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1日,德國乒壇傳奇蒂姆·波爾在接受網易體育專訪時,深情回憶起去年在中國賽場的謝幕之戰,這位44歲的歐洲乒壇常青樹特別提到賽前與中國選手王楚欽的一次訓練互動:“他主動邀請我一起訓練,我們只打了一局,但贏下那局極大地增強了我的信心,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讓我的,但必須說,這讓我感受到了友誼的力量?!辈柛赃^來人的身份寄語王楚欽:“他已經是乒壇的大明星,我認為當他放下壓力、能完全釋放自己能量時,他就是當今最強球員!”
2024年6月的重慶冠軍賽,是波爾職業生涯中“在中國的最后一戰”,在這場與17歲法國新星費利克斯·勒布倫的1/8決賽中,波爾以五局鏖戰惜敗,賽后含淚告別中國賽場,稱這片土地為“第二故鄉”,而鮮為人知的是,賽前王楚欽主動邀請波爾共同訓練,這場跨越代際的互動成為波爾職業生涯尾聲的溫情注腳,波爾坦言,這場訓練不僅幫助他調整狀態,更讓他感受到中國乒乓球隊的尊重與傳承精神,“他們(中國選手)不僅是強大的對手,更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波爾的職業生涯堪稱一部與“中國乒乓王朝”交相輝映的史詩,2002年,21歲的他在濟南世界杯決賽中擊敗偶像孔令輝,首奪世界冠軍,一戰成名,此后二十余年,他與中國乒乓球的六代主力交鋒:從劉國梁、馬琳,到馬龍、許昕,再到如今的樊振東、王楚欽,他始終是歐洲乒壇對抗中國隊的核心力量,被譽為“最懂中國乒乓球的歐洲人”;他的成就不僅限于賽場:2015年與馬龍組成跨國組合“馬可波羅”征戰世乒賽,開創乒壇“以賽會友”的新范式;職業生涯晚期仍以43歲高齡征戰巴黎奧運會,成為國際乒壇“常青樹”的標桿,波爾用行動詮釋了何為“超越勝負的體育精神”,他曾在采訪中坦言:“比金牌更珍貴的,是對這項運動始終如一的執著?!?/p>
波爾對王楚欽的贊譽,既是對其實力的認可,亦是對其成長路徑的深刻洞察,作為國乒新生代領軍人物,王楚欽近年來屢次承擔著男單、男雙、混雙三線作戰的重任,在2024年新加坡大滿貫中更被劉國梁委以“頭號核心”角色,然而,高強度賽事與輿論壓力也曾讓他陷入低谷,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單止步32強、亞錦賽爆冷負于伊朗小將等挫折,暴露出心態波動對技術發揮的制約
波爾的寄語直指職業體育的本質矛盾:頂級運動員如何在“求穩”與“求勝”間找到平衡,王楚欽在2025年亞洲杯的蛻變印證了這一觀點,從小組賽鏖戰五局的艱難開局,到決賽零封梁靖崑的統治級表現,他通過“減少訓練量、增加戰術思考”實現了心態突破,展現出收放自如的比賽氣質,正如波爾所言,當王楚欽不再被“必須贏”的執念束縛,其技術體系中標志性的“兇穩結合”才能真正釋放威力
波爾對王楚欽的期許,映射著乒壇兩代強者間的惺惺相惜,這位德國老將的職業生涯,始終與中國乒乓球的發展脈絡緊密交織:他既是挑戰者,也是見證者;既是競爭對手,亦是文化橋梁,當他以“第二故鄉”定義中國時,傳遞的不僅是個人情感,更是體育跨越國界的力量;而對于王楚欽而言,波爾的贈言恰似一面明鏡:頂尖運動員的終極較量,往往在于心境的澄明,當技術臻于化境,“放下壓力”并非消極的自我放逐,而是以更從容的姿態擁抱競技本質
這份寄語的價值,超越了單純的技戰術指導,它提醒我們,體育精神的真諦不僅在于攀登巔峰,更在于傳承中綻放的人性光輝,當44歲的波爾與25歲的王楚欽在訓練館擊掌相笑時,乒乓球臺上躍動的,是一代代追夢者永不熄滅的熱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