吏卒有30多人,負責傳遞官方文書,軍情急報,接待往來的各級官員和各方使者,持有官方通行文書,均可從驛站得到食宿接待以及后勤補給。懸泉置還專門設有馬廄,配有40匹快馬來支撐漢朝密集的郵驛系統。在漢代,從敦煌到都城長安走路需要一兩年,馬車需要走2個月左右,不過倘若遇到軍情急報,通過沿途驛站的這些快馬,8天時間,消息即可送達。
今天,我們想要了解懸泉置,除了打卡遺址,了解出土漢簡之外,還可以走進懸泉置復原體。這里復原了古代驛站的辦公區、客房區以及飲食區,驛站正中正在進行的是樂舞迎賓,在這處復原體中,我們可以偶遇穿行于其中的演職人員,他們可能是在懸泉置任職的置嗇夫,也可能是途經于此的長羅侯、解憂公主。
2000多年前,懸泉置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綜合性驛置機構,見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今天的懸泉置依舊是河西地區交通干線上的歇腳處。古代郵驛與現代交通跨越千年融合,也為游客帶來全新的出行感受和文化體驗。(央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