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肯特郡
今年21歲的奇,自從初中輟學后就開始了家里蹲生活。
因為之前任何事都有父母兜底,所以她的生活經驗幾乎為零。
她不會在超市采購食物,也不會收拾扔在地上的衣服……
她從來沒想過要做些什么,直到雙親突然車禍去世。
根據母親的遺囑,奇得到了家里唯一的一套房子。
但前提是必須完成她在遺囑中交代要完成的事。
這些事包括學開車、找工作、去露營、開個銀行賬戶……
于是聽話的奇去找了工作,可只干了兩個小時她就想退休了。
只因她在養老院看到了那些老人們“悠閑自在”的生活,所以她決定要留在養老院。
甚至還差點跟一老人談起了“黃昏戀”
《你本該做的事》
Things You Should Have Done
《你本該做的事》以其獨特的英式幽默在豆瓣拿下了8.8的超高分。
荒誕又搞笑,很適合精神狀態在平均線之下的人觀看。
淡淡的喪喪的,而且癲的觀眾one愣one愣的。
根據母親的遺囑,奇(露西婭·凱斯金 飾)決定出門學車。
但學車是要去報名然后讓教練來教的,而不是像她一樣在大街上隨便抓一個行人問人家是不是教練。
此時恰好經過一輛教練車,奇攔下之后非常自然地坐了進去。
搞得車內的教練和學員一臉懵逼。但
更離譜的是最后甚至還在教練家里蹭了一頓飯……
雖然最終并沒有學會開車,但對奇來說至少她坐過教練車,四舍五入就是學會了。
接下來就要找工作了。
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學著網上的教程再扎個領帶。
然后向在藥店上班的小姨凱倫(賽琳·希茲利 飾)“要”個工作,但因為實在沒有眼力見被小姨掃地出門了。
最終還是送快遞的小姨夫戴夫(丹尼爾· 弗恩 飾)收留了她。
可因為給一家養老院送快遞,奇看到了那些退休老人的愜意生活。
所以即使只干了兩個小時,她還是覺得自己應該退休了。
尤其是她發現養老院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也都失去了爸媽后。
雖然更多的是震驚,但這怎么不算是他們彼此之間的一個共同點呢。
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把她當成了自己死去的丈夫,老人的噓寒問暖讓她非常受用。
一度認為退休這個決定簡直不要太明智。
幸虧護工及時發現把她趕了出來。
當然,女主干的抽象事不僅這些。
在網上學做飯,但看的卻是號稱“美食s情女王”的博主。
其主要任務是擦 邊,次要任務才是教人做飯。
所以,頭腦簡單地奇又能從中學到什么正經知識呢?
畢竟她連家里為什么會突然停電也不清楚。
律師根據她母親的遺囑將房子交到了她手上,但她卻一直以為房子是律師送給自己的。
所以當家里停電后,她第一時間找到律師詢問為什么要斷了她家的電。
給律師也是整不會了。
那天宣讀遺囑的時候,現場除了奇之外,還有她的小姨、小姨夫以及小姨的繼子盧卡斯。
三人的奇葩程度與奇是不相上下。
小姨凱倫在姐姐姐夫去世后,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搶房子……
跟老公戴夫一直在備孕,卻總是不能如愿,郁悶的她會經常去幼兒園門口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有次差點被家長當成變t。
落荒而逃的她打算在公園吹吹風,卻遇到一個跟母親走散的小男孩。
面對小男孩的求助,她竟鬼使神差的將孩子帶到了自己家。
等她真正反應過來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真是活夠了……
小姨夫戴夫,為了讓凱倫在懷孕這件事上不要太緊繃。
決定帶她出去放松放松,但目的地是距離他們家只有5分鐘的地方。
卻硬生生花了4個小時在路上兜圈子,只為給她一個驚喜……
還有他的好大兒盧卡斯。
在養老院學習如何“搭訕”……
跟著奇去她律師辦公室一起要電費……
用意念催熟香蕉……
腦回路跟奇有得一拼!
《你本該做的事》是一部典型的英式喜劇。
該劇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啃老族”現象、家庭關系與個人成長的矛盾。
女主奇是一個初中輟學后就開始家里蹲的女生,父母沒去世之前一直都是依靠他們生活。
不工作不社交,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在劇中,當警 察上門告知她其父母發生車禍并雙雙喪命這一悲痛消息,順便帶回了他們當時準備給女兒從外面帶回來的飯。
讓警 察意外的是,這位女兒并沒有表現得很悲傷,因為她的注意力都被帶回來的飯菜吸引了……
深知女兒問題的父母,所以早早地就立了遺囑,列出一個清單,上面都是她本該要學會做的事。
也是希望她能通過完成這些事變得自立自強,成長起來。
雖然愿望很美好,但執行起來實在費勁。
而這一點,小姨凱倫可是早有預料。
當她得知自己只從姐姐那里繼承了一張地毯后,她很是不滿。
她認為自己也有權繼承房產,畢竟房子是父母的,當初讓姐姐撿了大便宜就算了,怎么第二次還是自己吃虧……
如今把房子交到這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外甥女手里,真怕她哪天把房子霍霍沒了。
所以,凱倫聲稱要奪回房子,不過更多時候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盡管每天嫌棄外甥女八百遍,可有事她也是真上。
在聽到奇將一個疑似戀童癖的男人帶到家里的時候。
她著急忙慌地迅速趕了過去。
房子里停電了,雖然嘴上罵罵咧咧,卻還是幫忙交了電費。
在凸顯了家人間復雜的情感紐帶之余,也傳遞了“家人是即使互相嫌棄也無法割舍”的溫情。
本劇以“廢柴”女主為切入點,用黑色幽默包裹深刻的社會議題,既是一部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也是一部對當代青年生活的溫柔叩問。
在外人看來,女主奇一天到晚不干正事,也不上進,“廢柴”的生活可算是讓她過明白了,一點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但另一方面她身上也有不可忽視的閃光點。
她會在繼表親盧卡斯因受到生母忽視而失落的時候安慰他。
也會在小姨上臺唱歌受到嘲笑時堅定地跟她站在一起。
劇中還有這樣一個細節,在奇看到教練被妻子訓斥的時候,她忽然看到了自己在童年時被同學嘲笑長相,排擠霸凌的經歷。
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候奇會像靈魂出竅了一般,要么將某一物體擬人化跟它對話,要么看著兩個小人對話,自己則化身為一個旁觀者。
心理學上,這種狀態叫解離。
解離是一種防御機制,也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
它涉及個體的意識、感知、記憶或身份的臨時分離或“出走”的現象。
通常情況下心理創傷與解離密切相關。
進入解離狀態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父母車禍去世后,奇時常能在家中看到他們,就好像他們一直都好好活著,從來都不曾離開。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布隆伯格曾說過:“解離是沒有逃離辦法時的逃離”。
而“廢柴”也不過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這個社會誰不是帶著各種創傷和悲傷活著?
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正常人”的方式去掩飾,他們做著本該做的事,全力以赴地活著。
但人總會累,偶爾的搞搞抽象,“廢柴”一下也無可厚非。
但“廢柴”也總要有個度。
畢竟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而且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度過人生的話,途中是絕對不會掉落驚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