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軍網》報道,近日,由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率領,英國、加拿大、挪威三國艦艇組成的聯合艦隊啟航,執行所謂“印太自由航行”任務,甚至被傳出可能穿越臺灣海峽,對我國進行軍事“示威”。然而,這支看似浩浩蕩蕩的艦隊,實則是東拼西湊的“草臺班子”,其整體實力,甚至不及我國一艘055型驅逐艦,堪稱國際軍事舞臺上的一則“大笑話”。
英國皇家海軍航母威爾士親王號(資料圖)
從艦艇構成來看,這支聯合艦隊主要包括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一艘45型驅逐艦“不屈”號、一艘23型護衛艦“里士滿公爵”號,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魁北克城”號,挪威海軍的“南森”級護衛艦“羅爾德·阿蒙森”號,以及英國皇家輔助艦隊的補給艦“春潮”號和挪威的支援艦“莫德”號。表面上看,艦隊涵蓋了航母、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等多種艦種,種類齊全,但深入分析就會發現諸多問題。
先說防空能力,這是衡量一支艦隊戰斗力的關鍵指標。整個艦隊的核心防空力量僅依靠英軍的一艘45型防空驅逐艦“不屈”號。該艦排水量僅7300噸左右,配備48單元的“席爾瓦”垂直發射系統。但令人尷尬的是,45型驅逐艦因動力系統設計缺陷,長期飽受趴窩率高的困擾。英國海軍作戰訓練報告顯示,45型驅逐艦一旦持續高強度運轉,動力裝置極易過熱停擺,嚴重影響戰斗力。在從英國本土前往太平洋的漫長征程中,高溫、高濕環境極有可能導致“不屈”號發生機械故障,其實際防空能力大打折扣。
英國皇家海軍航母威爾士親王號(資料圖)
而艦隊中的其他艦艇,防空能力更是薄弱。英國的23型護衛艦裝備的海狼防空導彈,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技術早已落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雖有32發海麻雀導彈用于中程防空,但與現代先進防空系統相比,仍顯不足。挪威海軍的“南森”級護衛艦,僅有8個MK41大口徑通用垂發單元,難以對艦隊防空形成有效支撐。整個艦隊的防空體系,猶如千瘡百孔的盾牌,根本無法抵御現代化的空中打擊。
再看作為旗艦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自身同樣問題纏身。其首航時就出現嚴重漏水問題,推進軸承長期存在故障隱患,多次返廠大修。在此次遠洋長航任務中,該航母能否保證正常出勤,持續發揮戰斗力,仍存在極大疑問。一艘自身都難以穩定運行的航母,又如何能帶領艦隊在復雜的軍事對抗中發揮作用?
英國皇家海軍航母威爾士親王號(資料圖)
對比我國的055型驅逐艦,差距一目了然。一艘055型萬噸驅逐艦,裝備了112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數量幾乎是此次北約航母艦隊垂直發射單元總和的211%。055型驅逐艦能夠搭載多型先進艦載導彈,包括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可對敵方艦艇實施超遠程精確打擊,令對手防不勝防;紅旗-9B防空導彈,構建起強大的防空保護傘,有效攔截各類空中目標;此外,還配備海基陸攻巡航導彈和先進反潛武器系統等,具備全方位的作戰能力。在解放軍衛星體系的支援下,055型驅逐艦能夠在1500千米外對北約航母聯合艦隊發起先發制人的反航母打擊,其綜合作戰能力遠遠超過這支北約聯合艦隊。
北約此次拼湊這樣一支“草臺班子”艦隊前來印太,還妄圖在臺海等敏感地區制造事端,進行所謂“自由航行”,實在是自不量力。這種行為不僅無法對我國構成實質性威脅,反而暴露了其軍事力量的虛弱和戰略意圖的荒謬,必將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在當今國際形勢下,和平與發展是主流,任何企圖通過軍事威懾、挑釁來干涉他國內政、破壞地區穩定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