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事件為真實事件稍加改編,但并非新聞,情節全來源官方媒體
為了內容通順,部分對話是根據內容延伸,并非真實記錄,請須知。
清晨的陽光透過布滿灰塵的玻璃窗,斜照在松江鋼鐵廠的門衛室里。
六十五歲的李大爺坐在破舊的木椅上,手中緊握著一部老式的按鍵手機。他的手在微微顫抖,布滿老繭的粗糙手指笨拙地滑動著屏幕。
突然,他整個人如遭雷擊,雙眼死死盯著手機屏幕,一行行讀著短信內容。
眼淚不受控制地從他布滿皺紋的臉頰滾落,滴在磨得發亮的桌面上。李大爺的身體開始劇烈顫抖,他咬緊嘴唇,無聲地哽咽著。
門衛室里很安靜,只有墻上老式掛鐘的滴答聲回蕩。桌上那個褪色的塑料臺歷翻到了當月,用紅筆圈出了今天的日期——這是李大爺在松江鋼鐵廠工作的最后一天。
李大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靜下來。他緩緩脫下那件穿了八年、已經泛黃的保安制服,小心翼翼地疊放整齊,放在桌子上。旁邊是一個掉了漆的鐵飯盒,里面還剩著半個饅頭和幾根咸菜。
"李大爺,還在收拾呢?張總說讓你快點。"一個工人探頭進來催促道。
李大爺點點頭,擦干眼淚,匆忙將幾件舊衣服和日常用品塞進一個布袋里。
工廠大門外,一輛黑色豪華轎車正等在那里,發動機的轟鳴聲顯得格外不耐煩。車窗搖下,露出張明一張年輕卻冷漠的臉。
"舅舅,能不能快點?我還有個重要會議。"張明看了看手腕上的名貴手表,語氣中充滿不耐煩。
李大爺連忙加快腳步,卻被門檻絆了一下,差點摔倒。
幾個路過的工人趕緊扶住他,眼神中滿是同情和不忍。
"看看,八年了,連個像樣的辭別都沒有。"
"是啊,親舅舅啊,對外人都比這熱情..."
零星的議論聲傳進李大爺的耳朵里,他只是低著頭,裝作沒聽見。
張明下車,不耐煩地接過李大爺的行李袋,隨手扔進后備箱,甚至沒有問候一聲,更別說一句感謝的話。
李大爺站在廠門前,最后望了一眼這個守了八年的地方。他的視線掃過每一個角落,仿佛要將這一切刻進記憶里。
擦干最后一滴眼淚,李大爺默默上了車,消失在松江鋼鐵廠的大門外。
八年前的夏天,松江縣醫院。
李大爺的姐姐李秀蘭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如紙。她緊緊抓住弟弟的手,虛弱地說著最后的囑托。
"老弟,明兒還年輕,沒有經驗...工廠剛起步,你去幫幫他..."
李大爺握著姐姐冰涼的手,堅定地點頭:"姐,你放心,我一定照顧好明兒。"
一周后,李秀蘭去世了,留下剛從大學畢業的兒子張明和一個小型鋼鐵廠。
李大爺從農村趕來,帶著幫忙打理廠子的滿腔熱情。當時的張明二十三歲,剛剛接手父親留下的工廠,對經營一竅不通,員工們人心渙散。
李大爺本以為能夠憑借自己多年的社會經驗幫助外甥,卻沒想到等待他的只是一個門衛的位置。
"舅舅,您沒什么文化,廠里的事情您也不懂。先在門口看著吧,等以后再說。"張明當時這樣說道。
李大爺沒有抱怨,欣然接受了這個安排。門衛室成了他的新家,一張窄小的木板床,一張舊桌子,一個小電爐,就是全部家當。
冬天,北風呼嘯,門衛室的窗戶縫里灌進刺骨的寒風。李大爺裹著帶來的舊棉被,靠一小碗熱水暖手。
夏天,烈日炙烤著沒有空調的小屋,他只能用一把破舊的蒲扇驅趕悶熱。
李大爺每月的工資只有一千二百元,有時還會因為廠里資金周轉不開而拖欠。八年時間,扣除各種名目的扣款,實際到手的錢不到一萬元。
"李大爺,這是我家熬的綠豆湯,您嘗嘗。"老員工王師傅經常偷偷給李大爺送吃的。
工廠里的老員工都知道李大爺是廠長的舅舅,對這位老人家的處境既同情又無奈。有人偷偷送飯,有人送些換季的衣物,但大家都不敢明說。
李大爺早出晚歸,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堅守在門衛室,認真記錄每一輛進出的車輛和人員。
"李大爺,您該休息了,您這把年紀..."一位年輕工人勸道。
李大爺只是微笑搖頭:"沒事,我還不累。"
每月發工資那天,李大爺總是第一個去財務室。拿到錢后,他會立即去郵局,寄一部分回老家給癱瘓在床的老伴。
"大爺,您自己也留點吧,這樣下去身體吃不消。"郵局的工作人員心疼地說。
李大爺笑笑:"沒事,我在廠里吃住都不花錢,夠用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李大爺會從貼身口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已經泛黃的全家福。照片上,他的姐姐和姐夫站在中間,年幼的張明站在前面,笑容燦爛。
看著姐姐的笑臉,李大爺經常默默落淚:"姐,我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三年過去,松江鋼鐵廠在張明的管理下逐漸走上正軌。
工廠擴建了兩個新車間,員工從開始的五十多人增加到了兩百多人。廠區的大門也換成了氣派的電動鐵門,只有門衛室依然故我,甚至顯得更加破舊。
張明的辦公室從原來簡陋的平房變成了廠區最高處的玻璃幕墻辦公樓。他每天西裝革履,開著豪車出入,與剛接手工廠時判若兩人。
一個周末的早晨,李大爺正在打掃門衛室外的落葉,遠遠看見張明開著一輛嶄新的豪車駛入廠區。他下意識地挺直腰桿,向外甥招手。
張明只是微微點頭,連車窗都沒搖下,徑直開向辦公樓。
"李大爺,您早。"廠里的老會計王阿姨騎著自行車過來上班,停在門口,從車籃里拿出一個保溫盒,"我家早上做了些餛飩,給您帶了點。"
李大爺連忙接過,感激地說:"王阿姨,您太客氣了。"
王阿姨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昨天聽說張總又買了塊表,小二十萬呢。"
李大爺裝作沒聽懂的樣子,低頭繼續掃地。
王阿姨嘆了口氣,沒再說什么,騎車進了廠區。
這樣的場景在松江鋼鐵廠已不新鮮。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張明的生活方式也越發奢華,而對舅舅的態度卻越發冷漠。
一次廠區聚餐,李大爺坐在角落里。有工人湊過來說:"李大爺,您知道嗎?聽說張總在商會上吹噓自己白手起家,說是靠自己打拼才有今天。"
"可不是嘛,從來不提是繼承了他爸媽留下的基業。"另一個工人附和道。
李大爺放下筷子,輕聲道:"明兒有本事,廠子確實是他經營起來的。"
工人們交換了一個眼神,不再多說。
那年冬天特別冷,李大爺感染了重感冒,高燒不退。他強撐著堅守在崗位上,臉色蒼白如紙,卻不敢請假。
"李大爺,您這樣不行啊,得去醫院。"王阿姨發現后,立刻幫他換班,并送來藥。
第二天,張明在例行檢查時,發現門衛記錄本上有幾處錯漏,當場批評李大爺:"舅舅,您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那就更要認真點。這要是出了安全問題,誰負責?"
李大爺低著頭,不住地道歉,卻沒提自己生病的事。
回到門衛室,李大爺癱坐在椅子上,喘不過氣來。王阿姨剛好送藥來,見狀大驚。
"李大爺,您這樣下去怎么行?您應該跟張總說明情況?。?
李大爺搖搖頭:"他壓力大,生意不容易。別給他添麻煩了。"
"可您是他親舅舅?。≡趺茨苓@么對您!"王阿姨氣憤地說。
李大爺只是苦笑:"他是好孩子,只是太忙了,沒顧上......"
這時,門衛室的電話鈴聲響起。是村里來人通知,李大爺的老伴病情加重,需要手術,費用約三萬元。
放下電話,李大爺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平靜。三萬元,對他來說是天文數字。
"李大爺,去找張總吧,這可是大事。"王阿姨勸道。
李大爺猶豫再三,終于鼓起勇氣去了張明的辦公室。
財務室的幾個人正在向張明匯報工作,看到李大爺進來,都自覺地退出去了。
"舅舅,什么事?我正忙著呢。"張明頭也不抬,繼續在文件上簽字。
李大爺吞吞吐吐地說明了情況,說老伴病重,需要手術費。
張明停下筆,皺起眉頭:"多少錢?"
"三萬......"李大爺聲音很低。
張明打開抽屜,從錢包里抽出幾張紅色鈔票,隨手扔在桌上:"兩千,先拿著用吧。"
李大爺看著那幾張鈔票,手足無措。
"怎么,嫌少?"張明抬起頭,語氣不善,"舅舅,我知道您幫了我不少,但最近廠里投資大,資金緊張。"
李大爺連忙搖頭:"不...不嫌少,夠用了,謝謝明兒..."
他伸手去拿那幾張鈔票,手卻不受控制地微微顫抖。
張明看了看手表,不耐煩地說:"舅舅,還有事嗎?我下午還有個會。"
在場的幾個財務人員面面相覷,不敢出聲。
李大爺默默轉身,準備離開辦公室。
就在這時,張明突然提高聲音:"舅舅,不是我說您,您每次都來要錢,我又不是銀行!廠里誰不知道您是我舅舅?您這樣...讓我很難做啊。"
李大爺的背影明顯僵住了,但他沒有回頭,只是緩緩地點了點頭,然后推門離開。
廠房外,刺骨的寒風呼嘯而過。李大爺站在門口,手里緊握著那兩千元錢,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下。
春天的一個下午,松江鋼鐵廠的后院里,幾個年輕工人正在吸煙休息。
李大爺推著小推車經過,裝著剛打掃完的廠區垃圾。他步履蹣跚,卻依然專注于自己的工作。
"看,每次打掃廁所,李大爺都弄得干干凈凈。"一個年輕工人指著李大爺的背影說。
另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搖搖頭:"可憐啊,他可是張總的親舅舅啊。"
工人們沒注意到,李大爺的腳步停頓了一下。
"是啊,那天我看見張總對他發火,當著那么多人的面......"一個圓臉年輕人壓低聲音,"他說'每次都來要錢,我又不是銀行',老人家聽了心里該有多難受。"
"你們不知道吧?"老員工劉師傅把煙頭踩滅,"李大爺剛來那會兒,張總剛接手廠子,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那時是李大爺拿出自己的積蓄五萬塊,幫廠里度過難關。"
幾個年輕工人驚訝地瞪大眼睛。
"對啊,那時候快過年了,要是拖欠工資,誰還會回來上班?李大爺二話不說,把自己的養老錢全拿出來了。"劉師傅嘆了口氣,"這些年,張總發達了,那錢也沒還過。"
戴眼鏡的年輕人問:"那李大爺怎么還..."
"唉,聽說有人在外面見過張總,他對別人說李大爺是來投靠他、討便宜的,不是他請來的。"劉師傅搖搖頭,"天地良心,明明是張總他媽臨終前拜托李大爺來幫忙的。"
李大爺緊握著推車把手,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工人們絲毫沒注意到他剛才一直站在拐角處。
回到門衛室,李大爺手腳發軟,坐在椅子上很久都沒動。
"李大爺,喝點熱水。"王阿姨悄悄走進來,放下一個保溫杯。
李大爺抬起頭,勉強笑了笑:"謝謝王阿姨。"
王阿姨猶豫了一下,慢慢地說:"李大爺,你可能不知道,張總現在已經..."
"我知道廠子越來越好。"李大爺打斷她。
"不只是這個廠。"王阿姨嘆了口氣,"他在青山區開了第二家廠,年前在開發區又開了第三家。三家廠加起來,雇了上千號人呢。"
李大爺愣住了,手中的熱水杯微微顫抖。
"李大爺,我不該多嘴,但是..."王阿姨欲言又止。
李大爺回過神來,擺擺手:"阿姨,你有心了。明兒有出息,是好事。"
王阿姨看著李大爺,眼中滿是不忍:"李大爺,你的腿..."
李大爺腿腳不便已經很久了。兩年前一次巡夜時,他在樓梯上摔了一跤,從此落下病根。寒冷的冬天和陰雨天,膝蓋疼得他直不起腰,但他從來不向任何人抱怨。
"沒事,老毛病了。"李大爺笑著說,卻忍不住揉了揉膝蓋。
晚上,李大爺照例巡夜。即使腿腳不便,他依然堅持自己每天的工作。
回到門衛室,他從懷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照片。那是張明小時候和父母的合影,已經被翻舊了,邊角都卷起來了。
李大爺將照片擺在桌上,輕輕擦拭了幾下,然后對著照片輕聲說:"姐,明兒出息了,現在有三家廠子呢。你在天上看到了,一定很欣慰吧..."
門衛室外,夜風嗚咽,仿佛回應著老人的低語。
第二天一早,李大爺像往常一樣準時站在門口,檢查進出的車輛和人員。
"李大爺早!"劉師傅騎著電動車進門,熱情地打招呼。
李大爺點點頭,卻發現劉師傅看他的眼神有些異樣——那是同情嗎?還是憐憫?
接下來幾天,李大爺明顯感覺到廠里人看他的眼神都變了。有的人欲言又止,有的人刻意回避,還有的人交頭接耳。
這讓李大爺感到無比難堪和心痛。
晚上,李大爺從門衛室的抽屜里取出一張泛黃的欠條。那是八年前,張明接手工廠時寫的,五萬元。
"要不要找明兒說說這事?"李大爺對著欠條自言自語。但很快,他搖搖頭,將欠條重新塞回抽屜最深處。
"明兒現在這么忙,我這把老骨頭還能撐幾年,不給他添麻煩了。"李大爺嘀咕著,關上了抽屜。
他站起身,掛上張明小時候的照片,仔細地擦去上面的灰塵,就像每天都會做的那樣。
深夜的松江鋼鐵廠一片寂靜,只有偶爾的機器轟鳴聲從遠處傳來。
李大爺按照慣例,拄著拐杖在廠區巡邏。雖然廠里早已安裝了監控設備,但他仍堅持親自檢查每一扇門窗,確保安全。
忽然,一陣劇痛從胸口襲來。李大爺臉色煞白,冷汗瞬間浸透了衣背。他掙扎著想抓住什么,卻一個踉蹌栽倒在地。
"救...救命..."他微弱的呼喊聲淹沒在夜色里。
幸運的是,正在加班的劉師傅聽到了動靜,沖出車間后發現了昏迷的李大爺。
"李大爺!李大爺!"劉師傅拍打著老人的臉,見沒反應,立刻背起他向廠門外跑去,"來人??!李大爺暈倒了!"
松江縣醫院急診室,醫生神色凝重地走出診室。
"病人情況不太好,心臟嚴重供血不足,需要立即做搭橋手術。"醫生看著等在外面的幾位工人說。
"要多少錢?能不能先做手術?"王阿姨急切地問。
"大概需要八萬元左右。我們醫院規定,手術前必須交一半的押金。"醫生說。
"八萬?"幾個工人面面相覷,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巨款。
"我打電話給張總。"王阿姨快步走向走廊,撥通了電話。
十分鐘后,王阿姨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張總說什么?"劉師傅迎上去。
王阿姨搖搖頭:"他問了李大爺的情況,只說會安排人處理,讓我們別干預。"
"什么叫干預?這是他親舅舅啊!"劉師傅氣得直跺腳。
幾個人在走廊里等了整整兩個小時,醫院方面催促著交押金,但張明派來的人始終沒有出現。
最后,王阿姨拿出自己的存折:"我有兩萬,先交上去吧。"
劉師傅和其他幾個工人也紛紛掏出錢包:"我們也湊一點。"
七個人合計湊了三萬五,勉強夠了押金。李大爺被推進了手術室。
"他怎么能這樣對自己的親舅舅?"年輕工人小張憤憤不平。
王阿姨嘆了口氣:"要命的是,李大爺的老伴也病了。村里的電話我接過幾次,老人家需要照顧,還要買藥..."
幾個人陷入了沉默。對于李大爺這個年紀的人來說,老伴的存在是多么重要啊。
手術很成功,但醫生強調李大爺必須住院觀察至少兩周,隨后是長期的休養和定期復查。
"我沒那么多時間。"醒來后的李大爺聽完醫生的話,卻堅持要出院。
"李大爺,你這是拿命開玩笑呢!"王阿姨急了。
李大爺虛弱地笑了笑:"阿姨,老伴病了,我得回去照顧她。再說,這個手術費..."
王阿姨猶豫著是否該告訴李大爺,張明沒有出一分錢,全是工友們湊的。
看著老人蒼白的臉色,她終究沒忍心說出口。
一周后,李大爺堅持出院,回到了工廠的門衛室。他的臉色仍然蒼白,走路時明顯氣喘。
"李大爺,您這樣怎么能工作?"王阿姨看不下去了,"要不,您申請退休吧?"
李大爺怔了一下,隨后微微點頭:"是該回去照顧老伴了......"
第二天,李大爺顫顫巍巍地來到辦公樓,遞交了退休申請。人事部的小張接過申請,說會盡快處理。
三天后,李大爺拿到了批準的退休文件,張明的簽名龍飛鳳舞,看不出絲毫遲疑。
消息很快在廠里傳開。晚上,幾位老員工悄悄在食堂為李大爺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送別會。
王阿姨做了幾個家常菜,劉師傅買了兩瓶好酒,還有人拿出了一個小蛋糕。
"李大爺,祝您退休快樂。"大家舉起杯子。
李大爺眼眶濕潤,他沒想到這些工友們會為他準備這些。
"說起來,您在這廠里待了八年,比我們大多數人都久。"劉師傅感慨道。
李大爺點點頭:"我答應過姐姐,要照顧好明兒......"
"您別說了,李大爺。"王阿姨打斷他,"您已經盡力了,是張總他..."
"阿姨。"李大爺微微搖頭,阻止了她繼續說下去。
送別會結束后,李大爺靜靜地坐在門衛室里,看著墻上張明的照片。明天,他就要離開這個待了八年的地方了。
讓他感到失落的是,張明連一個電話、一句道別都沒有。只是讓人事部通知他,會派車送他回家,并會給一筆退休金。
退休的日子終于到了。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李大爺整理了一夜的行李上。
八年的生活,所有的物品竟然只裝滿了一個小行李袋。幾件換洗的衣服,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還有那張經過歲月洗禮的全家福照片。
"李大爺,我來幫您。"劉師傅一大早就趕來了,要幫李大爺搬行李。
"不用,不用,就這點東西。"李大爺笑著婉拒,卻在彎腰時突然皺起眉頭,捂住胸口。
"您的心臟......"劉師傅擔憂地問。
李大爺擺擺手:"沒事,可能天氣變了,有點不舒服。醫生不是說了嗎,要慢慢養。"
上午九點,工人們陸續到崗,許多人特意繞道門衛室,向李大爺道別。
"李大爺,保重身體啊。"
"李大爺,到了家給我們打電話。"
還有人偷偷塞給他紅包,被李大爺堅決推辭了。
"我這老頭子有退休金,你們自己留著用吧。"李大爺笑著說,但眼中閃爍著淚光。
十點,王阿姨匆匆趕來,手里提著一個紙袋。
"李大爺,這是我給您織的毛衣,天冷了記得穿。"她掏出一件墨綠色的毛衣,"還有這些是一些常用藥,您記得按時吃。"
李大爺接過毛衣,摸了摸粗糙的線條,忽然老淚縱橫:"阿姨,這些年多虧了你照顧......"
王阿姨紅了眼眶:"您別這么說,是我們對不起您......"
中午,張明派來的司機到了。一輛普通的面包車,而不是張明平時開的豪車。
"李師傅,張總說下午有會,來不了,讓我送您回家。"司機簡單地傳達了張明的意思。
李大爺點點頭,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失望。他仿佛早已料到如此。
"李大爺,要不要再到廠里轉轉?"劉師傅提議,"八年了,怪舍不得的。"
李大爺想了想,點點頭。
在幾位老員工的陪伴下,李大爺最后一次巡視了整個工廠。從車間到食堂,從倉庫到辦公樓,每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記得那年冬天,下大雪,您頂著風雪給我們送熱水......"
"那次停電,您拿著手電筒一間一間宿舍查看......"
伴隨著工友們的回憶,李大爺的眼淚一次又一次涌出來。
回到門衛室,李大爺最后整理了一下自己八年的工作場所。他擦干凈桌子,掃凈地板,確保一切整潔有序,就像他每天工作時那樣。
就在此時,他發現門衛室的信箱里有一個未拆封的信封。信封上沒有名字,但看起來是剛放進去不久的。
"這是什么?"李大爺疑惑地拆開信封。
里面有一張紙條和一份文件。李大爺戴上老花鏡,仔細閱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手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
"這...這怎么可能?"李大爺喃喃自語,臉上的表情從疑惑變成了震驚。
就在此時,他口袋里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李大爺掏出手機,看到一條來自張明的短信。
這是八年來,張明第一次給他發短信。
李大爺顫抖著手指,點開了短信。隨著屏幕上文字的顯現,他的臉色陡然變化,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這..."李大爺的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眼淚如決堤的洪水般涌出,他捂著嘴,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整個身體都在劇烈顫抖。
"不可能...這不可能..."李大爺反復讀著短信內容,整個人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