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廈門的人口,看多、看空的爭議分歧存在已久。
據“新華網”的統計:“廈門的城中村現有居住人員227萬,超過全市人口的42.6%,其中有186萬是租房人員,占比34.9%,以中低收入的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包括工業園區工人、快遞員、環衛工、司機、待業大學生等群體?!?/p>
在福建省內,唯一城中村居住人員超過200萬的,且城中村租房人員超過180萬的,僅有廈門。
這樣的一組數據,確實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知。
針對這類分歧,我們更喜歡用數據來解析趨勢。
眾所周知,廈門不大,而人口密度卻連續多年常駐全國前4;廈門的外來流入人口高達232.2萬,占比達43%,連續近二十年位列福建省第一。
除了“留廈”之爭,還有新城與古城的區別、島內外社區的新舊舒適度爭議等。
而時代的紅利,在這些板塊中轉移得太過迅速……
廈門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版)
近期二手筍盤追溯:
1、翔安新店:
代表樓盤:首開領翔上郡、首開領翔國際、禹洲盧卡小鎮、美地雅登等:廈門最新的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版),“東部市級中心”、已經悄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西部灣區”(海滄、集美)和“東部灣區”(同安、翔安)的統稱。
如果你認真回顧廈門的房價歷史,會發現,島外諸多板塊的價位高點,都同時間指向了2016~2021年。
翔安雖然是最年輕的區域,但是也歷經了幾輪區域核心的易主,從:馬巷→新店→南部CBD→南部新城、體育會展新城。十年翔安,南柯一夢。
這也導致了翔安很多區域剛起步要大力發展,卻馬上迎來新的板塊崛起,而總資金池又不足以四處開花,最終只能“天女散花”,灑一點是一點。
其中,翔安新店的花期頗短。
①、2014年10月,雍華府,高層1.6萬/㎡,洋房1.9萬/㎡;這是整個翔安新店首家央企入駐新店開發樓盤。
②、2015年,首開領翔上郡開盤均價1.5萬/㎡;同年初,世茂御海墅開盤,創造20分鐘別墅售罄、年度別墅銷冠的佳績,但,也是這一年,翔安南路以南,開始跳脫出“隧道口”的板塊定義,首次劃分為:翔安南。
③、2015年11月,盧卡小鎮開盤1.7萬/㎡;
④、2016年,翔安新店的樓面價突破3.7萬/㎡;
⑤、2017年,翔安所有在售樓盤的均價突破2.7萬/㎡。首開領翔上郡三期的均價2.9萬/㎡;
⑥、2021年,新店也開始分離出:新店、鳳翔、金海等街道,至此,早年的“大新店”成為了回憶。
而也恰逢樓市的幾輪波折,自2016年迄今,幾乎所有翔安新店樓盤的價位都調整百萬以上。其中,以首開領翔上郡三期最為典型,新盤售價2.9萬/㎡,如今,多數不足50%,半價出讓。
后序:
十年樓市,誰主沉浮?這十年之間,不少樓盤一場繁華一場夢,令人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