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雨過天晴
審核人:鷹版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存在一個相對低發但高度敏感的分子亞型——ROS1融合。盡管它的比例看似不高,但由于我國肺癌人群基數龐大,每年仍有很多患者受到影響。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針對ROS1陽性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多,治療方案也日益完善,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質量。然而,面對眾多治療選擇,如何科學用藥、管理不良反應、克服耐藥等問題,仍是許多患者的困惑。
在這篇科普文章中,小愛提煉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林根教授于5月7日在與癌共舞論壇“肺癌ROS1治療策略全解析”直播中的精彩內容,圍繞ROS1陽性肺癌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科普講解。
共性問題科普
問:ROS1融合的肺癌患者通常有哪些臨床特征?
林根教授:肺癌的治療靶點普遍存在一些共性臨床特征,如女性、不吸煙的肺腺癌患者較為多發。ROS1融合靶點除具備上述共性外,還有其特性:患者多以女性、不吸煙的肺腺癌人群為主,且年齡相對較輕,中位年齡約50歲。
過去,由于基因檢測尚未廣泛開展,臨床常依據優勢人群特征進行基因檢測篩查。但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普及,目前對于肺腺癌患者,已將基因檢測列為常規檢查項目,因此ROS1融合陽性患者幾乎不會漏診,這也使得人們對該類患者人群特征的關注度有所降低。
問:什么叫做“融合基因”?針對ROS1融合的檢測,推薦DNA層面的檢測還是RNA層面?還是DNA+RNA聯合檢測?
林根教授:所謂融合基因,簡單來說,就是原本不在一起的兩個基因,如A基因和B基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因發生各種變化,如融合(與重排是類似的概念),使得這兩個基因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基因,并表達出融合蛋白。例如,ROS1融合基因常與多種基因發生重排,其中最常見的是CD74基因與ROS1基因連接在一起,形成融合基因并表達出融合蛋白。
對于ROS1融合基因的檢測,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首選DNA和RNA聯合檢測。這是因為單DNA層面的檢測有其優缺點,優點是通過對融合斷端進行測序,能夠明確融合基因的伴侶,即確定是與CD74等何種基因發生融合,從而明確融合基因的類型。缺點是無法得知融合基因的表達量,而RNA測序則可以檢測出融合基因的表達量,但在采用PCR檢測RNA時,只能檢測出特定的融合基因,對于其他一些融合基因則無法檢測出來。目前,許多檢測公司都推出了DNA和RNA聯合檢測的服務。不過,這種聯合檢測的費用相對較高,所以具體選擇還需根據個人經濟情況來決定。
問:假設一名年輕且無吸煙史的女性肺癌患者,PCR檢測為陰性,是否還需要采用DNA和RNA雙測方式來進行復檢?
林根教授: 如果PCR檢測結果為陰性,個人強烈建議這類患者重新進行組織的大panel基因檢測。因為PCR檢測只是針對已知靶點,而且一些PCR試劑盒并不能涵蓋所有已知靶點。例如,它可能僅檢測了幾個位點或幾個融合基因,對于未知的或不常見的融合基因可能無法檢測到,這樣就有可能遺漏真正存在靶點的患者。
如果之前的PCR檢測是用組織樣本進行的,建議使用該組織標本重新進行大panel檢測,以涵蓋目前已知的所有基因,甚至可以采用DNA和RNA測序。如果是血液樣本進行的PCR檢測,那就更需要進行組織檢測。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從DNA和RNA層面進行全面評估。不過,不同標本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RNA層面檢測可能要求組織盡量新鮮,且技術要求相對DNA檢測更高,而DNA檢測對組織標本存放時間要求相對不高。所以在重新檢測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問:目前針對ROS1的靶向藥物有哪些,發展到了幾代?這些不同的藥物,療效差距是否明顯?
林根教授: 目前針對ROS1的靶向藥物,已經從一代發展到了新一代。一代藥物以克唑替尼為代表,為多靶點藥物,對ROS1的療效相當不錯。根據中國和歐洲的數據,克唑替尼治療ROS1融合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大概在19至21個月左右。
新一代藥物,如恩曲替尼、瑞普替尼、他雷替尼等,對ROS1的抑制能力更強。此外,還有一款名為NVL-520的在研藥物,是一種高選擇性抑制劑,與恩曲替尼、他雷替尼、瑞普替尼等藥物不同,后面三款藥物除了具有ROS1抑制作用外,還存在神經毒性,而NVL-520僅針對ROS1靶點,對NTRK等靶點無活性,因此其神經毒性更低。
從療效來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新一代藥物的療效有顯著提升,例如 他雷替尼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可以達到45個月,針對ALK的洛拉替尼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超過60個月,隨著藥物的更新換代,療效越來越好??傮w而言,不同代別的ROS1靶向藥物在療效上存在明顯差距,新一代藥物在抑制能力和安全性方面更具優勢。
問:針對一線使用克唑替尼或恩曲替尼出現耐藥的患者,后續應該如何選擇藥物方案?如何根據突變類型精準匹配藥物?
林根教授:目前,關于ROS1耐藥機制的研究仍相對有限。其中,G2032R突變是最為常見的耐藥機制。在DNA編碼氨基酸的過程中,每三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G2032R突變指的是在第2032位點上,堿基發生改變,進而導致所編碼的氨基酸發生變化。這一突變約占所有耐藥情況的40%-50%。臨床研究顯示,瑞普替尼、他雷替尼對攜帶G2032R突變的患者療效顯著。
除G2032R突變外,還存在其他多種二次突變位點,如D2033N等。不同的突變位點對各類ROS1抑制劑的敏感性存在差異,具體用藥需結合更多臨床數據進一步明確。值得注意的是,L2086F突變較為特殊,該突變會導致腫瘤細胞對目前已知的絕大多數ROS1靶向藥物產生耐藥,包括克唑替尼、恩曲替尼、瑞普替尼等。目前雖暫無確切數據,但有個案報道顯示,卡博替尼對L2086F突變可產生一定抑制作用,不過其有效性仍需更多臨床研究驗證。
除二次突變外,ROS1耐藥還涉及其他機制,臨床需根據具體耐藥機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建議患者不要僅局限于靶向治療,當出現耐藥后,可結合自身病情,將化療、免疫治療等其他治療手段納入綜合治療方案,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問:在服用ROS1抑制劑時很多患者出現了較嚴重的頭暈現象,這是否因為瑞普替尼、他雷替尼同時還可抑制NTRK靶點導致?
林根教授:部分靶點之間存在一些近親關系,例如ALK和ROS1,它們的蛋白空間構象高度相似,因此很多靶向藥能同時針對這兩個靶點。新一代的ROS1抑制劑,如瑞普替尼、他雷替尼等,除了作用于ROS1靶點外,還會作用于NTRK靶點。而NTRK與神經相關,所以這些抑制劑的神經毒性會導致頭暈等癥狀,與NTRK靶點有關。
對于出現頭暈癥狀的處理,如果頭暈情況較為嚴重,首先會考慮降低藥物劑量來控制副作用。若經過調整劑量后,頭暈問題仍無法解決,無法耐受,可能就需要考慮更換藥物。
問:在服用靶向藥期間,如果出現大量胸水,是否意味著耐藥?如果胸水中檢測到癌細胞,是否需要更換全身治療方案,還是維持原方案,只針對胸水進行處理?
林根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部分患者服用靶向藥時,其他病灶控制良好,但卻出現胸水或心包積液。針對這種情況,需從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可能是局部耐藥導致。此時可采取繼續服用原靶向藥的方案,同時進行胸腔穿刺抽液,并局部應用化療藥物控制胸水。臨床觀察發現,這類患者在胸水得到控制后,繼續服用原靶向藥,仍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病情穩定。
另一方面,雖然較為少見,但也存在胸水并非由腫瘤因素引起的情況,即可能是靶向藥導致胸腔積液的副作用。目前關于靶向藥引發胸腔積液副作用的文獻報道較少,但臨床中確實遇到過類似案例。
當胸水中檢測到癌細胞時,提示可能出現耐藥。建議患者:首先,進行全面復查,明確身體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病灶進展;若僅胸腔內出現病情進展,應對胸水進行基因檢測,以明確耐藥原因。其次,務必加強對胸水的局部控制,強烈推薦向胸腔內注射化療藥物或聯合生物制劑。胸腔局部用藥副作用相對較小,無需過度擔憂。通過上述處理,多數患者在控制胸水后,仍可繼續服用原靶向藥,且病情控制效果良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及時處理胸水至關重要,不可因盲目依賴靶向藥而忽視對胸水的干預。
問:術后復發風險較高的ROS1患者,是否可以參照ALINA研究的結論,在術后采用靶向輔助治療呢(如恩曲替尼或瑞普替尼)?
林根教授:目前,對于術后復發風險較高的ROS1患者采用靶向輔助治療,尚未形成確鑿的證據。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我個人會考慮使用。原因在于,ALK陽性患者的輔助治療已有循證醫學證據,但ROS1相關的臨床研究很難開展,因為ROS1陽性在腺癌中的比例僅為1%-2%,要獲取相關證據難度較大。
不過,我們可以從靶向藥在晚期治療中的療效來推斷。例如,EGFR三代靶向藥一線治療的 PFS(無進展生存期)在中國可達19個月,而新一代ROS1抑制劑的PFS超過30個月,甚至達到45個月,其在晚期的療效顯著,部分患者還能達到完全臨床緩解。所以,如果對術后復發高危的ROS1患者進行靶向輔助治療臨床研究,很可能會得到陽性結果。
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醫生與患者充分溝通,讓患者了解其中利弊。畢竟這一做法缺乏循證醫學證據,醫生做出此決策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如果患者能夠理解并認可,那么可以考慮使用;若患者不理解或不愿意,醫生也不應強行推薦。關鍵在于,醫生和患者要共同關注如何降低疾病復發風險、提高治愈率這一核心問題。
問:對于ⅢA期的ROS1患者,如果術后想用ROS1抑制劑進行輔助治療,選擇藥物應該參考哪些因素或遵循哪些原則?
林根教授:需優先選擇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的藥物。由于目前該治療方案尚缺乏充分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若患者使用新一代ROS1抑制劑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停藥。因此,理想的輔助治療藥物應具備副作用輕微甚至無副作用的特性。術后輔助治療階段,患者理論上處于影像學無瘤狀態,在此情況下,選擇藥物不僅要追求無瘤生存的治療目標,更應確保患者能夠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避免因藥物副作用顯著降低患者生活品質。
問:有部分局部晚期ROS1患者,先服用克唑替尼,然后在縮瘤效果較好的情況下,對殘存腫瘤病灶進行手術切除,然后繼續服用克唑替尼輔助治療。服用多年后患者則會存在一種顧慮,如果停藥害怕腫瘤復發,不停藥則由于沒有可評估病灶,又沒辦法評估服藥效果。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通過MRD檢測來評估是否可以停藥?
林根教授:回答這個問題前,需先明確不同靶點的晚期患者用藥后是否適合手術。對于EGFR突變患者,個人強烈不建議手術。目前,所有EGFR靶向藥物本質上仍屬于姑息治療手段,無法徹底清除腫瘤。以奧希替尼為例,在術前新輔助治療中,評價藥物療效的關鍵指標有病理完全緩解(PCR,即切除組織中無癌細胞)和主要病理緩解(MPR,即腫瘤消退超90%)。但EGFR突變患者新輔助治療的PCR率低于5%,MPR率也較低,表明藥物難以完全殺滅腫瘤。影像學檢查顯示腫瘤消失,實際手術中仍可能殘留癌細胞,無法實現根治性切除。
不過,ALK陽性患者使用阿來替尼等藥物治療后,部分個案顯示手術能顯著延長無復發生存期,甚至實現根治。中國的術前新輔助治療研究數據顯示,阿來替尼治療后,患者的PCR率可達20%-30%,接近化療聯合免疫治療24%的PCR率,提示ALK靶向藥物在部分患者中具備根治潛力。
對于ROS1突變患者,能否采用“用藥縮瘤-手術切除-繼續用藥”的模式仍需探索。目前,ROS1抑制劑(如他雷替尼)在單臂研究中展現出45個月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優異數據,但未來擴大樣本量后能否維持該效果尚未可知。若開展術前新輔助治療,其PCR率仍不明確。若能達到較高PCR率,意味著藥物可有效清除腫瘤細胞,后續手術有望實現根治性切除。但需強調,對于晚期患者,服用靶向藥物有效且無疾病進展時,應持續用藥直至疾病復發或進展,手術僅為極端嘗試,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不能作為常規推薦。患者若考慮手術,必須明確靶點類型,并咨詢專業醫生。
回到能否通過MRD檢測評估停藥的問題。目前,“藥物假期”策略在EGFR突變患者中有研究應用,即通過MRD檢測指導用藥:MRD陽性時服藥,陰性時停藥觀察。但ROS1突變與EGFR突變存在差異,EGFR突變患者停藥后MRD陽性率較高,而ROS1突變患者可能出現連續多次MRD檢測陰性的情況。若患者經濟困難,可謹慎借鑒EGFR的經驗嘗試停藥,但該方法并非標準治療。一般而言,若患者無明顯藥物副作用且經濟條件允許、藥物可報銷,持續用藥更為穩妥。若患者經PET-CT檢查未發現腫瘤病灶、代謝正常,且多次MRD檢測均為陰性,可在醫生指導下謹慎嘗試停藥。總之,此類復雜臨床決策需患者充分咨詢專業醫生,避免自行決斷。
問:ROS1融合患者采用化療的效果如何?有患者反饋,ROS1融合患者使用培美曲塞的有效率更高,這種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林根教授:目前,關于ROS1融合患者對特定化療藥物敏感性的循證醫學證據有限,主要原因在于ROS1融合患者數量較少?,F有的ROS1抑制劑臨床研究,入組樣本量通常僅為幾十例。若將少量患者分配使用七八種不同化療藥物進行對比研究,其結果的可信度較低。因此,現階段針對ROS1融合患者,可選用非小細胞肺癌常用的化療藥物進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存在基因重排的腫瘤患者對化療較為敏感。以RET重排患者為例,臨床對照研究顯示,單純采用培美曲塞聯合卡鉑化療,或在此基礎上聯合免疫藥物(如K藥)治療,均能取得良好療效。這表明部分罕見靶點突變患者,對化療的反應性較高。
對于ROS1融合患者,即便存在靶向治療方案,當病情出現進展時,不應排斥化療。實際上,化療的毒性反應未必高于靶向治療。部分ROS1靶向藥物可能引發肝功能異常、水腫、消化道反應(如食欲下降)及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且不同患者的副作用表現存在個體差異。反觀化療,以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方案為例,許多患者接受治療后并未出現明顯不適。
當前的化療技術已取得顯著進步,在藥物選擇、副作用預防及治療等方面與二三十年前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因此,不應過度夸大化療的毒性。以抗體偶聯藥物(ADC)為例,其本質上也搭載了化療藥物成分,但部分患者對其毒性關注不足,卻對化療存在不必要的恐懼。臨床工作者與患者都應樹立正確認知,避免對化療產生誤解。
個性化問題答疑
案例1:一名ROS1患者,此前一直在服用瑞普替尼,因為副作用不耐受進行減量,重新做基因檢測后發現G2032R突變,后續應該恢復瑞普替尼標準劑量還是換成他雷替尼?
林根教授: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用藥方案,核心依據是影像學的療效評估,而非單純依據基因檢測發現G2032R突變。在治療過程中,任何治療手段都難以完全清除腫瘤細胞,即便檢測到G2032R突變,且瑞普替尼對該突變敏感,也不能苛求其完全清除突變基因。
只要通過影像學檢查顯示腫瘤處于縮小或穩定控制狀態,即便之前因副作用進行了減量,仍可維持當前劑量繼續服用。這是因為靶向藥物的有效血藥濃度相對較低,因副作用導致的劑量減少,不一定會影響治療效果。療效評估的關鍵在于腫瘤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而非突變基因是否完全消失。
案例2:患者于2024年5月進行手術,病理顯示腺癌ⅢA期ROS1突變,9月完成4次順鉑和培美化療;2025年1月17日出現胸痛,檢查顯示大量胸水,胸水中測出癌細胞;1月23日出院并服用恩曲替尼(此時胸水引流干凈),到2月20日再次出現胸水,定位較深處45mm;3月檢查CEA 數值為50.7。請問,怎么判斷恩曲替尼是否出現耐藥?結合目前的胸水和CEA情況,是否考慮已經出現耐藥?恩曲替尼耐藥后,下一步有哪些選擇?
林根教授:在實體瘤的療效評價中,理論上主要依據病灶大小變化來判斷。雖然胸水在醫學上屬于不可測量的病灶,但當僅有胸水作為觀察指標時,也可參照可測量病灶的評估標準。例如,若胸水體積相較于之前增多約30%,則可考慮病情出現進展。
結合該患者情況,此前胸水已引流干凈,服用恩曲替尼后再次出現大量胸水,且胸水中檢測到癌細胞,這種情況高度提示恩曲替尼可能已經耐藥。因此,強烈建議患者及時進行全面的基因檢測,通過大panel基因檢測,明確原發耐藥的原因,從而進行針對性治療。檢測除了關注ROS1融合情況外,還需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基因異常,導致患者對ROS1靶向藥物敏感性降低。
病例3:患者于2024年10月確診肺腺癌,病理檢測ROS1融合突變,左肺上葉有一個2.7X2.6cm腫瘤,肺門縱膈淋巴結有轉移,同時左側的鎖骨淋巴結有轉移,分期變成ⅢB。從2024年10月23號開始服用克唑替尼,到今年2月復查,腫瘤僅剩1.4厘米,縱膈肺門和左側鎖骨淋巴結都大幅縮小。后續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林根教授:對于ⅢB期肺癌患者,系統性全身治療與局部處理同等重要。就該患者而言,在確診之初,較為合理的治療方案應是ROS1抑制劑聯合局部分次放療。然而,患者此前僅接受了克唑替尼靶向治療。
從規范治療角度出發,后續建議繼續服用克唑替尼,并聯合局部根治性放療。ⅢB期患者伴有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時,手術難以實現根治性切除,不僅存在手術風險,術后能否達到根治效果也存在疑問,且手術還會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與身體創傷。相比之下,局部放療同樣能夠實現根治性治療目的 。因此,推薦患者持續服用ROS1抑制劑,并配合局部根治性放療,以進一步控制病情、提高治療效果。
病例4:一位患者在ROS1抑制劑耐藥后,出現EGFR 19外顯子突變,是否可以采用ROS1抑制劑+EGFR抑制劑的雙靶向治療?
林根教授:在解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先明確一個常識:肺癌中的靶向基因通常呈現互斥關系,即存在某一基因變異時,其他相關基因變異往往不會同時出現。例如,EGFR突變患者中,其他靶點突變較為罕見 。不過,在罕見突變類型(如ROS1融合、RET重排等)患者中,合并其他基因變異的比例相對較高,約為10%以上,顯著高于EGFR突變患者合并其他基因變異的比例。因此,ROS1抑制劑耐藥后出現EGFR 19外顯子突變的情況,并不罕見。
針對是否可采用ROS1抑制劑聯合EGFR抑制劑的雙靶向治療,需依據EGFR突變與ROS1融合的變異豐度來判斷:
若EGFR突變與ROS1融合的豐度均較高,則建議同時使用兩種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若ROS1基因變異豐度極低,以EGFR變異為主導,此時單獨使用EGFR抑制劑即可;
若EGFR突變的基因豐度非常低(如低于千分之一),其在腫瘤細胞中的占比極小,可暫不處理,優先關注主要驅動基因的治療;若EGFR變異在腫瘤細胞中占比較大(如超過90%),則必須進行針對性治療。
簡而言之,需通過檢測明確兩種基因變異的豐度,進而決定是否干預及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病例5:男31歲,肺腺IV期,有肺內、淋巴、鎖骨、胸椎、腰椎多發轉移,此前基因檢測ROS1融合突變,使用他雷替尼三個月?;驒z測結果ROS1 CD74 6號外顯子融合,豐度10.67;TP53 9號無義突變,豐度11.26;ROS1 34號融合,豐度7%。 請問,基因檢測使用樣本為淋巴結組織,和原發相比參考性如何?TP53突變的影響有多大?ROS1抑制劑對ROS1 34號融合有效嗎?最近一周肝功轉氨酶從78漲到118,在護肝藥方面有什么建議?
林根教授:以淋巴結組織作為基因檢測樣本是可行的,其檢測結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關于 ROS1 34號融合,這屬于ROS1融合的常見類型,通常情況下,ROS1抑制劑對這類融合是有效的,不必過度糾結檢測報告中的附加解讀內容。
在TP53突變的影響方面,既往研究表明,TP53突變對EGFR類藥物療效存在顯著影響,在使用奧希替尼等藥物時同樣如此。但隨著新一代ROS1抑制劑的出現,其卓越的治療效果極大削弱了TP53突變的影響。也就是說,當藥物的治療效力足夠強大時,TP53突變對療效的干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無需過分擔憂TP53突變對ROS1抑制劑治療效果的影響。
針對肝功能轉氨酶升高的問題,目前轉氨酶數值(118U/L)尚屬輕度升高,可以先使用保肝藥物進行治療。若服用保肝藥后轉氨酶持續不降,或肝功能指標進一步惡化,可適當降低他雷替尼的用藥劑量并觀察肝功能變化。若經過兩次劑量調整,配合保肝治療后肝功能仍未改善,需要首先排查肝功能異常是否由其他原因導致,避免誤診。若確認是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在嘗試多種方式干預無效后,建議更換為其他類型的ROS1抑制劑進行治療。
結束語
在直播結束之際,林根教授表示:如今,癌癥患者數量呈持續增長趨勢。當患者得知自己確診癌癥時,往往會經歷一段情緒波動期。在此,想告訴大家,當前癌癥治療手段正飛速發展,新藥研發更是呈現井噴之勢。以ROS1融合為例,幾年前僅有一款靶向藥物,而如今已發展出多種治療藥物,且新一代藥物不斷突破原有治療瓶頸 。因此,癌癥患者不必悲觀失望,要始終保持信心。即便現階段感覺治療手段有限,甚至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也請相信,還有眾多新藥正在研發中,未來充滿希望。
對于剛確診的患者,建議積極與其他腫瘤患者交流,通過各類平臺學習癌癥防治新知識?,F代腫瘤治療理念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發生巨大變革,無論是治療方法還是患者生存期都有顯著提升,切不可用陳舊觀念看待當下的治療。希望醫患之間能夠攜手同行,建立良好信任關系,并肩努力戰勝疾病。
林根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
腫瘤中心主任
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肺癌規范化診療專家顧問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惡性間皮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腫瘤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南方腫瘤研究協作組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患者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神經系統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少見罕見突變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衛生系統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