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遺大省,在傳承和推廣非遺項目的過程中,不乏青年人的身影。當青春的活力與古老的傳統相碰撞,迸發出別樣的精彩。
南通的吳靈姝就是這樣一位青年人,目前她擔任江蘇省人大代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今年1月,她走上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通道,現場展示非遺之美。南通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前,當吳靈姝研究生畢業時,放棄在北京追逐夢想,在父親的影響下,回到家鄉南通從事藍印花布的傳承。她曾說“這項非遺需要有更多的年輕人去傳承,于是我下定決定,重新回到了兒時熟悉的染布環境中,踏踏實實地磨煉技藝。”
吳靈姝
為此,她先后在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等21個省份進行了大量田野調研,搶救保護了6萬余件藍印花布、彩印花布等實物遺存。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十余部藍印花布專著。最近,她又出版了一套展現傳統印染的書籍。
為了讓這項傳統非遺在現代綻放,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成立傳統印染工作室,在南通大學創辦了藍印花布藝術研究院。在文旅部、省文旅廳的支持下,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以南通大學為平臺,舉辦12期傳統印染培訓班。而在這些項目參加學習研究的大多數都是青年人,能夠明顯感受到大家的熱情。
對于廣大青年人,吳靈姝想說,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在面對挫折時的堅守,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放棄。“作為一名青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我不斷在思考如何讓古老的藍印花布更具有生命力,就像在一棵老樹上長出新的枝芽,開出新花。”
因為南京云錦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90后臺灣青年何冠奕和南京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他仍難忘第一次見到云錦時內心的震撼:“小時候我就熟讀《紅樓夢》,當時書里描寫的內容出現在我眼前,那種帶給心靈的感動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
何冠奕
2021年,何冠奕進入南京云錦博物館工作,擔任文化推廣中心主管。在他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負責文化推廣與兩岸交流的接待工作,很多來此參觀的臺灣青年通過他的講解,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擅長英語和西班牙語的他,除了在云錦博物館,還在進博會、馬來西亞服貿展等各種場合向世界各國賓客介紹南京云錦。
此外,他還以身為一個年輕人對網絡傳播的理解,運營云錦博物館的公眾號和微博等,以新媒體方式向更多年輕人講述云錦的故事。
在何冠奕看來,云錦織造的傳承是一門技藝的延續,而技藝本身就是“可變的”,“如今‘國潮’崛起,我們也要讓南京云錦‘潮’起來!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云錦的設計,以現代的審美讓這項非遺受到更多人的喜愛,令其煥發更旺盛的生命力。”他想對青年人說:“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以‘錦’載道,以云錦來承載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大家一起共織中國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校對 石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