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錢幣,看似廉價門檻低,但真要著了迷,那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玩北宋四大金剛( 元豐、元祐、皇宋、熙寧)玩久了,不搞點崇寧大觀就渾身不得勁。時間再久一點, 四級版往上、靖康、鐵母之類的必須要搞一枚,否則就感覺這么多年“白玩”了。
清十帝小錢看膩了,不由自主地就開始向大樣進軍。再然后套子錢、 新疆紅錢、部頒式、母錢、宮錢等,一點點往上升級。不搞點性質錢總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順治各種版
順其自然的往上走,只要玩了一定年頭的老玩家,基本都會咬咬牙入手那么幾枚“壓箱底”,當作玩泉生涯的一種安慰。
很奇怪,明明在幾十塊錢的“舒適區”里就能玩很久很久。然而只要是真正的錢幣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上頭”,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一不小心花錢如流水!
是資本炒作影響玩家的判斷嗎?還是“投資賺錢”的心理在作怪?雖然有部分原因在于此,但我也見過不少老玩家,從來不看各種拍賣成交,也不在乎行情起伏,純自娛自樂。
以至于收藏了很多精品,甚至一枚都沒有賣過,那他們是什么心理?
元祐通寶背四決折二
我想,有種純粹的喜愛,可能是一種執著。與其說是懷舊,不如說是對歷史質感的迷戀。
至今還記得和一位泉友的交往,當時他高價買了一枚元祐通寶背四決,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當即作詩一首:"元祐更化事已非,銅斑猶帶舊朝暉。小兒不識滄桑變,笑問錢文瘦與肥。"
他說讀到“元祐更化”之后,王安石唱罷,司馬光登場,以及和蘇軾之爭的這段歷史,有感而發。
通讀一段歷史,恰好又收到一件與該歷史相關的古物,這種快樂帶來的多巴胺,絲毫不亞于其他娛樂項目!
契刀五百
而另一種則是對于“升級”的執著,目的并非是“賺錢”,而是“闖關”。
在某論壇見過一位泉友,每隔一段時間都分享自己的收藏,有段時間主攻莽泉。他說不靠盒子,全憑本事在各個平臺搜集,看看什么時候能弄到一枚金錯刀。
然后從貨泉開始,再到小泉直一、貨布、大泉五十、小布一百等,花了大半年時間終于弄到一枚契刀五百。
你以為他是靠以藏養藏嗎?錯,是靠不斷的打眼吃藥,硬生生闖過來的。不但沒賺錢,還虧了不少錢,尤其是一枚修補后的名譽品幼泉二十,讓他吃了大虧。
幼泉二十(網絡配圖)
可是這位泉友不在乎,什么價格、升值、熱度等,無所謂,他在乎的就是市場實戰這種刺激。
最終出掉契刀五百,在某平臺換藏了一枚合法的金錯刀(一刀平五千),算下來還虧了小萬。
他也不嘴硬,承認自己上頭了,并勸誡新手:“別跟我學,還是要打好基礎再去實戰,不過這種憑本事弄到真品的感覺,就一個字:爽!”
玩錢幣“上癮”的感覺,就是不計代價也要弄到一枚心儀的藏品,哪怕多花錢。也許現如今很多商人“奇貨可居”把極美品越炒越高,就是利用這種心理。
五彩斑斕的大定通寶
個人不提倡“沖動消費”,也經常勸誡新手玩家不要亂花錢。但人嘛,是感性動物,一上頭之后就不管不顧了。
就像我自己,說得好聽,但曾經被一枚假銹“水表金”大定通寶坑過,損失幾百元。一氣之下跑到某個喜歡“托價”的平臺,花更貴的價錢買了一枚五彩斑斕的大定,其實這樣做沒啥意義,就是事后找補而已......
說到底,玩錢幣的“癮”在于那種與歷史對話的快感、闖關升級的成就感,甚至偶爾“交學費”的痛并快樂著。
理性收藏固然重要,但若少了這點癡勁兒,又怎能算得上“玩泉”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