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五虎將,還你一個炎炎大漢。
1
首先得聲明一點,五虎將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三國志》正史記載沒有五虎將的說法。
劉備稱漢中王時,只冊封了四個重號將軍,即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
趙云沒有晉升為重號將軍,仍舊是翊軍將軍,一個雜號將軍。
所以,趙云的地位不如上面四個高,但他的實力并不弱于上面四個,稱呼五虎將倒沒什么問題。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帳下的將領數得著的也就趙云、魏延、馬謖、王平等人,其他將領則乏善可陳。
諸葛亮向來喜歡打穩仗,打穩仗就得依靠足夠多的兵力和足夠多的優秀將領。
仔細數算下,也就趙云適合打穩仗,其他像魏延愛出奇謀,喜歡打險仗;馬謖言過其實,缺乏實戰經驗;王平中規中矩,擅長防守。
就這幾個將領,諸葛亮扒拉過來扒拉過去,費盡心思左右思量,最終決定讓趙云率領疑兵出褒斜道,讓馬謖王平守街亭,他則帶著魏延等人掃蕩隴右。
諸葛亮這個安排可以說滴水不漏。
趙云名聲在外,讓他出褒斜道,會讓曹真以為是蜀漢主力,他自然要率主力駐防守趙云。
馬謖有計謀,王平穩重善于防守,讓兩人搭檔守街亭,只要配合得當,街亭萬無一失。
魏延驕悍,且喜歡自作主張,諸葛亮把他帶在身邊,才能壓制住他不讓他自行其是 。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安排的再盡善盡美,總有變數,這個變數就是將領的自主性。
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有軍令在身,也有人敢于挑戰軍令。
馬謖就是北伐最大的X因素,他不遵行諸葛亮的部署,也不聽從王平的勸諫,執意屯兵山上,結果就被張郃擊敗,本人還棄軍逃跑。
馬謖失街亭,讓北伐功虧一簣。
諸葛亮原本已經拿下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可街亭丟失后,諸葛亮不得不放棄隴右地區回防漢中。
2
假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俱在,諸葛亮就用不著左右思量,反復權衡,讓關羽張飛率疑兵出褒斜道,讓黃忠馬超守街亭,諸葛亮帶著趙云掃蕩隴右,何愁大事不成。
諸葛亮還可以任意搭配組合,讓張飛黃忠疑兵出褒斜道,讓關羽趙云守街亭,他帶著馬超掃蕩隴右。
假使張郃來攻街亭,迎頭撞見當道扎營的關羽和趙云,張郃怎么抉擇,應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當年關羽陣斬顏良,趙云陣斬高覽,都是張郃親見。
張郃在袁紹帳下時,地位不如顏良文丑,關羽斬顏良跟砍瓜切菜一樣,砍他張郃應該也是如砍瓜切菜一樣容易。
高覽倒是和張郃不相上下,但是趙云刺死高覽并沒有花費多大功夫,和趙云過招,張郃也毫無勝算。
我要是張郃,遇見關羽和趙云兩個攔路虎,想想昔日同袍顏良和高覽的下場,掉頭逃跑是上策,跪地投降是中策,拼死一戰是下策。
所以,諸葛亮北伐失敗,除了國力不足這個硬性缺陷外,人才不足也是主要原因。
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相當有機會,當時曹魏集團對關中的防御并不足,鎮守關中的統帥是夏侯楙,并不具備其父夏侯惇的才略,屬于庸才。
諸葛亮打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后,讓曹魏震恐,迫使曹叡不得不駕幸長安督戰。
如果街亭不失,諸葛亮掃蕩完隴右后,補充給養,急速東進,同時從西路和南路兩路進攻關中,關中指日可待。
諸葛亮如果在第一次北伐時就拿下關中,將會走劉邦的路子,從漢中出發,平定關中,再東出潼關平定中原。
憑借益州、漢中、關中、隴右這半壁江山的資源,曹魏和東吳還不都是囊中之物。
復興漢室、還于舊都,就不再是口號,而是戰略目標。
3
歷史的發展還是要靠人去推動。
漢唐明清的建立也不過是某個地域的一小撮人才主導。
劉邦有豐沛功臣,李世民有關隴貴族,朱元璋有淮西勛貴,多爾袞有滿蒙貴族。
他們也都是從割據一方到一統天下,劉邦從漢中,李世民從關中,朱元璋從應天,多爾袞從遼東。
諸葛亮據有益州和漢中,如果能有關張馬黃趙五將輔佐,北據關中,東取中原,南下江東,按照這個順時針的路線,平定天下也并非沒有可能。
有人才,就能打下更多的土地,占據更多的人口,就能發展經濟,征集兵源,綜合國力就能越來越強。
歷史是人創造的,在不違背客觀規律的情況下,人定勝天的理念有一定道理。
只可惜,諸葛亮恰恰缺的就是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