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知識歸納
1.區域的含義與特征
(1)含義: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球空間單位。
(2)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范圍和邊界;有明確的區位特征;內部特定性質相對一致;不同區域之間具有差異性。
2. 區域發展的階段與差異
(1)發展階段:一般經歷初期階段(人地關系基本協調)、成長階段(人地關系開始出現明顯不協調)、轉型階段(人地矛盾尖銳)和再生階段(人地關系由緊張走向協調)。
(2)發展差異:不同地理區域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狀況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區域之間的要素流動和協同發展。
3. 產業轉移
(1)影響因素:包括勞動力因素(勞動力數量、素質和成本等)、內部交易成本因素(工業聯系、地方競爭、市場因素等)、市場因素(市場需求量、市場距離、市場信息等)、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原生產地用地緊張、地價昂貴、環境污染嚴重等)。
(2)影響:對轉入地而言,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但對轉出地來說,可能會導致短期內相關產業產值下降,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不過從長遠看,合理的產業轉移有助于實現區域的產業升級和協調發展。
4.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1)原因:區域間資源分布不均,而資源的消費和需求又存在地域差異,通過跨區域調配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例如我國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工程。
(2)影響:對資源輸出地來說,可能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但也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壓力;對資源輸入地而言,則可以緩解資源短缺的狀況,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5. 區域合作與區域聯系
(1)區域合作:不同區域之間為了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方式進行合作。比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通過加強區域內城市之間的合作,實現了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等,提升了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2)區域聯系:包括經濟聯系(如貿易往來、投資合作等)、文化聯系(如文化交流與傳播等)、社會聯系(如人口流動、科技合作等),這些聯系對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 區域政策與規劃
(1)政策引導:政府通過制定區域發展政策,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戰略,引導資源向特定區域傾斜,促進區域的均衡發展。
(2)規劃布局:通過制定區域發展規劃,合理布局產業、交通、城市等功能,優化區域空間結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例如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7.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應用
(1)RS(遙感):可用于獲取區域的地理信息,監測資源環境變化、土地利用情況等,為區域規劃和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2)GPS(全球定位系統):能夠精確確定地理位置,對于交通導航、資源調查、災害救援等方面的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GIS(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對區域的各種地理信息進行存儲、分析和管理,為區域發展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如通過GIS分析區域的人口分布、產業布局等,以便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和規劃。
二、精選試題
1.生態補償資金最可能由( )
A.甲縣支付給乙縣
B.乙縣支付給甲縣
C.丙縣支付給丁縣
D.丁縣支付給丙縣
2.為保護該流域生態環境,最應增加的河流考核內容是( )
A.徑流量 B.結冰期
C.含沙量 D.流速
2022年2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區發展數據中心,把東部地區的數據放到西部地區去計算和處理,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東數西算”中,影響“西算”的主導因素
A.市場B.資源 C.勞動力D.土地
4.“東數西算”在區域協同發展中的意義包括( )
①利于全國范圍內發揮各地的資源稟賦優勢
②培育西部地區新的增長點,加快西部產業轉型升級
③中央從西部獲取稅收
④降低東部運營成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小浪底水庫地處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出口處,是一座集減淤、防洪、供水、發電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庫的汛期汛限水位為235m,下圖示意該水庫一次汛期的調水調沙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5.7月1日前水庫開始采取梯級放流的目的是( )
A.降低汛前出庫流量
B.增加汛后出庫流量
C.降低汛前庫水位
D.增加汛后庫水位
6.最有效的庫區排沙策略是( )
A.高出庫流量,高庫水位
B.高出庫流量,低庫水位
C.低出庫流量,高庫水位
D.低出庫流量,低庫水位
讀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7.關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現實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加了長江流域的地表徑流
B.從根本上解決華北缺水問題
C.減少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
D.改善受水區的投資環境,促進其經濟發展
8.水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正確的是( )
①可以改變調入區的氣候類型
②調水對調出區和調入區都可能引發生態環境問題
③可以減少調入區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受水區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生產國、出口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家居出口目的地。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家居產品加征高額關稅,我國家居企業紛紛赴墨西哥等地投資建廠,但仍然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當前我國家居出口行業最明顯的優勢是
A.勞動價格 B.產業配套
C.木材資源 D.技術水平
10.中國家居企業赴墨西哥投資的主要目的是( )
A.拓展新的業務 B.縮短運輸距離
C.響應客戶需求 D.穩定產品出口
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湖南省是我國制造業大省,近年來該省電力需求量迅速增加。2023年6月11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湖南特高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成為我國首條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電力外送大通道。下圖示意寧夏—湖南特高壓工程線路分布。
(1)說明近年來湖南省電力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6分)
(2)冬春季湖南省電力資源較為短缺,試簡析原因。(4分)
(3)簡述寧夏—湖南特高壓工程實施對寧夏的有利影響。(8分)
1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
材料一太行山是我國著名山脈,在其東麓沖積扇形成了許多古都,如北京、燕下都、靈壽故城、邯鄲、邢都、鄴城、安陽等,譽稱為“古都長廊”。
材料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21世紀國家發展戰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京津冀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示意圖。
(1)簡析太行山對東麓“古都長廊”形成的有利影響。(6分)
(2)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促進了產業轉移,簡析其對促進河北省城鎮化發展的作用。(6分)
(3)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說明北京對河北省輻射帶動作用的體現。(6分)
精選試題答案及解析
1.D 2.A
【解析】1.依據材料信息“流域內某縣將數百萬元生態補償金交給對其水質有顯著影響且水質優于目標值的另一縣”,所以補償金應由下游支付給上游。根據圖中流域邊界可知,河流大致由西南流向東北。圖中甲、乙兩縣屬于不同兩條河流,河水不會相互補給,二者之間不需要支付水質補償金,AB錯誤;丁縣位于丙縣的下游,丙縣水質較好,丁縣支付補償資金給丙縣,C錯誤,D正確。故選D。 2.石羊河流域地處西北內陸,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補給,越往河流下游流量越小。若上游地區過多使用水資源,將導致下游地區水源短缺,沙漠入侵,徑流量的合理分配應成為考核內容,A正確。結冰期、含沙量、流速在該地受人為影響較小,BCD錯誤。故選A。
【點睛】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根據“資源優勢”確定流域開發方向。水能資源開發--發電、養殖、旅游、航運、防洪等,有利于發展高耗能工業。水資源開發--旅游、灌溉、養殖、航運等。生物資源開發--旅游、教育等。土地資源開發--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礦產資源開發--建立礦產開發基地,建立相應的工業部門(利用廉價電力)。旅游資源開發--做好旅游規劃,發展交通,發展旅游業。
3.B 4.D
【解析】3.數據中心耗能巨大,目前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東部地區,東部能源較為緊張,而西部地區有大量的富余低價電力,在西部建立數據中心可以利用西部的能源優勢,B正確;相對于東部,我國西部地區經濟不夠發達,算力需求不大,A錯誤;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人口數量及素質都不具優勢,C錯誤;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在西部地區發展數據中心,土地成本較低,但僅有土地沒有能源,一般不會布局“西算”,故土地不是主導因素,D錯誤。故選B。
4.“東數西算”在區域協同發展中就是充分利用西地的資源優勢和東部資金技術優勢,培育西部地區新的增長點,加快西部產業轉型,同時降低東部地區運營成本,使東西兩部協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①②④正確;中央投資補貼西部,從東部經濟發展中獲取稅收,③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工業的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5.C 6.B
【解析】5.7月1日前(汛前)采取梯級放流,是為了降低汛前庫水位,因為黃河汛期水量大,提前降低庫水位可以騰出足夠的庫容來應對洪水,起到防洪的作用,C正確;汛前出庫流量逐漸增加,A錯誤;7月1日前梯級放流出庫水量增加,目的與增加汛后出庫流量無關,B錯誤;有助于降低汛后庫水位,避免汛期造成水位高出警戒水位,D錯誤。故選C。 6.高庫水位時,導致上游與下游的落差減小,水流速度相對較慢,泥沙容易在庫區淤積,AC錯誤。出庫流量低,水動力較弱,也難以有效地將庫區泥沙排出,D錯誤。當出庫流量高時,水流動力強,能夠攜帶更多的泥沙;同時低庫水位使得泥沙更容易被水流帶動,這樣的組合可以有效地將庫區的泥沙排出,B正確。故選B。
【點睛】2002年以來,黃河防總在充分考慮黃河下游河道輸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庫的調節庫容,組織調水調沙,對水沙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使不適應的水沙關系盡可能協調,以便于輸送泥沙,從而減輕下游河道淤積,實現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
7.D 8.B
【解析】7.據圖可以看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將長江水調往北方,減少了長江流域的地表徑流,A錯誤;東線工程緩解了華北缺水問題,不是解決華北缺水問題,B錯誤;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主要在中游荊江河段,東線工程對減少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作用不大,C錯誤;東線工程緩解了華北缺水問題,可以改善受水區的投資環境,促進其經濟發展,D正確。故選D。
8.水資源跨區域調配是局部地區的地表徑流變化,氣候類型反映地區常年、大范圍的特征,水資源跨區域調配不能改變調入區的氣候類型,①錯誤;調水后調出區水資源減少,泥沙淤積加重、水質可能變差,調入區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劇鹽堿化問題,因此調水對調出區和調入區都可能引發生態環境問題,②正確;水資源跨區域調配只能緩解調入區水資源短缺,水資源仍然存在缺口,減少調入區地表水的使用可能性不大,③錯誤;水資源跨區域調配使調入區水量增加,有利于受水區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④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因為為了調節水資源利用上的空間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近些年,全世界跨國人口遷移規模逐年增大,形勢日益繁雜,對區域經濟、政治格局、文化融合等多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9.B 10.D
【解析】9.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生產國,我國家居企業紛紛赴墨西哥等地投資建廠,但仍然離不開中國供應鏈,說明當前我國家居出口行業最明顯的優勢是產業配套齊全,B正確;與墨西哥等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資源沒有明顯優勢,A錯誤;木材資源與森林分布有關,我國沒有明顯優勢,C錯誤;家居出口行業對技術要求并不高,D錯誤。故選B。
10.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家居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影響了我國產品的出口,因此我國家居企業紛紛赴墨西哥等地投資建廠,主要目的是穩定產品出口,而不是拓展新的業務、縮短運輸距離、響應客戶需求。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工業的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11.(1)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對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過電力產能的增加速度;一次能源短缺, 地區電力供給相對較少;全球氣候異常,干旱、暴雨和高溫天氣等極端天氣多發,影響正常的電力供應等。(6分)
(2)冬春季長江處于枯水期,水庫水位低,發電量減少;冬季取暖用電量增加,需更多的電力供應等。(4分)
(3)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加快清潔能源的綜合利用步伐,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8分)
【解析】(1)材料中提到,湖南為制造業大省,隨著湖南省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對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過電力產能的增加速度;根據區域特征,湖南煤炭等一次能源相對短缺,地區電力供給相對較少;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干旱、暴雨和高溫天氣等極端天氣多發,影響正常的電力供應,且惡劣天氣下消耗能源也增加,從而造成湖南電力需求增加。
(2)湖南為季風氣候,冬春季降水少,長江處于枯水期,水庫水位低,發電量減少;冬季氣溫較低,但一般不統一供暖,取暖用電量增加,需更多的電力供應等。
(3)寧夏的能源得到開發,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輸電工程的修建能夠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風能為清潔能源,該工程能加快清潔能源的綜合利用步伐,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12.(1)削弱冬季風;形成夏季地形雨;山麓多沖積扇,地形平坦,水源充足。(6分)
(2)產業轉移促進了城市工業化進程,為城鎮化提供動力;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城市就業機會增加,城市人口增加;農業用地轉變為城市用地,城市規模擴大。(6分)
(3)承接北京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比較優勢,促進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借助北京資金、技術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借助北京市場優勢,打造產業鏈,促進產業的集聚。(6分)
【解析】(1)太行山冬季阻擋冬季風或冷空氣影響,夏季抬升夏季風,在太行山東坡形成豐富的地形雨。太行山東麓流水沉積形成沖積扇,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促進了“古都長廊”的形成。 (2)產業轉移能夠加快工業化進程,工業化能推動城鎮化發展;工業化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非農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伴隨工業化,農業用地轉變為城市用地,城市規模擴大。故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促進了產業轉移,從而促進河北省城鎮化發展。 (3)河北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自身比較優勢,促進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協作,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河北可以借助北京資金、技術優勢,利用自身的土地等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河北與北京鄰近,還可以借助北京市場優勢,打造產業鏈,促進產業的集聚,促進河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