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五一”假期,當眾多熱門旅游城市你爭我趕之時,緊鄰膠州灣的膠州市,憑借一場別開生面的碼頭海鮮匯活動,通過“海鮮+文化+旅游”特色關鍵詞,成功“出圈”。
走進現場,那撲面而來的煙火氣,瞬間就勾起了人們對海鮮美食的渴望。遠遠望去,人潮涌動,熱鬧非凡,大家不約而同相聚在此,只為赴一場與海鮮的約會。
或許,新時代的文旅經濟真諦,就在于讓每個抵達者都能在煙火氣中,觸摸到一座城市的生命脈動。
在碼頭海鮮匯現場,這里匯聚了螃蟹、鲅魚、蛤蜊、蝦虎等20余種膠州灣特色海鮮,它們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精靈,從大海的懷抱中跳躍到了人們的餐桌上。
當清晨剛剛捕撈上岸的海貨躍上灶臺,知名大廚們揮動著手中的鍋鏟,一場關于美食的魔法就此展開。
“烤生蠔,太鮮了!”正在品嘗海鮮燒烤的張先生贊不絕口。而那占據全國總捕撈量70%的膠州星鰻,更是成為了海鮮盛宴中的明星。豐腴的肉質如凝脂含香,在炭火上蜷縮成金褐色的月牙時,油脂滴落的嗞嗞聲與海浪的節拍共振,仿佛是大海與美食的交響樂。
傳統漁家的油潑星鰻,熱辣椒香裹著嫩滑魚肉,恰似把整片膠州灣的深邃鮮美都濃縮在了小小的瓷盤之中,成為了海邊人家心中的“鮮之魂”。
小吃攤主們一刻不得閑地忙著加工各類小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生意的火爆,更是對膠州海鮮美食的一種認可。
這種鮮味經濟學的精妙之處,在于重構了傳統美食節的消費邏輯。當游客目睹漁獲上岸、參與烹飪互動、最終品嘗到帶著鑊氣的料理時,完成的是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轉換。
美食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則是美食的靈魂。膠州市首季碼頭海鮮匯活動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元素,讓游客們在品嘗美食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膠州這座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開幕式和樂隊演出精彩紛呈,茂腔、秧歌、武術、相聲等傳統曲藝輪番登場。這些傳統曲藝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膠州的歷史長河中,它們承載著膠州人民的情感和記憶,是膠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當悠揚的茂腔唱腔響起,當歡快的秧歌扭動起來,游客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
在“碼貨云集”區域,面塑、雕刻、烙畫等非遺技藝攤位前人頭攢動。這些非遺技藝是膠州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游客們不僅能欣賞到精美的非遺作品,還能親手體驗制作過程,將傳統技藝的溫度帶回家。
湯腌鲅魚、黑氏花饃、海洋花酥等非遺珍品,不僅是美食,更是膠州文化的傳承。它們讓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了解到膠州的歷史和文化,感受到了膠州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為了讓游客們能夠更加深入地體驗膠州的魅力,活動還精心打造了“吃、喝、玩、游、娛、購”于一體的多元化消費體驗。除了美食和文化活動,還設置了“貝殼海岸杯”垂釣大賽、“十大名吃”和鲅魚王評選等特色活動,讓游客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樂趣。
品嘗完美食后,游客們還可以去“碼貨云集”轉一轉,購買各種特色商品帶回家。琴牌乳業、桃李食品等轄區知名企業及洋河、膠北等鎮街特色好物的亮相,為“碼貨云集”增添了不少流量。
在這里,游客們不僅可以購買到鮮活的海貨、九龍特色干海貨等海洋特色商品,還能挑選到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海洋主題文創產品,將膠州的美好記憶也一并帶走。
毫無疑問,膠州市首季碼頭海鮮匯活動以“海鮮+文化+旅游”的獨特模式,聚焦“提振消費”核心目標,形成了“以節促消、以消興產”的經濟循環。通過這場活動,膠州市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消費,點燃文旅消費熱潮,也帶動了當地海鮮產業、餐飲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相信在未來,膠州將繼續發揮這一模式的優勢,不斷創新和發展,為游客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美好的體驗,讓這座緊鄰膠州灣的小城在文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更多的人愛上膠州、戀上青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