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繼軍
古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寅吃卯糧的事情,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吳能的爺爺身上曾經發生過。
那是至今難忘的困難時期,頭年的糧食已經吃完,當年的新糧還沒有出來,青黃不接,吳能的爺爺一家沒有糧食吃,聽說山里人有玉米出借,條件是借一斤玉米,次年還一斤大米。吳能的爺爺沒有辦法,過上了寅吃卯糧的日子,為了生存,在當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吳能干起寅吃卯糧的勾當,不是吃不起飯,而是超前消費造成的。
吳能盯著手機屏幕上的數字,臉色越來越難看。信用卡賬單、網貸催款、房貸還款,密密麻麻的數字,好似張張血盆大口,像似要將吳能生吞活剝一樣。
五年前,吳能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初入職場,看到同事光鮮亮麗的生活,心里癢癢。第一次打開信用卡時,“先享受,后還款”的廣告詞在耳邊響起,他貸款買了新手機、名牌衣服,出入高檔餐廳,朋友圈里充斥著精致的生活照片。
漸漸地,信用卡額度不夠用,他又注冊了各種網貸平臺。工資到手,錢還沒有捂熱就還了債,可是,消費的欲望像瘋狂生長的野草,割了一茬又一茬。為了維持表面的風光,他拆東墻補西墻,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今天,是最后一筆網貸的還款截止日。吳能在銀行門口徘徊了很久,終于鼓起勇氣走了進去。他想再申請一筆貸款,還清那些即將到期的債務。銀行經理看著他厚厚的征信報告,眉頭越皺越緊。
“吳先生,你的負債已經遠遠超過償還能力,我們不能再給你貸款。”經理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得吳能心都涼透了。
吳能心里空落落地走在街頭。手機不停地響起,催款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吳先生,再不還款,我們將采取法律手段。”“你已逾期,利息每天都在增加。”這些聲音不斷地在腦海中回蕩,他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不知不覺,他走到了自家樓下。透過窗戶,看到妻子正在廚房忙碌,女兒在客廳玩耍。這個溫馨的畫面曾是他努力工作的動力,現在,卻因為自己的虛榮和盲目消費,將這個家推向了深淵。
回到家里,吳能坐在沙發上,沉默不語。妻子似乎察覺到了什么,坐在他身邊,輕聲問道:“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
吳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他將自己這些年的債務,以及寅吃卯糧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妻子震驚地看著他,眼里充滿了失望和痛苦。
沉默過后,妻子開口說道:“事情已經這樣,我們只能一起面對!從現在起,節約家庭開支,努力賺錢,總有一天能把欠債還清的。”妻子的話讓吳能重新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吳能辭去那份收入不高的工作,來到一個家族企業。吳能是企業老板的遠房親戚,礙著這層關系,吳能得到了旁人難以得到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后來,吳能?受不住多方還款的壓力,私自挪用企業資金,被企業發現,被迫辭去了來之不易的工作。走頭無路之際,吳能打起了車子和房子的主意,賣了車子和房子,拆東墻 補西壁,盡管這樣,欠債還是沒有還清,生活壓力之下,最后,妻子帶著女兒回了娘家,一家人過起了天各一方的生活。
家破人散的后果,使吳能徹底醒悟過來。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完全是自己超前消費,寅吃卯糧惹下的禍。
三年后,吳能還清了最后一筆債務,他把妻子女兒接回家。節日,他帶著妻子和女兒來到風光秀麗的海灘,看著夕陽西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吳能緊緊拉住妻子的手,感慨萬千:“多虧有你,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寅吃卯糧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從那以后,吳能一家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生活雖然平平淡淡,但是日子過得平安幸福。他們學會了量入為出,有多大的腳就穿多大的鞋。吳能常常把自己的過往講給女兒聽,告訴她不要被一時的虛榮蒙蔽眼睛,要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