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治與經濟》
《法治與經濟》于2025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廣西大學主管主辦。以刊發有理論深度的法學類文章為主,以法治建設中出現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為研究特色。主要欄目有: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名家特稿、刑事法研究、民商法研究、經濟法研究、東盟法學、學術爭鳴、實踐觀察、博士生論壇等。我們誠摯歡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也重視并支持青年學者的研究。本刊不收取版面費,來稿一律付酬。
期刊檢索
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收錄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集刊和英文期刊各種類期刊。為方便大家分類查找期刊,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左側聚類設計了“期刊來源”字段,劃分為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集刊和英文期刊四種來源,內容十分全面。那么如何在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中找到這次新合作的刊物呢?
?step 1
登錄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首頁,點擊右下角“找期刊”。
?step 2
在檢索框輸入“法治與經濟”并點擊搜索即可。
最新精彩要目
?2025年第1期
【法治前沿】
1.人工智能對私法主體制度的挑戰、解構與建構
作者:王春梅(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
內容提要:智能化浪潮洶涌來襲,人工智能開始作為“參加者”進入民事法律關系,作為“創作者”生成作品,作為“行為者”造成損害。人工智能不僅從根本上沖擊與挑戰私法主體制度,而且對傳統私法主體的存在基礎、理性基礎、主客思維方式及價值根基進行了解構。未來私法需要因應這些挑戰與解構,秉持前瞻性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主客二分之固守,對人工智能進行主體和客體二元定性,進而在主體框架內將人工智能定位為獨立主體,以“技術人”為命名,構建和形成四元制主體架構,并對其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進行具體構設。
關鍵詞:人工智能;法律地位;權利能力;技術人
2.論DeepSeek模型在人工智能法學范式中的敘事與延拓
作者:褚爾康(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內容提要:2025年新春伊始,國產通用大模型DeepSeek的開源發布及迅速部署與廣泛應用,引發了全社會各界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熱議。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不斷迭代升級,不僅為法治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還對法學研究、法律制度建設與法治實踐活動造成巨大沖擊。在由傳統法治“文本+經驗”模式轉變為“數據+系統”模式,經過人工智能系統的算力支撐與算法加持,進而轉換為“數據+算法”的模型化階段過程中,如何在法哲學層面理解法律制度本身為什么要實現規范體系的代碼化轉換以及法律制度運行層面的模型化轉型原理成為人工智能法學理論與實踐的關鍵。因此,如何在法理學層面分析大模型算法設計合理方法和路徑解釋機理,在法律制度層面深入分析大模型的決策和推理過程并找到法律基礎理論與法治實踐深度結合的路徑,成為在法學范式層面探尋DeepSeek人工智能法律模型化應用的核心議題。
關鍵詞:DeepSeek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法哲學;法律制度;模型化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3.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基層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翟歡(聊城大學法學院)
內容提要:基層的依法治理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占有基礎地位。習近平法治思想從系統論出發,將基層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實踐場域,引領社會治理重心的下移。在基層治理理念上,習近平法治思想以“治理”代替“管理”,進一步提出“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理念。在基層治理方法論上,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建引領;構建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體系;實施德法并用、“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方式;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基層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鼓勵群眾參與,踐行基層治理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基層治理;法治社會
4.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兒童權益保障機制的優化
作者:孟曉麗(阜陽師范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論述深刻、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在這一體系指導下,我國兒童權益保障實踐經驗不斷豐富,深刻折射出中國特色兒童權益保障制度發展的實踐邏輯、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從時代背景梳理中國兒童權益保障的發展脈絡,從思想基點、重要地位、統籌與布局、重點任務、國際國內協調等維度把握兒童權益保障的法治原理,從行動上落實兒童權益法治保障,有助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完善兒童的權利保障機制,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兒童權益保障觀;法治保障
【法理分析】
5.法治公安建設的組織化調控原理與機制
作者:蔣勇(蘭州大學法學院)
內容提要:法治公安建設是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代表性制度領域,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司法中心主義路線,我國法治公安建設采取了組織化調控的機制。警察執法的程序監督機制、過程管理機制與權力問責機制構成了法治公安建設的總體框架。其中,多源信息反饋體系旨在解決規制體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橫向機構分權與縱向層級治理培育了規制體系中的決斷力,而靈活的議程設置模式與壓力型體制的運用則實現了法秩序的動態調整。法治公安建設的制度效能的發揮取決于黨政體制所蘊含的政治勢能、話語勢能與組織勢能。在承認組織化調控具有優勢與合理性的基礎上,法治公安建設在治理結構與技術層面仍有完善的空間。
關鍵詞:法治公安建設;司法中心主義;組織化調控;黨政體制
6.論環境執法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的認定
作者:張天澤(新疆大學法學院、新時代依法治疆研究基地)
內容提要:環境執法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的認定可依據《行政處罰法》《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規范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若干意見》,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環境執法中的行政措施通常要以違反法律法規即“違法性”為必要條件,對于行政相對人的主觀過錯則是采取類似于“過錯推定”的裁量標準,然而,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是否應明確以行政相對人存在過錯為前提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泛化的主觀過錯推定有損環境行政法治基本原則,環境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認定亦顯乏力。應以法治思維方式發展環境行政執法原則,對主觀過錯進行科學考量以緩解環境執法壓力,從而推動環境執法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認定的理念變革。因此,為完善環境執法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認定的規則構造,應恪守對人身罰與大額財產罰采主觀故意歸責,對輕微行政違法采推定過失客觀歸責。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分類認定主觀過錯的構造,有助于實現優化環境執法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科學認定的目標。
關鍵詞:環境執法;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過錯推定原則;環境法治思維方式
【實踐觀察】
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實證研究
——以民事審判實踐為切入點
作者:陳建華(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
內容提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具有填補法律漏洞、平衡各種價值、回應社會需要等多重價值。通過實證研究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存在保守、刻意、混亂、模板化等主要問題。上述問題的形成既與法官內心認同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也與案多人少矛盾、能力水平不夠、機制建設不足等客觀因素緊密聯系。為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應構建有限融入、循序漸進、系統推進的基本原則。具體路徑為:一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正式法源;二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如何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學習培訓;三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用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檢索融入便利與激勵機制。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裁判文書說理
【教育法研究】
8.監察法學本科教學實施中的課程思政
作者:孫記(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
內容提要:監察法學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學本科專業課程,因其為“治官之法”和紀檢監察合署辦公而區別于法學專業其他課程。將課程思政融入監察法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進的必然要求,是在強調思政課程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是法學本科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計劃在監察法學教學中的延伸。本科專業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思政課程教師要在守正中進取,法學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統領,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開拓中創新。由于監察法學專業內容的獨特性與課程建設的初始性,教師實施課程思政任重道遠。監察法學的課程思政要培養公民道德、突出為政以“德”、提升法治素養、培育監察倫理。監察法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要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要圍繞專業知識備課與挖掘思政元素并行。教師要通過傳授專業知識直接開展課程思政,要在討論傳統監察經驗中實施課程思政。
關鍵詞:監察法學;本科教學;課程思政;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
9.共生與聯動:中國家庭教育法律制度構建研究
作者:羅杰(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
內容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家庭教育邁入嶄新的歷史階段,為家庭教育主體賦能與增權?,F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與開放,加深了主體對家庭教育的理解,煥發了家庭教育的活力。我國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的構建應以此為契機,秉持公平、理性、保障之理念,選擇共生、聯動、立體的制度模式,設計以家庭為本位、以多元主體為核心的“跨界合作”法律規范,加快我國教育法典編纂的步伐,保障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法律制度;共生;聯動
【博士生論壇】
10.論法律概念的解釋路徑
——以監察法領域概念為例
作者:張增輝(海南大學法學院)
內容提要:在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監察法領域中的法律概念必須更加明確、清晰。法律概念按照確定性程度可以劃分為確定性法律概念和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在監察法領域中也存在此類現象。對于監察法領域中確定性法律概念如“公職人員”等概念的解析,需要運用同一解釋規則,即同一法律術語應作同一解釋,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此類概念在監察法領域外的統合。而對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如“有關人員”“涉案人員”“權力尋租”等概念的表現以及特征,需要以體系解釋的方法進行類型化分析,明確其定義、內涵和外延,從而將此類概念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但是應當注意解釋過程中不能超越文義,需維護法秩序統一性。
關鍵詞:確定性法律概念;不確定性法律概念;同一解釋規則
責任編輯 | 王睿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毛琛昕
本文聲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