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就業季,大學生自然會為自己的未來著急,其實更焦慮的還有輔導員。輔導員負責統計學生就業數據并直接上報給學校。可想而知,若這兩年就業情況不太好,輔導員僅憑個人干著急也沒辦法,手底下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學院得不到漂亮的數據支撐。
壓力就只能從學院轉到輔導員,再由輔導員轉到學生身上了。據說有的輔導員因為勸學生就業這件事都情緒崩潰了,可是最后的數據又能怎樣呢?
“數據還是美化過的”,一班57人只有11人正經就業,大學生直言累了
時間來到五六月份,就涉及到一個關鍵數字,即學生的就業數據。學校統計它的目的很明顯且意義深遠,因為每一年新一屆高考招生時,家長們都會著重考察學校的就業率。
如果這一就業率達不到96%、97%這樣的高水平,家長就會擔心孩子即便讀了985名校,可要是所學專業以后沒出路,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并非所有學生都有家底支撐他們走科研道路,所以輔導員的壓力就很大。
因此,有些輔導員會用各種方式軟磨硬泡,讓學生趕緊簽三方協議,因為只要簽了該協議,無論以后是否能順利工作,都可算作一份優秀就業數據。但即便如此操作得出了所謂美化過的數據結果,現實情況卻還是比較慘淡。
有一位來自某所還不錯的一本大學的學生說,自己的學校雖是雙非院校,但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差,畢竟是一本,還是能吸引到很多國企、央企等來校招的。那猜猜他們班級的就業率是多少呢?全班共57人,屬于工商管理大類。
其中有10個男生,47個女生。目前的就業情況是10個男生全部就業,這一下子就體現出男生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而女同學的情況就比較慘了,4個女生保研,2個女生考研,1個女生考上某銀行,還有2名女生在教培行業找到工作。
另外有1個女孩子家里開公司,逃過了就業環節,直接被安排了工作。但即便這樣,滿打滿算下來,其實真正算找到工作的學生也不過11人。
學校若真想贏得家長的心,就不該去美化數據
而輔導員仍在群里勸那37位同學無論如何先把就業數據弄出來,其實大家都不太想回應。現在就業形勢確實艱難,學校往往是給學生施加壓力的一方。但我們想想,要是把考研、保研這類情況都算作就業,對學生來說是不是一種欺騙呢?
記得畢業那年,學校其實已經有相關規定了,只要考研成功的人都算作優質就業。但也有一些實力較強的985高校,會直截了當地把每一位學生的就業去向都統計清楚,比如筆者曾看到江蘇某所醫學院,學生在某某醫院就職等情況全部寫明。
考研、保研或者出國的也都標注清晰,這樣的數據其實更能讓家長感受到這個學校培養人才的真實層次,比那種籠統地全算成優質就業的做法要好得多。而且如果學校能做到實話實說,那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如此一來,家長就不會被那種所謂的優質數據迷惑雙眼,從而能為孩子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發展方向。不景氣的專業如今就業率差已是現實。其實越是這類專業,就越不應該蒙蔽家長們的眼睛,制造出一種繁榮的假象,讓他們繼續往火坑里跳。
或許這個專業早些被取消的話,也就不用浪費那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血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