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繼元代書法家饒介作品在拍場斬獲高價之后,中國書畫收藏市場再度傳來震撼消息。明代大儒王陽明的一件珍貴手書詩翰長卷,在日本一場小型拍賣會上,引發現場及線上買家激烈競逐,最終以高達18億2千萬日元的天價塵埃落定。按當前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約9100萬元,若包含傭金,其總成交價將輕松跨越1億元人民幣的門檻。這一歷史性的成交價格,不僅一舉創下了明代書法作品在公開拍賣場合的世界紀錄,也為當前全球藝術品市場略顯沉寂的氛圍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據拍賣現場傳出的消息,這件《王文成公詩翰》手卷以僅800萬日元的相對低價起拍。競價伊始便進入白熱化階段,開拍不久后便有現場買家直接報出2億日元,瞬間將價格推升了數十倍。隨后,電話委托買家毫不示弱,加價至3億日元,現場買家緊隨其后報出4億日元。在隨后的多輪競價中,加價階梯常以1億日元為單位跳躍式攀升,如此豪邁且高密度的競價方式,在近年來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堪稱罕見,充分印證了藏家們對此件作品的極度渴求程度。經過一番扣人心弦的拉鋸戰,拍賣槌最終在18億2千萬日元這一令人瞠目的數字上落下。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指出,成功競得此卷的買家,極有可能是來自臺灣的著名企業家及收藏家林百里先生。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國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官至要職并因軍功封爵,謚號“文成”,世稱王文成公。他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其提出的“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學思想對后世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日本,陽明心學備受推崇,“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便公開表示深受其思想啟發。因此,王陽明的手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書法藝術品范疇,而是承載其思想智慧與精神遺產的珍貴文化符號。
此次現身拍場的《王文成公詩翰》手卷,以水墨紙本形式呈現,保存狀況基本完好。作品本身尺寸宏闊,主文部分長達744厘米,寬32厘米;后附的題跋部分長102厘米,寬33厘米,整體氣勢非凡。卷首有近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長尾甲(雨山)題寫的引首“王文成詩翰”并鈐印。作品末端有王陽明本人的落款:“六月望陽明山人書于玉笥山之大秀峰頂”,并鈐有“昜明山人之印”,明確標示了創作的時間與地點。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此手卷清晰顯赫的流傳脈絡。卷中可見清末著名金石學家、甲骨文早期發現者王懿榮的收藏印“翰林院編修福山王懿榮私印”等,以及晚清重臣、書法家翁同龢的鑒藏印跡。此外,作品還經順天府劉嘉進、滬瀆(上海)王清波等人遞藏。王清波的題跋尤為“精彩”,他寫道:“這顆寶石在我手中感覺就像夢想一樣,我看得越多,印象就越深刻。可以理解一個文人的心思。這確實是一件杰作?!笔志淼耐獍b木箱上也有長尾甲的題署與鈐印,為作品的傳承歷史提供了確鑿證據。
王陽明的書法藝術與其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他不受制于刻板法度,而是注重心性與情感的自然流露,字跡流暢灑脫,筆勢靈動,結構奇崛而不失穩健,字里行間充滿文人雅氣與浩然正氣,是其心學理念在藝術上的生動體現。評論家認為其書法比一些純粹書法大家更能真實抒發胸臆,少了許多“做作”,因為對他而言,書法是“格物致知”的一部分。徐渭、朱長春、歸莊等明清名家都曾高度評價王陽明的書法,稱贊其“遒邁沖逸”、“韻氣超然”,認為其“以人掩其書”,藝即是道。日本學者岡田武彥則評價其書法“骨挺神駿,筆勢飄逸”。
王陽明傳世真跡本就極為稀少,絕大多數珍藏于各大文博機構,能在市場流通者如鳳毛麟角。因此,此卷一經釋出便引起轟動。有業內人士感嘆此天價“好便宜”,認為相比其他歷史地位較低的作品,王陽明此作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思想深度使其價值遠不止于此,稱其為“一個很大的漏”。
此次王陽明書法手卷的天價成交,不僅是對圣賢價值的再次肯定,更在全球經濟及藝術品市場面臨不確定性時,有力證明了中國頂級文化藝術品的強大價值韌性與吸引力。它昭示著,真正具有歷史、藝術和文獻價值的文化瑰寶能夠穿越時空,抵御市場波動,持續煥發璀璨光芒。這件承載圣賢智慧與時代精神的墨寶,其高價易手無疑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強心劑,也再次印證了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持久影響力。
中國臺灣首富林百里2.5億元拍得饒介書法長卷,收藏為了青史留名!
都大錦:藝術品收藏是家族財富傳承的最佳選項
家民:新見《唐實錄》日本寫本殘頁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