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國慶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邀請一位老婦人登上城樓。
觀禮臺下群眾震驚,得知她來自湖北深山,愈發好奇她是何方神圣?讓人驚訝的是,毛主席為何稱她為干媽?
這個老婦人到底是誰,她與毛主席到底有何交集,胸前佩戴的五枚烈士徽章,又藏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27年,八七會議結束后,毛主席回到湖南,親自策劃并領導了秋收起義。
在秋收起義前夕,毛澤東化名楊先生,率隊進駐黃袍山,自此遇見一個人。
在連月暴雨中,毛主席渾身濕透來到黃袍,叩響了黃家的柴門,看到了中年婦女黃菊喜。
門后的女子看了下毛主席,得知他們的來意后,熱情地邀請到她家住下,在準備飯菜時,還不時地打量毛主席。
眾多戰士都覺得有些奇怪,于是有人不禁好奇問起來,為何黃菊喜的近況,而且會一定看著毛主席呢。
1882年,黃菊喜出生在湖北通城,在黃袍山腳下一間茅草屋里。
那個年代風雨飄搖,清政府腐敗不堪,讓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黃菊喜十歲喪父,家境貧寒的她被過繼到鄰村吳家做童養媳。
十四歲那年,她穿著補丁摞補丁的紅蓋頭出嫁,丈夫卻在1916年因病去世,留下她和五個年幼的孩子相依為命。
黃菊喜不得不帶著五個孩子四處流浪,有時不得不乞討以維持生計,但還能活下去嗎?
幸運的是,村里的鄉親們非常善良,每當黃菊喜一家陷入困境時,他們總是慷慨相助,不時地送來食物,這讓黃菊喜深感感激。
此時看到毛主席,黃菊喜非常驚訝,原來毛主席的長相,竟然和她的大兒子吳朝義相貌相似,這簡直讓人意外。
燈火躍動的光影里,毛主席也頗為開心,與黃菊喜暢談甚為快樂,聊到最后黃菊喜想認毛主席為干兒子,而毛主席愉快地接受這個提議。
兩人關系更加密切,而戰士們也稱呼她為黃菊媽,在她家中住了數天,才繼續革命征程。
兩年后,紅軍再次抵達黃袍地區,這時黃菊喜早已意識到,紅軍是為人民爭取利益的隊伍,是真正屬于人民的軍隊。
得知毛主席也在其中,黃菊喜非常興奮,更重要的是她從鄉親那里得知,毛主席這次是帶著部隊來的,于是她有了讓兒子吳朝義參軍的想法。
吳朝義其實早已想加入紅軍,此時聽到了母親的建議,自然是迫不及待地答應,毫不猶豫地整理行裝加入了紅軍。
加入部隊之后,吳朝義表現出色,跟隨著紅軍轉戰四周,在湖南、湖北、江西的邊界地帶進行游擊戰,而且僅用半年時間便建立了眾多功勛。
部隊對他的表彰眾多,這些喜訊傳回黃袍時,黃菊喜也感到無比自豪。
然而戰爭非常激烈,非常不幸的是,吳朝義在江西銅鼓壯烈地犧牲了。
得知這一噩耗后,黃菊喜不禁淚流滿面,但她深知戰爭殘酷,而且在孩子們面前,她還是努力控制情緒,不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悲傷。
黃菊喜望向其他孩子,平靜地告訴他們,你們的哥哥是我們的榜樣,他為了幫助窮人改變命運而獻出了生命,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
有大哥在前當榜樣,所以二弟吳朝炳、三弟吳朝福,以及兩個妹妹鳳桂和滿桂,都先后加入了紅軍的行列。
她的孩子都很爭氣,吳朝炳屢建戰功,吳朝福成為赤衛隊的導者,吳滿桂負責交通聯絡,而吳鳳桂在縣蘇維埃擔任婦女部門負責人。
在黃袍地區,黃菊喜的五個兒女從軍,讓她迅速成為眾所周知的英雄,鄉親們都非常敬佩她的壯舉。
然而在當時,每個家庭都因戰場上的犧牲,承受著失去親人的悲痛,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總是令人心碎。
在一次游擊戰中,黃菊喜的大女兒吳鳳桂不幸落入敵手,遭受了殘酷的折磨。
當時敵人在戰場上無法戰勝我軍,便將怒火發泄在吳鳳桂身上,對她施以各種酷刑,甚至殘忍地剖腹割乳,這種行為不僅殘忍,更是喪失了人性。
當黃菊喜聽到這個消息時,立刻癱坐在地上,長時間無法恢復平靜,可盡管如此她依舊沒有放棄。
她并沒有因此阻止其他孩子繼續參軍,反而鼓勵他們為姐姐報仇,為革命奮斗。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非常關心黃菊喜的健康,總想著能抽出時間去探望她,但由于一直忙于政務,始終未能成行。
1933年9月,毛主席第三次來到黃袍,黃菊喜心中涌現出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可誰也沒料到,由于叛徒何亞軍的背叛,毛主席的行蹤泄漏了,被國民黨軍隊包圍,面臨著極大的危險,這該如何應對呢?
當時敵軍召集了所有村民,并揮舞著武器,威脅說如果不交出共產黨人,他們將讓黃袍山血流成河,嚇得村民都膽顫心驚。
那時局勢異常緊張,毛主席在黃菊喜家里,不忍村民受到傷害,便想要主動承認,自己就是那一個共產黨人。
但黃菊喜深知,如果毛主席在黃袍遭遇不測,革命事業將遭受沉重打擊,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她作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
黃菊喜拼命攔住了毛主席,看向了恰好回到家中的二兒子吳朝炳,眼里閃爍著淚花,那她想要做什么呢?
吳朝炳看懂了母親的眼神,心里也非常清楚毛主席的重要性,而且已經預料到了結局,所以堅定地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黃菊喜將毛主席藏起來,然后轉身走出家門,對著敵軍大聲呼喊:共產黨人在我家里!
附近的鄉親都震驚了,看著黃菊喜直接指著自己的兒子,大聲地告訴敵軍:這個人是剛剛新來的,村里人都不認識他。
全場頓時陷入沉默,鄉親們這時都看懂了,這是黃菊喜要用自己的兒子,代替毛主席來迷惑敵軍,更是要犧牲兒子來拯救鄉親。
敵軍連忙包圍過來,他們看著一臉堅毅的吳朝炳,那股氣勢確實很像不怕死的共產黨人。
當時他們只知道村里有共產黨人,但都從未見過毛主席,自然也就認不出人,這時發現吳朝炳后,立刻強行將他抓捕想去邀功。
可是沒過多久,他們竟然改變主意,當場開槍將吳朝炳殺害,任憑鮮血和泥土混在一起,緩慢滲入地面。
毛主席看到心痛不已,黃菊喜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鄉親們都為她的義舉而潸然落淚。
當時黃菊喜剩下三個孩子,仍在為革命事業奮斗,但她未曾料到,幾十年后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人只剩她自己。
奈何麻繩總挑細處斷,當吳朝炳去世后不久,黃菊喜又接到一個噩耗:大女兒鳳桂在江西的戰斗中英勇犧牲了。
接連失去了三個孩子,她的心中充滿了難以言表的悲痛,但她并未被悲傷所擊垮,反而更加堅定了她投身革命的信念。
而且除了送兒子參加革命,她自己也積極投身革命工作,經常負責護送紅軍干部,并偽裝成農婦傳遞重要信息,自己家也成為了紅軍的一個關鍵聯絡站。
當紅軍來到她的家,在黃菊喜的眼中,這些掌控大軍的將領,宛如村里的普通農家子弟,她以母親般的慈愛關懷和照顧他們,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一年之后,吳朝福已經是獨立連連長,不料在望湖洞戰斗時,被國民黨保安大隊包圍。
朝福分析形勢后,意識到脫困艱難,于是下令突圍,自己殿后阻擋,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到了這一刻,黃菊喜的三個兒子均已犧牲,她仍堅信革命必勝,并鼓勵女兒繼續革命。
隨著局勢的轉變,1935年的時候,紅軍已經離開了黃袍,但黃菊喜始終留在這個地方。
黃菊喜多次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逮捕,而且還遭到地主惡霸的欺凌,遭受了三十多種殘酷的折磨,每次都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但反動勢力故意不讓她死去,就是為了利用她來警告其他人,所以她最終只能離開,可是天大地大,那么又該何去何從呢?
她自從被放出來后,先抵達崇陽的金竹坪,隨后又前往修水的桃花洞,在這些地方居住在石縫、草屋和山洞中,過著與現代社會完全隔絕的生活。
可縱使遠在深山,她始終牽掛僅剩的一個女兒,暗中打探她的消息,不料卻等來了噩耗。
1937年4月,國民黨保安隊長抓捕吳滿桂,隨即當眾槍決,后來暴尸三日,而黃菊喜遠在他鄉,連給女兒收尸都很艱難。
直到這一刻,黃菊喜的三兒兩女均已犧牲,簡直是滿門忠烈,可長路漫漫,還要堅持嗎?
黃菊喜始終未曾放棄希望,孤身在山林中生活,度過了十多年,終于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1949年,黃袍的鄉親歡欣鼓舞,終于迎來了翻身解放的時刻,所以黃菊喜也回到了她的故鄉,眼中充滿了淚水。
回憶過去,她曾目睹孩子們的離去,強忍著淚水沒有哭泣,但現在終于可以盡情地哭泣。
與此同時,她唯一的孫子吳時斌回到了身邊,成為她家族中僅剩的后代,但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黃菊喜毫不猶豫地讓孫子報名參軍。
在那段時間里,她依靠在家制作布鞋來維持生活,通過節儉積攢了一萬元,隨后全部捐贈給了志愿軍,以幫助他們購買武器裝備。
1959年,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見毛主席時,她再次見到了這個曾認作兒子的年輕人。
多年未見的重逢,心中有無數話語,但一時卻不知從何說起,彼此只是激動地緊緊握住對方的手。
1971年,黃菊喜因病去世,當地官員和百姓為之心痛,都深深懷念這位偉大的母親。
當我們凝視天安門前國旗飄揚時,突然懂得:正是千萬個這樣的母親,用最樸素的信念托起了民族脊梁。
她們的故事如同黃袍山的映山紅,沒有牡丹的華貴,卻以漫山遍野的赤誠,年復一年點燃著春天的希望。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參考資料:
【1】中國軍網.《黃菊媽: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寫春秋》.2024-03-05
【2】百度百科.《黃菊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