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日關系的棋盤上,日本的態度正經歷著顯著的轉變。
這種轉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強硬政策的催化下,逐漸浮出水面。
曾經,日本政府為避免刺激特朗普,明確表態不會拋售美債,更不會將美債納入美日談判范疇。
然而,5月2日,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在節目中的一番話,打破了這一局面。
他直言“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是事實”,理應將所有可成為談判籌碼的事項擺上桌面討論。
這一表態,無疑是向美國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在貿易問題、美國駐軍補貼問題等談判中,若美國要求日本做出重大讓步,日本也將以美國國債問題作為回應。
美國國債,如今已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一塊心病。當下美國背負著36萬億美元的國債,若利率維持在4.5%,美國每年僅利息支出就占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一旦利率飆升,后果不堪設想,甚至可能導致美國財政破產。
此前,一家日本投資機構因特朗普關稅大戰引發股市大跌而幾乎爆倉,不得不拋售美國國債,這一行為直接引發債券市場波動,迫使特朗普緊急叫停關稅90天。
日本政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意識到自身持有的1萬多億美元美國國債,足以成為制衡美國的有力武器。
特朗普將日本列為第一個談判對象,甚至親自參與談判,足見其對日本的重視。
他急于迫使日本做出最大讓步,一方面是想給其他國家樹立談判樣板,另一方面則妄圖將美日協議作為對中國施壓的籌碼。
特朗普的要求可謂是貪得無厭,既要日本增加美國商品進口,又要日本將駐日美軍補貼提高到目前的400%,還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并脅迫日本在針對中國的問題上共同行動。
然而,日本并非毫無底線地妥協。在美日談判前,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痛批特朗普關稅政策,稱其“可能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并表態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達成協議。
這一強硬態度被視為日本向美方發出的“最強硬信號”。
日本深知,與美國的談判如同城下之盟,若談得不好,極有可能重蹈“廣場協議”的覆轍,給日本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在談判過程中,美國提出以“對等關稅”為中心的框架協議,卻不愿降低汽車、鋼鐵和鋁的關稅,這遭到日本談判代表的堅決反對。
日本方面提出審查非關稅壁壘和擴大農產品進口等替代方案,強調汽車關稅讓步對日本至關重要,因為汽車產業吸納了全國8%的勞動力。
日本態度的轉變,背后有著多方面的深層原因。
一方面,中國在面對美國關稅戰的強硬反制,讓日本看到了堅定立場的可能性和積極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日本反抗美國不合理要求的勇氣。
另一方面,日本自身利益的權衡是關鍵因素。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與中國脫鉤將對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而“廣場協議”的慘痛教訓,也讓日本對美國的經濟脅迫保持高度警惕,不愿輕易再次陷入被動局面。
此外,美國近年來愈發自私的行為,讓日本深感失望。
所謂的盟友關系在特朗普政府眼中似乎一文不值,美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不惜對日本敲骨吸髓。
日本逐漸意識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為美國兩肋插刀,而應該更加堅定地維護自身權益。
盡管日本目前展現出了一定的強硬態度,但未來其在美日談判中的立場仍存在不確定性。
不排除日本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口頭強硬但行動軟弱,或者先硬后軟的情況,甚至為了迎合美國而再次做出不利于自身長期利益的決策。
但無論如何,日本態度的這一轉變,已經成為美日關系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值得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