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長辛店國潮時尚街區全面亮相,其中城市更新主題首展——《長辛店城市更新展》備受關注。踏入展區,恍若推開一扇時空交疊的門扉。影像檔案、實體沙盤、居民口述史等載體交織錯落,將長辛店老鎮的更新歷程與未來規劃娓娓道來。這里不僅是城市變遷的記錄,更是一場對文物保護與歷史記憶的深度探尋。
展區交織:歷史肌理與生活溫度
《長辛拾遺》以地理筆觸勾勒長辛店的往昔:秦漢古道穿境,永定河渡口曾是 “南路咽喉”,串聯燕都、趙都邯鄲等文明重鎮,商貿往來如織,駝鈴陣陣仿佛仍在空氣中回蕩。《長辛煙火》則以細膩的生活圖景鋪陳鄉愁:從四月廟的節慶喧囂到工人禮堂的光影流年,從回民食堂的肉餅香氣到走街串巷的面茶攤點,玩樂、食物、家的地圖等八大記憶板塊,讓老鎮的煙火氣躍然眼前。而《長辛經緯》與《長辛筑夢》則深入城市更新的內核,漸進式有機更新理念如同一根絲線,串聯起歷史保護與現代發展的雙重脈絡,從京西民居雙坡硬山屋頂的古樸,到博風頭磚刻蓮花的吉祥寓意,再到山墻磚嚴縫砌筑的防風沙智慧,每一處建筑細節都是地域文化的無聲訴說。
工程發現:青石板路下的文明密碼
展覽的重中之重,當屬 “長辛店老鎮綜合管廊及道路鋪裝工程記錄”。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距路面下 1.5 米處,明清時期青石板路驚現于世。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發掘,讓 800 余塊石條、80 余枚明清瓷片重見天日。這些石質道路遺存宛如一段凝固的歷史膠片,清晰記錄著古人的路網布局與建筑技法,成為北京地區現存鮮有的完整連續的明清道路標本。施工示意圖與現場照片中,工人小心翼翼清理石條的場景,恰似在時光塵埃中擦拭文明的碎片,印證著城市更新中 “保護為先” 的深刻實踐。
古今對話:讓歷史在新生中延續
這場展覽,是一次對文物保護與城市更新的深刻思辨。當青石板路的遺跡與現代管廊工程并置,當博風頭的磚刻藝術與京西民居的風貌保護呼應,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歲月的沉淀,更是歷史與現代的對話。長辛店的城市更新,在尊重每一塊磚石記憶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活力。城市的發展,既要面向未來的藍圖,也要俯身傾聽歷史的足音,讓文物保護與城市更新同頻共振,方能在時光長河中筑就真正的 “長辛之夢”。
來源:豐臺融媒體中心、微豐向小編視頻采編,微豐向(原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