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系破裂后,如何護衛年幼孩子安好?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全然不顧孩子感受,竟上演激烈的“搶娃”大戰,以非法手段帶孩子“躲貓貓”。
記者了解到,在離婚糾紛以及涉子女撫養的同居關系糾紛中,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事件頻發。如何用好法律武器,既守護親情紐帶,又捍衛孩子健康安寧?記者梳理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近期審結的一起案件。
幾年前,劉某(女)與楊某(男)相戀同居,育有一子小浩。兩人因性格不合時常爭吵,楊某后擅自將不滿2歲的小浩帶走。去年8月,劉某最后一次見到小浩,后多次聯系楊某溝通看孩子未果,故訴至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維權。
法院經查明認為,考慮到小浩目前未滿兩周歲,出生后一直在長沙生活,已經形成穩定的生活環境;楊某擅自帶離小浩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劉某作為母親的合法監護權利,亦使小浩的生活狀態發生了突然變化,對小浩的感知發育、依戀關系及日后獨立發展均有不利影響。
法院依法判決小浩由劉某直接撫養;楊某限期將小浩送交給女方,每月支付生活費并承擔一半小浩的醫療費、教育費。
受理本案后,法院立馬啟動家事調查流程,并同步組織心理咨詢師為劉某開展心理疏導。經調查,劉某和楊某之間雖矛盾很深,但雙方均對小浩的成長抱有積極期待和責任認知。考慮到2歲孩子的健康成長,法院“快審”破局。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執行團隊與審判團隊召開聯席會議,初步研判該案后續走向,制定了執前督促履行方案及強制執行方案,依法發出執行階段人格權侵害禁令,禁止楊某及其近親屬實施搶奪、藏匿子女或擅自將子女帶離現行住所等侵害劉某監護權的行為。
【說“法”】
岳麓區人民法院蓮花人民法庭副庭長、一級法官 汪樣
子女非籌碼,矛盾勿轉嫁。家庭糾紛中父母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不是一般的家庭矛盾,而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法院受理此類案件時,既要維護司法權威,也要兼顧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長期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84條明確規定,撫養權歸屬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為原則,2歲以下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4條規定,父母不得以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爭奪撫養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13條關于“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相關規定,若法院已判決孩子由母親直接撫養,父親仍拒不交出孩子,可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