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廈門當年即將被解放之際,對于誰來擔任廈門市長,陳嘉庚先向毛主席提議:“廈門的市長,能不能讓閩南人或者華僑來擔任呢?”
毛主席聽后瞬間就領會了陳嘉庚的意思,頻頻點頭認為陳嘉庚的考慮是周全的,隨后便向周總理詢問了一個人:“那個很會打仗的縣長呢?他現在在哪兒呢?”
那么,毛主席口中“很會打仗的縣長”是誰?陳嘉庚考慮周全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深受家父影響
毛主席口中的“很會打仗的縣長”就是梁靈光,1916年11月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是福建永春人,他父親梁繩基是清末時的秀才,滿腹詩論,沒想到也很有經商的頭腦。
他拿出所有的積蓄開了一家商行,生意很好,幾年之后就成為了當地的大富豪,不過他再有錢,也沒有忘記家國大義,所以他總是會做些慈善,在當地捐建學校,還會在一些村子里開“平糶局”。
因為農民都會有繁重的苛捐雜稅,辛苦一年了,落入自己口袋的糧食和錢都沒有多少,所以他就創建了“平糶局”,往里面放上錢,專門用來幫助村民們交各種苛捐雜稅的,這的確讓許多農民感覺到壓力變小了,也能吃飽飯了。
梁靈光在父親的教育下自小就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學業上沒有松懈過,他作為富二代,生活無憂,吃穿不愁。
但可惜的是,梁繩基卻在梁靈光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扔下了那么大的產業,家產不能垮,所以梁靈光的母親承擔起了家中的重擔,這才得以讓家中的孩子能繼續上學,不用早早就承擔起家庭重擔。
1931年,梁靈光初中畢業,那時的他已經15歲了,看著周圍的人都熱衷于出國留學,因為放心不下家里,所以梁靈光就選擇了稍近的日本留學,他都開始為了去日本學習日語了,然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梁靈光看到新聞后當即就扔了日文書,學什么日語,于是他又返回上海繼續讀書,期間一直都在關注國家大事。
在報紙上看到了太多新聞,再加上身邊發生的事情,梁靈光再也坐不住了,作為國家青年理應要為國家作貢獻,于是在1933年便參加了革命,之后接近一年的時間,梁靈光正好以學生的身份作為掩護,除了平日里參加各種愛國集會之外,還從事一些地下活動。
期間,梁靈光也“以筆為槍”,寫文痛斥那些不顧家國大義的人,其中也有蔣介石,當年蔣介石對共產黨十分忌憚,對日本侵華的事實視若無睹,還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話,這讓梁靈光憤怒,所以發文痛斥了蔣介石。
由于他用詞犀利尖銳,影響力很大,同時引來了日本人和國民黨的不滿,所以這兩方都在追捕梁靈光,梁靈光只能離開學校,在親哥哥的掩護下成功的逃了出去,直接被送到了馬來西亞,在當地的一個僑辦華人學校里教書。
四處打仗
梁靈光在馬來西亞的學校里,可不僅僅只做教書的工作,因為他在離開上海之前,他接到了一個任務,組織上告知他在馬來西亞要繼續宣傳抗日工作,進行抗日活動。
于是在梁靈光的努力下,組織了其他愛國人士,一起創建了“華僑抗日救國會”、“左翼作家聯盟”等進步團體。
七七事變之后,梁靈光再次坐不住了,于是毅然決然地回國全身投入到抗戰當中去,他參加了蘇北的抗戰,由于能力出色,在1940年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蘇北期間,梁靈光成立了一個政工隊,在宣傳抗日思想的同時還會募捐錢糧,很多人在聽到他的宣傳后決定參軍報效國家,就這樣,一路下來,梁靈光的隊伍是越來越大,都達到了可以和日軍打游擊的規模了。
梁靈光敢說敢做,膽子很大,他為了更好的幫助黨組織獲取情報,主動要求潛入到敵方中去,他瞅準了時機,成功進入到了國民黨魯蘇戰區韓德勤的部隊中,沒有引起任何的懷疑,他讀過書腦子也靈活,所以也沒過多久就當上了蘇北游擊第二縱隊第二支隊的支隊長。
雖然官級不是很大,但也足夠用了,利用“職務之便”,他搜集到了許多情報并都成功的傳送到了地下黨組織手中,此外他還搞了多次兵運,為我軍送去了不少武器。
1940年6月,梁靈光接到了國民黨下達的命令去阻擊泰州的一處新四軍,一聽是新四軍他樂了,正好趁此機會回家,于是在開打之前趁著國民黨其他人不備,梁靈光就直接回到新四軍那里,還給新四軍帶回去了不少人。
1940年8月,梁靈光被任命為如皋縣縣長,雖然成了縣長了,但也依然打了不少仗,畢竟侵略者還在,怎么可能會放下手中的槍去安安穩穩的做文書工作呢?
所以在當縣長期間,梁靈光多次親自帶領隊伍與日軍對抗,憑借自己的足智多謀贏下了戰役的勝利,“黃橋戰役”這一戰實在是打得漂亮,立下了功勞,受到了上級的表揚,被稱為“很會打仗的縣長”,很快就流傳在軍隊中,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有所耳聞。
治理能力出色
梁靈光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很突出,不管是管理軍隊還是做基層管理工作,梁靈光都做的很好,在“蘇中戰役”中,在梁靈光的動員和組織下,蘇中第九分區的幾個縣城,許多的農民都愿意冒著生命危險主動到前線搶救傷員和運送彈藥,這意味著梁靈光很深得民心,深受百姓愛戴。
1949年2月,梁靈光打完福州戰役后正準備領兵南下,但被組織上的命令給留了下來,上級命令他擔任廈門市長。
當時陳嘉庚認為廈門華僑多,僑眷也多,若是能讓閩南人或者華僑來進行管理,可能在做一些工作的時候會方便許多,也可以更好管理。
毛主席認為陳嘉庚考慮周全,在腦中思索了一番之后就問周總理一句“那個會打仗的縣長現在在哪兒?”
周總理早就知曉梁靈光,當年讓梁靈光在馬來西亞繼續抗日活動的任務,就是周總理的秘書傳遞給梁靈光的,這件事情,梁靈光也是多年之后才得知。
周總理回答毛主席說:“這名同志叫梁靈光,現在是葉飛兵團29軍的參謀長?!?/strong>于是毛主席就決定讓梁靈光擔任廈門的首任市長。
梁靈光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在他的治理下,廈門很快恢復了生機,未來還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全國最前沿。
2006年2月25日,梁靈光在廣州去世,享年90歲。
信息來源:
梁靈光 ——從沙場“儒將”到改革開放先鋒(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94)) 2022年06月1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