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年前訪日,邂逅松本清張與有吉佐和子,一場文學交流,勾起無盡思索。
劉心武
不是八卦,乃四十四年前親歷目睹。1981年春,杜宣為團長,率林紹綱和我,應日方邀請,組成中國作家代表團訪日,其間會見到不少日本著名作家。
松本清張邀我們到他家做客,據說是破例,他有社交恐懼,且有怪癖,能進入他家拜訪,我感到榮幸也很好奇。松本出身寒微,十三歲被迫輟學謀生,先后當過街頭小販、電器公司學徒工和印刷廠學徒,二十八歲時才進入朝日新聞社駐小倉的西部本社當計件工。1943年被征兵驅往朝鮮,戰后被遣返,為養活七口之家,成為一個批發笤帚的游商。他一直懷有文學夢,但直到1950年四十一歲才在一次征文中發表出處女作并獲三等獎。
1952年,四十三歲的松本清張寫出《某〈小倉日記〉傳》,刊登于雜志,獲得第28屆芥川龍之介獎,這是日本純文學的至高榮譽,從此躍登文壇,開始了專業作家的生涯。從那以后他時來運轉,頻頻以推理小說引發出轟動效應,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名利雙收,他1961年發表的小說《砂器》,1974年拍成電影,1980年引進我國,影響極大。
1981年在東京松本清張住宅庭院,右三松本清張,右二劉心武,右四杜宣,右五林紹剛
在寸土寸金的東京,松本宅占地頗多,他極少邀客進家,我們的邀請方人士也是沾我們的光,頭一回開了眼界,只見寬闊的前庭花木扶疏,池橋秀雅,住房堪稱豪華,且前半部歐式,后半部和式,他引領我們一行到一側中門進入,于是窺見后半部的和式風格,有枯山水的布置,他的夫人是在他最困頓時嫁給他的,原是貧苦農女,糟糠之妻不下堂,松本發達之后造宅,特意將后半部造成和式風格,以令夫人舒心。
我們路過時,恰好松本夫人正在回廊漫步,見到我們很自然地彎腰鞠躬,我們都以點頭微笑還禮。登樓轉過幾道回廊,進入松本闊大的書房,滿壁圖書自不必說,更有玻璃罩里的中國銅鼓以及日本古代甲胄的陳設奪人眼目。
他坐到書桌前準備為我們在他的新書《眩人》上簽名,這時我觀察到他的一個小動作:伸出右手掌幾次拂拭纖塵皆無的潔凈桌面。他那手指有些變形,手背靜脈如蚯蚓凸起,那時他已不執筆寫作,通過口述由秘書記錄,在贈書上簽名時手指有些顫抖。
后來他在一家著名的中餐館招待我們,竟將那晚整個餐館包下,也并不在單間設宴,而是在散客堂食的空間當心,特設一桌款待我們,開宴前,我再一次注意到,他又以右手掌拂拭潔如鏡面的桌案。
后來憬悟,松本的拂案,也許是前半生經歷過太多的人間煙塵,功成名就后,不禁有這種下意識的小動作,逗漏出他內心的某種微妙情愫。松本對我們如此破格接待,是因為他珍視中日友好,也是因為他想請求中國方面為他到中國一些與祆教相關的偏僻地方參觀提供幫助,他正為一部涉及祆教的作品搜集素材。那以后他又在家中接待了中國作家。
松本清張
幾天后在大阪一家餐館包間,與女作家有吉佐和子晤面。她比松本小二十二歲,父親是銀行高級職員,小時在國外度過,戰后回到日本,畢業于東京女子大學,生活一直富裕,二十五歲就憑小說《地歌》獲得芥川獎,一炮而紅,少年得志,一帆風順,豪氣萬丈。她容貌秀麗,但讓我聯想到的不是杜麗娘而是花木蘭,有一股逼人的英氣。她從1961年起,多次訪問中國,也總在日本接待中國作家,跟杜宣十分熟稔,見杜宣西服革履、法蘭西帽卻未戴手表,立即擼下腕上一塊瑞士大表,非要杜宣戴上。大家言談極歡。
她1972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恍惚的人》,敏銳地捕捉到當時開始冒頭的社會老齡化問題,以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細膩入微的描寫,寫出老年人的無奈、中年人對老之將至的恐懼,小說出版后,震動社會,出版方一再加印,很快銷量直沖二百萬冊,1973年搬上銀幕,票房很高,以至于“恍惚的人”成了意味深長家喻戶曉的名詞。
有吉佐和子(1931-1984)
《恍惚的人》中譯本197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首印5萬冊,很快加印,我讀過,席間把書中印象最深的幾個細節拎出來,贊嘆寫得真好,有吉聽了微笑。但接著出現的一幕始料未及,杜宣告知她,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嚴文井那里獲悉,《恍惚的人》中譯本又印了10萬冊,有吉跟嚴文井也熟,我本以為,她聽了一定高興,誰知她眉頭一挑,“嘭”地拍了桌案,竟慍怒地說:“誰讓你們印那么多的?”我們都驚呆了。那是我平生頭一回聽到一個作家因為出版方將其著作印多了而發怒。這是怎么回事啊?
有吉佐和子著《恍惚的人》
后來才明白,在日本和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嚴肅作家純文學和通俗作家暢銷書,是河水、井水兩樣存在,有的自恃為純文學寫作的作家,很怕有批評家因為自己某部著作因為俗眾喜、銷量大而被歸類到后一種,有吉就有此種心理,不以百萬銷量為榮,反覺難為情,故嗔怪嚴文井人文社不該那樣印行她的作品,似乎那樣就把她等同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了。有吉乃性情中人,一貫直爽豪放,偶爾拍案驚奇,亦神來之筆矣。
其實嚴肅作家純文學和通俗文學暢銷書雖然各有圓心,但半徑掃描時兩圓會相割,形成一個“葉子瓣”,處在“葉子瓣”的作品,可兼具河水之美井水之甜,正所謂雅俗共賞各取所需。但“葉子瓣”外的河水井水,大可互不相犯,自營繁榮。有吉1984年去世,松本1992年去世。以上舊日見聞,或可供聊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