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簡盈財觀
公眾號/Jian Ying Cai Guan
作者/齊思
編輯/FENGLING
張坤再賣了300萬股招商銀行
“張坤1日砍倉300萬股招商銀行”,引發關注。
起因是,5月1日易方達基金發布一則公告:
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于4月29日賣出300萬股招商銀行,賣出價約42.18元,賣出總額近1.27億元。
賣出理由是,“持倉比例被動超標”。
根據規定,公募基金單只產品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
根據「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一季報公布數據,
截至3月31日,該基金持有招商銀行1000萬股,市值4.329億元,占比9.91%。
此次減持后,「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仍持有招商銀行700萬股,占基金凈值比例降至約6.8%。
這一下子,可是安全了。
為什么張坤這次以內超限減持招行需要特殊披露了?
因為,招商銀行是「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的托管行。
根據公募基金的相關法規,構成關聯交易,所以,需要公告披露相關情況。
那么,是不是僅僅因為持倉超限了呢?
想想去年,
張坤在易方達藍籌和易方達優質精選中,清倉割肉賣飛招行,如今是小小兒科了。
張坤割肉清倉,“賣飛”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曾是張坤“心頭好”。
從基金持倉上來看,「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中,張坤自2021年9月建倉,至今已重倉了15個季度。
根據建倉公告,該基金在2021年9月29日以51.0545元的價格買入招商銀行約1630萬股,耗資約8.32億元,又在次日以50.4104元的價格買入50萬股,買入金額為2520.51萬元。
此后,
招商銀行一直位居「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且持有數量很長一段時間穩定在1680萬股。
直到2024年1月份,同樣因為“招商銀行的持倉比例被動超過基金凈資產的10%”,被動減倉。
當時基金公告稱,
在2024年1月11日、1月12日兩天,張坤分別賣出了近350萬股、330萬股招商銀行,對應的賣出金額分別為9908.2萬元、9437.7萬元的招商銀行,合計規模近2億元。
對應的,張坤賣出招商銀行的價格約為28.3元、28.5元。
總體上,
在「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中,張坤沒有從招商銀行上賺到錢,兩次減持大約虧了1.8億元。
同樣是“持倉超限”的理由減持,但當時是明顯在減持、清倉招商銀行了。
除了「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張坤還曾在易方達藍籌、易方達優質精選中重倉招商銀行。
易方達藍籌中,張坤在2021年1季度就建倉了,直接買入了11300萬股,買入價在50元上方;此后小幅加倉到11500萬股,然后一直持有到2023年4季度。
然后,2023年4季度賣出2000萬股,2024年1季度再賣出4120萬股,2024年2季度直接清空了剩下的5380萬股。
易方達優質精選中,張坤在2022年1季度買入3580萬股招商銀行,此后一直持有到2023年四季度。
2023年四季度張坤先賣出了720萬股,2024年一季度再賣出了860萬股,然后2024年二季度清倉了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的股價在2023年持續調整后,2024年逐步反彈走高,今年3月末達到了45.95元。
很明顯,張坤的上一輪減持和清倉,正好在招商銀行股價起飛前。
張坤投資招商銀行很是坎坷,2021年高位建倉,到2024年上半年低位割肉,典型的“高買低賣”了。
按照當年買入價來看,到2024年的清倉,張坤賣招商銀行割肉幅度并不小,粗略估算虧損額大概率超過25億元。
可見,即使是張坤,判斷股票未來依然很難。
“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斷,發現有不少錯誤”。
如今,又增加了一例。
與其糾結經濟,不如著眼企業
最新披露的一季報中,張坤最新觀點如下:
站在當前時點,市場對 2025 年的經濟仍有較大分歧,我們也難以做出高確信度的判斷(判斷不了啊)。
如果自下而上觀察,我們看到部分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改善,企業家的預期也更加理性,
企業的經營質量不斷改善,利潤率、周轉率、自由現 金流等指標不斷變好,
部分企業家的資本配置能力也有所提升,能夠更加審慎地評估投資新業務和幫股東加碼老業務之間的優劣,
回報股東的決心也不斷增強。
地產下行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進入尾聲,一系列提振消費的政策也有托底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與其糾結于經濟,不如把著眼點放在企業上。
畢竟,股票的收益率是由企業的收益率決定的,拉長來看應該大致相當于企業的 ROE 水平。
過去幾年發生的股票收益率連續低于企業 ROE 水平的現象,我們認為不會長期持續下去。
我們將專注于尋找具備優秀商業模式、競爭力和定價能力突出、行業空間廣闊且資本分配對股東友好的公司。
這些公司能在加深護城河的同時,遠期能為股東創造出顯著更多的自由現金流。
我們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圈內,發現并持有少數這樣的公司,來分享這些公司的經營收益。
無論何時,
我們持有的公司都在不斷創造自由現金流,這些不斷積累的自由現金流將積累到企業的內在價值上,
而企業內在價值的不斷提升最終將會投射為企業長期的市值增長。
補充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