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旸春
被周總理自豪地稱為“新中國兩大奇跡”之一的南京長江大橋,其第一任總設計師是梅旸(yáng)春。
梅旸春,1900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南昌中學畢業后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后、公費赴美深造。從美國普渡大學機械系畢業后,在美國費城橋梁公司工作。1928回國。1934年,他受“橋梁泰斗”茅以升的邀請,在錢塘江大橋的建設中出任正工程司(即:工程師)。
梅旸春是修建錢塘江大橋“四大工程師”之一。1937年11月17日,被譽為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的錢塘江大橋全面通車??上У氖?,僅僅一個月之后的12月23日,杭州淪陷于侵華日軍之手。為了避免大橋落入敵手,南京政府對下達了“炸橋”的命令。隨著一聲巨響,茅以升、梅旸春等人多年的心血轉眼成了廢墟。
梅旸春(左)
梅旸春
在隨后的歲月里,先把橋建好、然后再炸毀,似乎成了梅旸春的宿命。滇緬公路上有一座跨瀾滄江的“昌淦橋”(功果新橋),這是中國第一座有鋼加勁桁(héng)的公路懸索橋。其名中的“昌淦”二字,來自于為建設這座大橋而被犧牲的橋梁設計處處長錢昌淦。
這座橋主跨135米,由梅旸春全面審核。1939年2月開始設計,6月份開始施工,前后共計21個月便通車了。遺憾的是,這座橋建成42天后、便被日軍的飛機炸毀了。
1940年,梅旸春轉任湘桂鐵路桂南工程局正工程司,到了搶通湘桂鐵路的現場。作為湘桂鐵路上的關鍵工程,他設計了一個輕巧而新穎的結構方案。但是,到了1944年,為了阻止攻到桂林的日寇,也奉命被炸。
新中國成立后,梅旸春被任命為鐵道部設計局副局長。1953年成立武漢大橋工程局時,梅旸春曾任副總工程師,參與了武漢大橋的建設。1958年,中央正式決定修建南京長江大橋,將武漢大橋工程局改名為大橋工程局,彭敏為局長,梅旸春為總工程師。
梅旸春把工程指揮部設在了長江邊,從辦公室走到江堤上便可看見工地,江邊還有指揮部的專用碼頭,上船三分鐘內便能到達水上施工的墩位。開工初期,工地士氣方盛,設備齊全,材料充足,梅旸春則在無限接近施工現場的地方不分晝夜地指揮,險情均被他一一化解。
接下來,國家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大橋工程從人員到經費都被壓縮。梅旸春,不顧高達220毫米水銀柱的血壓,多次奔赴鐵道部,“希望在橋墩出水后停工,否則幾年辛苦付諸東流”。
“我們是有這么多江河的大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建橋專業化隊伍,再困難也不能再精簡了”。最后,總理親自發話、特批大橋繼續招工、購買設備,南京政府也給予了生活物資的保障。
梅旸春一家人(后排右為妻子黃宗珍)
不久,梅旸春因高血壓病重,癱瘓在床。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他被送入南京最好的醫院,從北京調來著名的腦血栓專家、上海也派來了名醫,得到了全國最高水準的醫療救治。
1962年早春,梅旸春病情好轉,可以坐起來了,組織上就決定送其到北京休養。臨行前,他的最后一個愿望是到工地看看。這一看,成了他與南京長江大橋的訣別。當晚,梅旸春老淚縱橫,激動地對妻子說:“老天爺為什么這樣惡呀,不讓我建完大橋!”
第二天凌晨,他突發大面積腦溢血,在南京大橋工地的一側不幸逝世。那一天,是1962年5月1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