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版圖中,全國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孕育重大原始創新、推動學科領域發展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主力軍”。
今年1月,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關于公布2024年度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結果和專家咨詢評議意見的通知》,2024年度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已完成。據公開渠道不完全匯總,已有超44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或重組完成。
隨后,浙江農林大學、燕山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漢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召開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推進會、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進入“快車道”。
森林食物資源挖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圖源:浙江農林大學)
破局重組,從“國重”到“全重”
自1984年啟動建設以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不僅在地理空間上實現對省級行政單位的全覆蓋,規模體量不斷壯大,同時,通過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逐步實現了在若干領域由“跟跑”向“并跑”和“領跑”的轉變。
2017年,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提出重新統籌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到2025年初,這場已歷時6年的實驗室運行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由“破”到“立”,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調整方式與建設路徑,也日益清晰。
近60所“雙非”,成功獲批
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蘭州大學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賀金生認為“不需要做全優生,但要做單項冠軍,必須有獨門絕技。”
全國重點實驗室一般由幾家高校、科研機構或企業共同組建,匯聚著各學科領域最頂尖的力量,但無論是新建還是重組,門檻都很高。例如,根據遴選規則,在原省部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僅有30%的實驗室能通過審核篩選。想要成功獲批,特色二字極其關鍵。
從公開信息來看,作為實驗室牽頭或參與共建的高校,絕大多數是“雙一流”高校。不過在激烈競爭中,也有不少非“雙一流”高校突出重圍,憑借在學科領域深厚的根基和強勁的科研實力申報成功,這也意味著學校擁有了沖擊新一輪“雙一流”的關鍵支撐。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4月28日,有57所非“雙一流”高校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
其中,深圳大學獲批5家,不愧為“最強雙非”。安徽理工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空軍工程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燕山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北大學等高校,均獲批2家全重實驗室。
此外,多所高校在全國重點實驗室上實現“零”的突破。由施一公院士領銜,依托西湖大學建設的遺傳物質表達與重構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5年獲批新建。河南師范大學獲批的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河南省高校牽頭建設的第一個全國重點實驗室。
實力“雙非”,嶄露鋒芒
截至目前,“雙非”中擁有最多全重實驗室的深圳大學,僅土木工程這一個學科,就獲批了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強大科研平臺的支撐下,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和平院士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全球首套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及測試系統,首次牽頭獲批面向2030國家深地重大專項項目;極端環境巖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湘生院士領銜研發了世界最大矩形頂管機;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深大用實力證明,“雙非”高校也能不斷突破“卡脖子”難題。
唯一擁有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省屬高校安徽理工大學,牽頭重組的煤炭無人化開采數智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于去年獲批,開創了煤礦智能精準開采理論與技術,成功建設了國家首個5G智慧礦山示范基地。由袁亮院士擔任主任的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級項目79項,取得了深部強突煤層群水平井區域瓦斯治理等系列創新成果,為學校創建一流學科和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提供了堅定信心。
圖源:安徽理工大學
作為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齊魯工業大學依托傳統優勢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獲批綠色造紙與資源循環全國重點實驗室,將關鍵技術推廣到生產線,助力傳統紙產品的升級。依托新興強勢學科海洋技術,獲批海洋動力-物理環境與智能感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推進海洋傳感器技術與儀器、海洋大數據及信息處理等多項技術突破,貢獻力量。
領域唯一,彰顯特色
備受關注的燕山大學在國家級大平臺建設上,也收獲累累。今年1月重組的亞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目前國際上唯一專門從事亞穩材料研究的學術機構。實驗室主任劉日平在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成果連年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以唯一通訊單位在Nature正刊發表論文、獲批河北首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合成出世界最硬的金剛石塊材.....燕大沖刺“雙一流”建設,更有底氣。
由江漢大學牽頭的精細爆破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我國民用工程爆破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先后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0余項,承擔科研項目經費3.6億元,重大技術服務項目經費近20億元,推動我國從“爆破大國”邁向“爆破強國”。
圖源:江漢大學
今年2月剛召開建設啟動會的山區土木工程安全與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由華東交通大學牽頭的,我國山區土木工程安全與韌性研究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將聚焦生態與智能材料、防災與韌性提升等關鍵科技問題,為山區土木工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
在農業領域,從糧食品種的改良,到種豬品種的培育,農林類高校依托全國重點實驗,為農業強國保駕護航。
江西農業大學擁有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江西首個獨立組建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生豬領域唯一全國重點實驗室。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共建的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歷經5年攻堅,在吳義強院士領銜以及46位國家級人才的支撐下,成為我國木本油料領域唯一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山東農業大學的小麥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整合8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重組,是我國唯一聚焦小麥育種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一批新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正以全新的面貌,全力崛起,期待高校能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依托,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