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瀘州市瀘縣太伏鎮伏龍村水稻制種母本機插秧現場,一大早便人頭攢動,來自全鎮20多名水稻制種基地技術員、制種大戶觀摩學習水稻制種母本機插秧技術。
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2臺插秧機在連片水田間勻速穿梭,齒輪飛轉間,嫩綠的母本秧苗整齊劃一地扎根沃土。
“機械插秧需攻克育秧關與操作關,秧齡需精準控制在20-25天,配合田塊平整、淺水薄泥等技術要求,再經專業機手調試取秧量,實現插秧一次成型率達95%,更關鍵的是精準計算父本母本移栽間隔,確保兩者花期相遇誤差不超過3天?!狈埓逅局品N基地技術員鐘家西介紹。
“現在正是母本秧苗移栽關鍵期,用機器栽秧既快又穩,不再擔心錯過最佳授粉期了,往年這時候要請十幾個幫工,現在兩三個人操作機器就能完成,效率比人工提高了不少。”伏龍村水稻制種戶胡運清說。
為推動制種產業規?;l展,太伏鎮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破原有地塊、溝渠、道路之間的界限,化散為整、成方連片,變“小田”為“大田”,土地耕種條件逐漸改善。“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便于機械化作業,還能有效提高水稻制種質量?!碧傓r業農村辦公室副主任刁緒說。
“目前,伏龍村已構建起覆蓋機耕、無人機植保、機械采收與烘干的全產業鏈機械化體系,為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檔加速’,實現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雙贏。”太伏鎮伏龍村黨總支書記王朝剛說。
近年來,太伏鎮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將雜交水稻制種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以“政策扶持+科技賦能+模式創新”為抓手,充分利用制種保險補貼、農事社會化托管服務、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政策服務,提高水稻制種戶收益,增強農戶種植積極性。同時,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全產業鏈訂單生產模式,實現種源保護、基地建設、質量管控、收儲加工“四統一”,推進制種產業向專業化、標準化、規?;l展。(李杰、藺云飛、陳湘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