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沖突的直接原因,是印度報復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恐襲事件,因此緣故,印度獲得了更廣泛的國際支持,包括來自俄羅斯的支持,不過,《莫斯科時報》的最新文章認為,盡管2023年底,印度外長蘇杰生聲稱印俄關系是“世界政治中不變的因素”,強調兩國之間的聯系,但目前的俄印關系處于“可控下滑”狀態。
文章提到,蘇聯和印度的關系始于上世紀50年代,盡管雙方不是盟友,政治上也不夠緊密,但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都支持印度,包括利用聯合國安理會的一票否決權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持印度。
俄印兩國在多個領域是重要合作伙伴,兩國在國防和核能領域的合作很深,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俄羅斯武器進口國,印度軍隊一半以來的軍事裝備來自俄羅斯,俄羅斯還要為印度建造6座核反應堆。
俄印兩國的貿易額也在持續增加,2024年,俄印雙邊貿易額達660億美元,有望到2030年達到1000億美元;在俄烏全面戰爭爆發前,俄羅斯石油僅占印度進口總量的2%,但到去年6月份,該比率已上升到40%以上,兩國還在去年12月簽署了一份為期10年、價值130億美元的協議,俄羅斯將為印度私營煉油商信實集團每天提供50萬桶原油,
此外,兩國高層也聯系密切,印度總理莫迪去年兩次前往俄羅斯,過去10年里,莫迪和普會晤多達17次。
但英國外交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認為,印度與俄羅斯的關系目前是“可控下滑”,在烏克蘭問題上,印度持中立,既沒有譴責也沒有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還多次譴責俄羅斯在聯合國決議中投棄權票,同時,印度還是俄羅斯第二大受限制關鍵技術供應國。
因為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印度和俄羅斯的關系十分特別,盡管兩國關系從冷戰時代就較為密切,尤其是印度大量購買蘇聯、俄羅斯武器,但在俄印關系上,印度擁有真正的自主權,與俄羅斯的關系是平等的,莫斯科對新德里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印度并不是俄羅斯的盟友,兩國關系中的商業合作意味更加濃厚。
印度在國際社會的處境比較好,維持與俄羅斯的貿易和國防等方面的合作,更多原因是現實利益,俄羅斯目前在印度面臨諸多競爭,包括來自中東的石油和西方的武器,印度近年來購買了大量西方武器,在近年來印度多項重大軍購招標項目中,西方武器都戰勝了價格更便宜的俄羅斯同類產品,最新動作是印度決定購買“陣風-M”取代現役的米格-29K作為航母新艦載機。
俄羅斯在印度石油市場上的地位加強,很大原因在于廉價石油,而在印度軍售市場上,俄羅斯的未來很不樂觀:不管是俄烏戰爭的實際表現,還是在印巴沖突中俄羅斯戰斗機的實戰檢驗,印度現在都更傾向購買西方武器,即便在本次沖突中印度空軍損失了至少1架“陣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