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9點,會場里燈火通明,專家們正對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份桃子的質量等級進行最后復核。此時,一個叫皮力的年輕桃農從新疆葉城縣阿克塔什鎮不遠萬里匆匆趕來。評選已近尾聲,跟著皮力跋山涉水,坐汽車、趕飛機、搭火車的桃子還能參加評選嗎?
這個活動是2025全國設施桃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暨第八屆“果莊杯”優質設施桃展示會。工作人員說,他們再請專家們對皮力的桃子單獨測量和品評,這時耳邊響起了熟悉的維吾爾語“阿達西,亞克西木!(朋友你好)”,皮力疲憊的臉頓時舒展開來,原來這是他的老朋友王新衛博士,二人熱情握手。
王新衛是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研究員,同時兼任了油桃之鄉莒縣果莊鎮的科技副鎮長,他對皮力家鄉和果莊鎮的情況都很熟悉,王新衛向記者介紹說:“葉城縣阿克塔什鎮是當地最大的移民村,很多老百姓是在政府幫助下從昆侖山里搬遷過去的。這次邀請皮力來,是因為果莊鎮的設施桃種植技術非常成熟,果農們靠種桃子過上了小康生活,新疆的設施桃產業剛剛起步,希望皮力來開開眼界,學習學習。”
晚上9點半,評選結束,但結果要在第二天的開幕式上宣布,自己的桃子能不能選上,皮力的心一直懸著。皮力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原先住在離縣城90多里的棋盤鄉,交通不便,致富項目少。2019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皮力一家和當地村民搬到了阿克塔什鎮。這里是平原,有企業供村民工作,同時政府還建起了設施大棚,低價租賃給村民種植蔬菜和水果。當時皮力才二十多歲,他曾在廣東肇慶讀書,思想解放,皮力率先和四個朋友建立了合作社,搞起了大棚蔬菜、大棚油桃種植。對于村民來說,大棚種植是個新鮮事,技術也不懂。為此,當地政府派出技術人員進行指導,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也跨越八千里在這里建立了葉城試驗站林果基地,對當地果農進行示范引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產實踐中。皮力就是在林果基地認識王博士的,受到王博士等專家的指導,皮力他們的技術逐步提升,現在合作社年收入達到30萬元,比在棋盤鄉時的收入翻了好幾倍。
第二天早上5點半,與會的專家和桃農們就早早起床,從縣城趕赴30公里外的果莊鎮,入大棚,逛市場,實地參觀當地的設施油桃生產和銷售。皮力邊聽邊看邊拍照,學習新種植技術,了解新品種,感受交易市場的繁忙。
上午十點,他們又趕回縣城。開幕式上,主持人一一宣布入選的優質果品,皮力的桃子獲得了三級。
皮力笑著說:“能入選我已經意想不到!與先進種植地區相比,無論品種還是技術上我都要好好學習,特別是希望把新的油蟠桃品種引到新疆,進一步提高收入。有政府支持,有這么多人幫助,我對種好設施油桃很有信心!”
(通訊員 何愛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