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貨美妝品牌珀萊雅的年報和一季度財報新鮮出爐,是這樣的:
均實現了營業總收入和歸屬凈利潤的雙重增長。據說,珀萊雅還是首個營收突破百億的國貨美妝上市企業。
簡單來說,這也算見證歷史的時刻,就是挺牛的一份成績單。
1.研發與產品
今年4月份的時候,珀萊雅首度官宣了4位研發大咖。之前,還官宣了劉亦菲和易烊千璽代言的消息。
算是產品和營銷都有了新的布局。
然后,產品研發這件事,還是要專業人士來評。就作為消費者,選擇護膚品,還是看個人膚質吧。
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護膚品,也是可以的。
然后在避雷這方面,我建議是地推的盡量別太沖動。具體是怎樣的呢?
譬如,你正在逛街,然后就有人上來給你一張卡片,或者讓你體驗一下的那種,就是避雷的。
這種進店后,基本上是要“逼單”的。這個詞,還是我后來在工作中學到的。
但避雷的經驗,也是來自自己不怎么好的消費體驗。
現在其實不比很多年前了,很多產品或服務,如果真的夠好,其實不那么需要地推。除非是搞什么活動,需要宣傳一下還差不多。
我之前遇到的是,從地推轉移到店里買的護膚品,效果不好就算了,還比網上現在賣的大品牌都貴。
總結了下踩坑的經驗,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當初什么都不懂,根本就不關注護膚這塊兒的產品。回想起來,也是覺得大學時的自己,眼神里都透露著清澈的愚蠢。
簡言之,要消費時,先了解一下產品或服務是很有必要的,不限于價格、質量以及體驗感上,花點時間也不是很浪費。
2.十年可以做很多事
珀萊雅最新的愿景是:“未來十年躋身全球化妝品行業前十。”
那在2024年的全球美妝公司排名,是這樣的:
當下還是有差距的,不過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還是有很大想象空間的。
放一段有關陳奕迅《十年》這首歌的分析:
如果想讓十年之后擁有更多回憶,那我們從現在就可以積累素材。
誰都不知道十年之后是什么樣子,但可以把握住現在的時間,十年應該可以改變很多人與事吧。
就像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一件事上面,深耕十年,也會帶來很多驚喜一樣。
說說自己最近的一點感悟,是關于作家馬爾克斯的。
很久之前,我說想好好寫下有關《百年孤獨》的感受,但后來發現還是無從下筆。不過,我又把他的《活著為了講述》看了一遍。
之后又通過可以找到的零碎的視頻和文字,看到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也有著輟學、濫情又專一、說話一本正經地幽默的經歷。
《百年孤獨》里最容易對應到的人物原型,是他的外公,《霍亂時期的愛情》里的人物原型,是他的父母。
這兩本書比較有名。
但《百年孤獨》,寫在他四十多歲之后,當時他還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更是打破了一種“得了諾獎之后就江郎才盡”的傳言,這和外界對莫言的不少評價,有些像。
莫言也在獲得諾獎后,又寫出了很多作品。
文人倒也不總是相輕吧。這里順帶說下,AI對作家、編劇的看法。
我偶爾覺得還挺搞笑的,倘若沒在AI領域、科技行業,為什么也會看到圈外極端而絕對的觀點,為什么就覺得在未來十年內,就只有AI領域會動態發展,其它領域就一動不動停滯不前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記得之前一段日子,看到有關“被AI取代”的關鍵詞,最先、最多被沖擊的就是“作家”,不限于網絡作家,傳統作家,各種作家……不少非文字從業者保持著一種“看,那群人都要完蛋了”的態度,極致追捧、極致拉踩。
就是只看到正熱的話題,也根本沒窺見其它行業的發展和變動,真的很有意思。
說影視吧,影視也不那么景氣,還想象未來都要用AI寫劇本、拍電影?這也未必能一桿子打死文學吧,頂級的文學根本就不用影視劇翻譯,因為沒法兒翻譯。
有些文字本身就已經高于影視了,還怎么拍呢?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他生前就沒計劃拍的,那時據說有拍的可能,他還指定要黑澤明拍,這個愿望沒能實現。
但后來,他的家人,還是授權網飛拍了劇版,也是挺有紀念意義的。
莫言在一次采訪中說,早年跟著總理一行人去哥倫比亞訪問,反正聽那些政壇的人說,和馬爾克斯很熟,他也不知道這是客套話還是什么話。
但不可否認的是,馬爾克斯在他的國家還是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的。
個人看法,還是覺得未來是一場值得期待的盛宴,現在也不用太過草率地預設確定的答案,有人說“切忌中途開香檳”,那我覺得“剛開始更不能開香檳”了。
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