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場關于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深度對話在青山綠水間展開。《中國中醫藥報》社社長陸靜攜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際健康旅游專業委員會會長朱桂禎,在璧山區衛健委主任唐應容、區中醫院黨委書記盧延淑陪同下,深入調研璧善堂中醫館。這座扎根鄉村的大型中醫館,以其"匯聚華夏明醫,弘揚中醫文化"的初心情懷,贏得調研組"最美鄉村醫館"的贊譽。
青磚黛瓦間,藥香氤氳處。調研組穿行于醫館庭院會所式診療空間。當陸靜社長問起創辦中醫的初心時,“中醫救了我的生命”,創辦者動情的說。"我們想打破醫院的冰冷感,讓患者在鳥語花香中實現身心同治。"不同于傳統醫療機構,這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中醫明醫。醫師簡介欄里,既有傳承百年的家學淵源,也有扎根基層數十載的臨床積淀。診室窗外延展著古色古香的中式后花園,候診區茶香與書香交織,處處彰顯著"以人文本"的中醫溫度。
"如何確保民間中醫的診療水平?""在鄉村振興中怎樣定位醫館發展?"陸靜社長細致詢問每個細節。當得知醫館開業之前若干年尋訪民醫,并計劃建設醫藝養結合中心,民間中醫藥文化研學基地時頻頻點頭:"民間資本注入中醫藥事業,既盤活了傳統醫學資源,又為基層醫療注入活力。如果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中醫藥振興發展必將星火燎原。"
朱桂禎會長參觀后感嘆:"這里既有國際化的健康管理理念,又保留著原汁原味的中醫文化基因,正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生動注腳。"調研組特別關注到,醫館在開展腫瘤康復、慢病管理等特色診療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社區義診活動,定期舉辦太極養生、節氣藥膳等公益活動,讓中醫藥文化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
唐應容主任現場介紹,璧山區已將中醫藥服務納入鄉村振興整體規劃,正以璧善堂為示范點打造"十五分鐘中醫藥健康圈"。盧延淑書記則透露,區中醫院將與醫館建立雙向轉診機制,讓優質醫療資源在城鄉間順暢流動。
臨別時,陸靜社長在岐伯雕塑前駐足:"中醫藥的傳承發展需要更多像璧善堂這樣的實踐者。當千年智慧遇見現代管理,當民間力量邂逅政策東風,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間最美醫館,更是中醫藥振興的基層樣板。"
璧善堂負責人表示:璧善堂人將堅持初心,秉承“以人為本,善良仁愛,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核心價值觀,努力“弘揚中醫,德惠于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