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貴陽機場上空引擎轟鳴。貴州軍閥王家烈笑著登上張學良的專機,少帥親自為他系上安全帶:“王兄,帶您嘗嘗騰云駕霧的滋味!”
舷窗外,黔軍衛隊身影漸小,王家烈正欲贊嘆飛行之妙,卻見張學良掏出一紙手令:“奉委員長命,即日起解除兄之職務。”
此時距地面三千米,黔中大地盡收眼底——這位“貴州王”的權柄,正隨螺旋槳的轉動煙消云散。
一、風雪行軍:當國軍遭遇春節攻勢
1936年春節前夕,湘黔交界處風雪肆虐。李覺望著蜷縮在篝火旁的士兵,耳畔回響著蔣介石的急電:“務必截擊紅二、六軍團于七星關!”但士兵的哀怨比寒風更刺骨:“臘月二十八了,這仗打到何年何月?”
這位何鍵女婿想出“天才方案”:每日多行十里卻少報五里。參謀不解:“這是欺君之罪!”李覺冷笑:“南京城那位要的是捷報,又不是真賣命。”士兵們背著空槍膛“追擊”半個月,紅六軍團早已跳出包圍圈。待蔣介石察覺時,李覺正率部在芷江縣城吃年夜飯,席間還賦詩:“風雪催征急,將士思歸切。虛報五十里,共軍早遁跡。”
二、七星關鬧劇:百人敢死隊的無槍沖鋒
顧祝同的加急電報打破李覺的春節美夢:“速占七星關,違者軍法!”地圖上180里烏蒙險道,讓李覺急中生智——百名壯漢,不帶槍械,每人百塊大洋。這支“輕裝隊”在懸崖絕壁間攀援竟比紅軍更迅捷,次日黃昏便向南京發出捷報:“七星關已克!”
三天后大部隊抵達,七星關空無一人。士兵在關前石碑發現紅軍留言:“謝國軍兄弟讓道,年后再會!”李覺暴跳如雷,卻不知顧祝同的“敵情”本就是為吞并湘軍編造的謊言。這場鬧劇最終以中央軍接管湘黔防務收場,何鍵系軍閥自此淪為南京附庸。
三、綏靖主任的誘惑:劉建緒的官迷現形記
“貴州省綏靖主任”的誘餌讓劉建緒眼紅。蔣介石電報中“劉興辭任”四字,讓這位常敗將軍星夜兼程趕赴貴陽。當他的八抬大轎撞見劉興的衛隊時,才知所謂“任命”竟是空頭支票。
貴陽街頭,兩位“綏靖主任”當街對罵。劉興掏出委任狀:“委員長親筆所書!”劉建緒亮出電報:“蔣公明令代理!”圍觀百姓竊笑:“兩個省主席,不如個保長!”這場鬧劇最終以劉建緒被調任閑職告終,蔣介石不費一兵一卒吞并湘軍兩個師。
四、云端罷官:貴州王的最后一程
王家烈至死難忘1935年那個春日。張學良的專機掠過黔北群山時,這位掌控貴州五年的軍閥還在暢談“剿共大計”。當飛機轉向武漢,少帥輕嘆:“黔省苦王久矣,該歇歇了。”
地面上的兵變同步上演:中央軍突襲黔軍指揮部,二十箱煙土、三百挺機槍盡數充公。王家烈在云端看得真切,卻只能攥緊座椅扶手——他精心構筑的防線,連同鴉片貿易網絡,正被蔣介石的憲兵連根拔起。落地武漢時,這位“貴州王”的佩刀已換成中將軍銜的虛職委任狀。
五、腐敗密碼:從虛報冒領到派系傾軋
軍需處的賬簿藏著國民黨敗亡的密碼:李覺部虛報行軍天數冒領糧餉,劉建緒克扣軍費購置私宅,王家烈的煙土交易占黔軍收入七成。蔣介石的“剿匪”經費,大半成了軍閥腰包里的金條。
1935年紅軍過境貴州時,黔軍士兵腳穿草鞋、手持“漢陽造”,而軍官的上海洋房存款足夠武裝三個師。當紅六軍團參謀長李達發現國軍陣地遺落的雪茄煙盒時,笑道:“抽雪茄的軍隊,怎么打得贏穿草鞋的兵?”
六、歷史的注腳:腐敗如何摧毀戰爭機器
軍史檔案記載:長征期間國軍各部虛報戰果達47次,冒領軍費超800萬銀元。蔣介石侍從室密電顯示,僅1935年就有13起軍閥火并因分贓不均引發。李宗仁晚年回憶:“我們都明白剿共是假,削藩是真。”
這些荒誕劇的終極導演正是蔣介石本人。他用官位誘捕劉建緒,以飛機智取王家烈,靠空頭支票驅使李覺,將不合時宜的“帝王術”玩弄得爐火純青。但當1949年百萬雄師過大江時,這套權謀把戲在民心向背面前,終究化作了南京總統府墻上的青天白日——看似耀眼,實則蒼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